镂空千年的守望

图片发自App

剪纸艺术是最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一,作为一种镂空艺术,它能给人以视觉上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在我国民间,剪纸是在妇女群体中广为流传的一种艺术形式,特别在黄河以北的地区,剪纸,更是衡量一个女子是否心灵手巧的标准之一。而在西南边陲的深山小城里,剪纸却是一门生辟的民间技艺,仿佛因为大山的阻隔,剪纸,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不轻易出现在这里人们的面前!

我1977年出生于保山隆阳区。幼时在农村外婆家长大。在空闲的时候,就见外婆拿着剪刀剪绣花样,花样是一朵花,旁边一左一右插出枝蔓的花样,是用来做绣花鞋的!小时候,看着外婆剪这些花样,觉得很有趣,就跟着画,画了又剪,因为剪得很大很粗糙,还总是被外婆嫌弃。外婆有一本老旧的剪纸花样图册,她如藏至宝一样不随便拿出来看,深怕一不小心被我弄坏。于是,在童年的时候,就这样跟着外婆,剪最简单的绣花鞋样和对襟上衣的菊花扣样。


图片发自App

工作以后,有一次见到舅舅结婚贴的剪纸窗花,是用大红纸剪的双喜,很喜欢,就问,舅舅说是他的一位外省朋友剪的。就找来纸和剪刀,比画着,一边剪,一边才看明白,双喜是由蝴蝶和喜鹊组成的,整个窗花不仅有吉祥幸福的寓意,还体现出送窗花朋友的祝福厚意。自此以后,就迷上了剪纸,剪了很多的双喜和过年的窗花,朋友结婚,都习惯性地请我剪双喜,各种各样的双喜、新年福,这样剪了四五年,等于是用这些喜庆窗花练手艺、打基础。

2007年,机缘巧合,在正阳南路开了一家名为“磁性剪纸”的剪纸专营店,所用的纸是一种加盟的专利产品磁性纸,故名。店里挂满了各式的剪纸,卖成品,也做定制,感兴趣的还教学,那两年一边上班,一边“下海”,很辛苦,但通过开店,拓展了自己剪纸的空间,勤恳经营、大胆创作,了解了剪纸更多更好的艺术表现形式,也系统深入地学习了剪纸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虽然忙碌辛苦,但是收获很多。2009年,因为身体和精力的原因,关闭了剪纸店。


图片发自App

之后,对剪纸艺术有了全新的理解和思考。剪纸产生于广大的普通劳动者之中,以自己独特的魅力野草般地生长着。它只需要简单的一张纸、一把剪刀,就能体现美好的寓意和剪纸人的喜怒哀乐。可是,在这里,剪纸显得那么陌生而冷辟。

关了剪纸店至今的这十年,我很少剪双喜和窗花了,这也是因为一位从事艺术行业的朋友看到我的剪纸,问我:你想就这么剪这些小小的窗花一辈子吗?是啊,现在卖的机械化生产的窗花物美价廉,谁会非要手工的?练就的这门手艺又何必非要和机械设备较劲儿呢!

于是,就静下心来,沉淀在自己的剪纸空间里,研读了很多剪纸书籍,练习了更多的剪纸类别,最为倾心的,是我国著名“民间艺术大师”库淑兰的拼贴剪纸,最钦佩的是有“神剪”之称的栾淑荣,她能在1厘米宽的纸上剪44根毛。最喜欢的是“金剪刀”高少苹极具诗情画意的剪纸风格。以这些民间大师为自己的追求奋斗目标,剪纸之路,不再孤独,不再艰苦。


图片发自App

2017年,先后拜访了保山两位民间民族剪纸艺人,代表彝族剪纸的张翠秀和代表白族剪纸的钱秀英。两位艺术家的剪纸均是用于民族衣饰的绣花样,长辈心手相传留下来的老手艺,问及传承,都说没有,年轻人都不愿意学,学了没用。看着捧在手心里的她们的剪纸,心里很是沉重。

剪纸,作为中华文化国粹之一,渊源流长了一千五百多年,这门历经千年的民间手艺,渐渐地可能因为会者甚少行将枯竭。我二十多年一直在拿着剪刀自娱自乐,自己剪自己看,这或许,是对自己这门手艺的浪费,也是对剪纸这门古老技艺的忽视。后来,我受聘走进了实验小学、保山一中的兴趣课堂,开始义务教授学生剪纸,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剪纸的后继传承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近期,我在创作一批涉及保山人文历史、风土民俗的剪纸作品,最大的心愿是作品完成后,能展示于广大市民眼前。最大的梦想是在家乡这座小城里,发现更多的剪纸爱好者,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让剪纸的源流,绵延不息、代代相传。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镂空千年的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