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知道的鲍勃迪伦

小时候经常穿着朋友从国外带回来的摇滚T恤招摇过市,对摇滚一知半解也不会妨碍我成为狂躁的文艺青年。那时,打口CD一般藏匿于某个书城不起眼的角落或电子市场的盗版盘商贩手里,逛市场买盘就像挖宝,碰见能聊的老板还能听到不少有趣的见闻。曾经,一个老板大老远指着我T恤上的头像说:“赶紧着,就等你了,我这有你要的。” 我问:“谁的?”“鲍!勃!迪!伦!”

当我知道鲍勃迪伦的时候,他就已经是摇滚老炮了,号称摇滚先锋、民谣大师。直到今天,你还能听到他是奥巴马和乔布斯的偶像,明白什么意思了把?

当一个人被贴上各种标签,就成了商品,甚至可能被绑架、贩卖,但鲍勃迪伦不吃这套,“就因为你喜欢我的东西,不代表我就欠你什么东西”,这种回应只能说,很迪伦。他是个战士,并且战斗至今,从不取悦谁,也不代表谁。迪伦的另外一个身份是所谓“抗议歌手”,对于这个称号,他很无奈,也很不耐烦,你他妈才是抗议歌手,你们全家都是抗议歌手。

“我觉得自己先是一个诗人,然后才是个音乐家。我活着像个诗人,死后也还是个诗人。”

社会学中的“镜中我”理论大意为:对自我的认识大部分来源于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态度。这也是社会生活中互动形成的一种自我认知过程。社交网络爆炸的时代,人们时刻收集着自己设置的反馈,变得敏感,变得喜怒无常。而对迪伦来说,自己认为自己是诗人才行,其他任何人都不行。

作为一个摇滚明星,鲍勃迪伦也曾浮躁虚荣、傲慢不羁,也曾受到过黑暗的侵染,但嗑药没有给他带来更多的快乐,无数来往的女孩中也没有谁能成为他的精神伴侣,而一场车祸反而让他醒了过来,使“垮掉一代”的精神领袖仍然在路上。

至于作品,我没什么发言权。只能说,作为很挑剔且逆反心理很强的我,极其反感跟风、追火,但很多人在这个时候说迪伦的作品好,我也说好。

台湾作家、电台主持人马世芳说,“我孩子长大后只需要告诉他两件事,一是要对别人好,二是Bob Dylan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歌手”。

现在的鲍勃迪伦不再为个人的经济危机而担忧、不再受毒品和酒精的侵蚀、不再为某些立场摇旗呐喊,他仍然坚持创作、坚持举办每年跨越几十个国家的上百场演唱会,他还是那个鲍勃迪伦,那个我行我素的战士,那个不把美国总统和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当回事的嬉皮士,依然是那个被克莱普顿请上台时,一言不发,但会表情严肃点头致意的摇滚老头。

2012年,迪伦发了张唱片,有首歌叫《Roll On, John》(也许是写给John Lennon的)

Shine your light     

点亮你的星火

Movin'on           

继续前行

You burned so bright 

你燃烧得如此绚烂

Roll on,John         

像烈火一样熊熊燃烧,像黄河一样滚滚向前,像小陀螺一样不停旋转,John!


假如真的有平行世界,过世的、未来的人都在看着我们,这画面一定很滑稽,我们看不见却可以从无能为力到无所畏惧的活着。

也许猫咪和现在的迪伦看得见,但是不会告诉你。

“你们这群愚蠢的人类。”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所知道的鲍勃迪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