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手稿03工人技师

工人技师的 一天

    书记找到我,说:动力车间工人技师王世儒打捞落入深井底电机事儿挺感人,要我采写一篇文章报道一下。

    那天,我带着笔和本儿来找王师傅。说明来意,师傅挺高兴的接待了我。

     师傅叫王世儒,50多岁,个子不高,头发已灰白,两手老茧展示了劳动岁月辛劳和沧桑,五级钳工,心灵手巧,活计精致细腻,车工,板金工等都很拿手,技术称得上一流。

王师傅很谦虚,说打捞成功,是集体合作的范例。简单介绍后,便带着我和年轻徒弟去打捞现场。

我们边走边聊,在已恢复正常供水深井旁,详细讲述打捞深井电机过程。我问:电机打捞出井口时什么心情?王师傅说:大家高兴不得了,就像把掉在深坑小孩子拽上来一样。精心呵护,唯恐他在掉下去。

   我问:打捞上来的电机在哪?王师傅带我来到一厂房墙根儿底下,指着那光秃秃,像炮弹的东西说:就是这个。

      我惊讶的说:这东西没有一处抓手,又在百米井底下,看不见,摸不着,怎么就能提上来,奇迹!工人师傅智慧了不起。我向王师傅伸出大拇指。王师傅宛然一笑。

        王师傅 又让我看叫圆坯(po)的模具。侃侃而谈这模具的鱼刺倒钩原理,圆筒内切外切原理,井下电机姿态圆坯角度等。耐心让我听懂,听明白。

      临别时,王师傅特意嘱咐我,多写维修师傅们。 经过脑子反复斟酌后,开始动笔,一天时间一气呵成。

       以报告文学形式写出《有志者事竟成》,后叫《工人技师》。厂广播室播出后,引起不小的轰动。

             原文:工人技师 “大海捞针”人们比喻范围大,没线索,事情很难办成。动力车间维修工人不信邪,把几乎办不到事办成了。这就是一次成功打捞出脱落在百米深井中电机。避免了深水井的报废!维修组同志和技师王世儒协同,演奏了一曲打捞电机过程中裙策群力,团结协作的凯歌。


一·  井在呻吟

       今年 2月23日,因水泵结构不合理,加上在水下紧固螺栓松动,锈蚀。2号深井的电机与井管脱落,电机掉进了百米深的井底。

        深井弄不好就要报废,人们惊呆了! 水是工业的命脉,生产生活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呀!虽然1号井在供水,那是专供锅炉和制剂车间的啊。

           这时,厂部从生产调度又得到“中心水池已无蓄水,全厂供水吃紧”信息。五车间因供水紧张停产一天;氟哌酸车间因水压不足中止生产;水荒威胁生产指标完成。

         厂长下令:必须想尽一切办法恢复2号深井供水!

             动力车间干部坐不住了,维修师傅坐不住了。可离地面百米深处电机,光秃秃躺在井底,没有一处可以抓提,怎么打捞上来呢! 三种选择摆在动力车间干部职工面前:一是花钱雇人打捞,二是车间维修组自己捞,三是申请报废。


二·主人翁的心愿

    即使冒风险,也要自己打捞”! 维修工人铿锵有力的话语,表达了全体干部职工共同心声。

    设计打捞磨具的重担落在工人技师,年过半百王世儒师傅身上。 王师傅为如何打捞井里电机冥思苦想,饭吃不香,觉睡不实。他向领导表示:现在厂长是真心为药厂效益着想,为职工利益着想,我作为工人技师理应为厂出力为动力车间做贡献。

     那是周六,王师傅在家里顾不得和家人说话,又开始琢磨,设计打捞电机模具。突然有了灵感,立即想拿出画图用的丁字尺,家里没有,就用孩子上学用的学生尺,没有大张图纸纸张,索性撕下一页挂历纸,用背面替代。后半夜了,在家人催促下才入睡。周日早早起来继续工作。连续几天奋战,完成图纸样本设计。

         上报技术部门审核,报告厂长后同意设计方案,交由维修人员焊接制作模具。

          为确保打捞电机一次成功, 车间领导与维修组同志曾六次到2号深井现场调研。测量井下电机确切位置,车间多次召集有关人员专题研讨会,制定打捞具体实施方案。

         经反复测定:井下电机离地面90米,离水面20米,电机倾斜度为45度,电机长1·2米自重约300公斤,光秃秃无任何钩挂之处。这些数据和王师傅设计方案基本一致。

            在车间领导安排下,车工及维修工对王师傅模具进行机加工成型。王师傅看后很满意。

            这套磨具从构想到图纸再到成型,花费王世儒师傅多少心血呀!但王师傅说:这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这套圆坯模具设计原理是:用鱼钩倒刺原理,设计了胎体内三个活动顶尖儿;根据电机形状制成上大下小圆筒形胎体;根据圆的内切外切原理,设计45度角,大于电机直径圆坯,利用下沉井管自重,使倾斜50度的电机通过圆坯进入胎体模具;利用电机自重,当进入胎体电机向上提升时,胎具内三个顶尖儿便可死死卡住电机实体,随着井管提升,提出井口。


三·胜利的欢笑

5月26日上午,蒙蒙细雨不停地下着,不知是天气突然变凉,还是人们心情激动,大家的心紧缩着,说话不敢出大声。

   车间书记主任来了,徐厂长也来了为大家助阵。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咫尺之间的成功与失败,无不牵动着人们的心绪!

    各项工作准备就绪,井管与模具进行连接。接着系好测量绳,‘下井管’!随着现场指挥的命令,三米一节井管,连接起来放下井,再链接,再放下去。六米,九米······八十一米,八十四米。

      ‘停’’指挥长发出休息片刻的命令。 ’离井下电机只有几米啦。’同志们疑惑看着指挥长,谁也不啃放下手中的工具。 雨在下,汗在流,血在沸腾,雨水汗水交织在一起,默默地无声电机,与人们渴望获取它的焦急心情交织在一起。

     指挥长理解大家的心情,只好做出“慢慢往下放”的指令。

     突然,井管颤抖了一下,模具已接触到井下电机啦!

     指挥长叫大家转动一下井管,井管开始下沉,看一下测量绳,和预测的数据相吻合:模具已进入电机实体内。

    大家稍事休息,指挥长发出命令,同志们开始坐下休息。

    “提升井管”指挥长命令一下,大家手持工具,刀链继续操作。

     维修师傅这时心情更忐忑,更复杂,一节一节将井管提升出井口。

      还剩十节,八节儿```````五节儿,四节儿,三节儿,二节,一节儿!

     上午11时,电机露出井口! 人们欢呼起来,喊叫起来!

     “电机从井底捞上来啦!”“我们成功了!”青工们手足舞蹈,高兴地跳起来。王世儒师傅笑了,书记,主任,厂长也笑了。笑的那么甜!这是胜利的欢笑,成功的欢笑!

你可能感兴趣的:(30年前的手稿03工人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