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富裕更珍贵的,是自由与快乐

:清理石墨文档翻到19年看完《永不妥协》后写的一篇文章,当时写完后觉得有些矫情所以没有发表。但是2年多后回过头来我倒庆幸看到自己当初能够这么认真地剖析和记录自己,这两年多来我相比之前文章中的低自尊、不自信以及情绪无常状态已经获得了长足的进步,曾经不确定的乐观和底层的信念也变得比之前更为坚定,作为对比,这篇文章有了另一层不同的意义,因此还是分享出来。

有时候看一些美剧电影啥的,包括昨晚看的《永不妥协》,很多时候最触动我的不是剧情,而是人情。就总会觉得,别人的情绪管理能力、沟通能力怎么这么好啊,不管自己遭遇了怎样的挫折,回到家也不会对自己的家人恶语相向,不会把家人、孩子当成自己的出气筒。

因为我自己是在那种“父母工作累了心烦了就可以打骂孩子”的环境中长大的,父母都没把你当人的时候自己也不会有“生而为人就应该被好好对待”的想法,现在想来自己在那个当下完全就只是个物品。

哪怕是我现在长大了,那种“不把人当人”的潜意识也还是时常潜伏在我的生活中,自己累了烦了回到家常常就是沉默、冷漠、对男友冷暴力、莫名发脾气。好在一直以来在陪伴和在被纠正中也慢慢学习着当个正常人。之前每次冷暴力,男朋友都会很难受地跟我说:你不能这样对我,我也是个有血有肉的人,你这样我真的很难受。看着对方难受的样子、听着清楚表达出来的语句,我才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对一个人的伤害有多大。尽管现在有学着用话语而不是情绪表达自己,但要当个正常人,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不让自己随时失控,恐怕真的是我一生都要修炼的事情。

围绕在情绪这个话题上,这段时间我的生育观也有了一些改变。以前想到生孩子,最怕的也是自己可能会经常情绪失控,给孩子造成阴影,无法形成健全独立的人格之类的。我还觉得穷的人生是没必要过的,把孩子生下来受苦有什么意思呢?因为我自己在贫穷的原生家庭里受过太多苦,父母也是常常把贫穷带来的戾气撒在孩子身上,让我感觉很绝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一直以为穷是生活过不好的根源,因为只经历过那一种活法。

后来看《小妇人》、《永不妥协》还有很多其他文艺作品,才慢慢觉得不是,穷只是生活的状态,但是你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态。哪怕是生活过得很苦,精神仍然可以是富裕的、自由的、开放的、乐观的。作为父母最重要的也不是给孩子创造多好的生活条件,有一个充满爱、支持你的家庭其实就已经很不错了,其他的都可以一起努力去创造。

之前和男朋友谈论这个话题,他也说过差不多这样的话,现在想想基本是这样的道理。我说:“要是以后生了孩子,我们变得很穷怎么办,那孩子不是很苦吗。”男朋友说:“那不会啊,我们做父母的只是把他带到世界上来,然后爱他,给他基本的生活条件,其他的就只能靠他自己去创造了。我们不可能完全包办孩子的一生,我们能做的只是尽可能给他创造好的环境,爱他支持他,让他能够快乐地成长,哪怕生活过得差一点,这样就已经是合格的父母了。”嗯,做一个合格的父母跟你有没有钱没有太大关系。

有一瞬间我发现,我对未来家庭的设定,对自己未来身为人母的想象都受制于自己的原生家庭太多。其实我怕的“穷”根本不是生活水平上的,而是那种精神上的戾气和不快乐,怕自己在那种境况下无法承受生活带来的苦而变得面目狰狞,让孩子也跟着痛苦,堕入自己原生家庭一样的境地。

但是一直纠结于自己以后作为母亲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会招致这样那样的局面,其实也完全否定了孩子作为人的创造性,因为我一直觉得在我自己设定的压抑家庭中,创造和改变是不可能发生的,确实,在这种设定下也许真的会导致一种致命循环。但这种设定最大的错误就在于,我已经不在我的原生家庭里了,我跳脱出了那个环境,同时正为了自己和伴侣不断改变和提升自己,因此在男友设定的有爱和支持的家庭中,孩子作为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人,哪怕偶尔遇到我们作为父母没做好的地方、无法满足的要求,完全也是可以理解、接受、调节并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从而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啊。

所以现在我才真正开始相信,作为一个正常人,身心健康的人,哪怕贫穷也许也是可以过上快乐的人生的。毕竟比富裕更珍贵的,是自由与快乐。

写于2019年9月14日。

END

如果文章对你有用,方便的话请帮我点赞或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或直接在文章下方留言与我交流,支持我继续写作,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比富裕更珍贵的,是自由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