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过中年为自己而活

一个人到了什么时候,才能够为自己而活?明朝的李贽认为人过中年为自己而活。

李贽是一个真实的人,真实得把做官当成谋生的手段,当成社会职业的一种,李贽从不去夸夸其谈治国平天下、为人民服务的大道理。嘴上不说,他却比空喊口号的官员清廉得多,口碑和实绩也都好得多。不愿同流合污,坚守内心孤傲,是李贽20多年官场生涯痛苦的根源。

1527年,李贽生于福建泉州一个“航海世家”。26岁时,在乡试中考中举人。

中举这么大的幸事,他则认为不过是儿戏。他说,中举秘诀无外乎每天背诵几篇范文,等到肚子里有三五百篇范文了,在考场上审对题目,根据题目默写一篇上去,保准高中。简单得让蒲松龄听了落泪,范进听了要再发疯

有个举人头衔,足以糊口谋生。李贽对进士没有什么欲求,所以未再参加会试。对比现在就是本科毕业,李贽自己觉得够用,就没考什么研究生。

大学毕业四年后,李贽远离家乡,开始宦海生涯:在河南共城任儒学教谕3年,在南京和北京国子监任教官各数月,在礼部任司务5年,调任南京刑部员外郎又近5年,最后被任命为云南姚安府知府。

在就任知府以前,他的官俸极为微薄,甚至不足糊口。

这期间,他做官并不顺利,处处与上级领导“触”。这种抵触未必是行动上的抵牾,但其内心有棱有角,与现实格格不入,却是不争的事实

合群是合群者的通行证,孤独是孤独者的墓志铭

一个中年人,肩上有太多的重担,内心有巨大的压力,他只有默默忍着,不敢出声,尤其不敢顺从自己的个性,好好任性一把。再苦再累,再泯灭个性的光辉,也只有咬牙坚持。哪怕牙断了,只能和血吞

一个中年人活着的意义—为妻子而活,为子女而活,为父母而活,为家族而活,唯独不曾为自己而活。中年李贽经历的苦难一点点磨砺他的本性,也一步步释放他的枷锁。因为清贫,他有过极其深刻的挨饿体验。他的至亲,包括他的父亲、祖父、儿子和两个女儿,在几年内陆续去世。

那段时间,他说与妻子黄宜人言语“秉烛相对,真如梦寐”

生命中有太多无法承受之重。54岁那年,李贽辞官,逃离体制。之所以做出这个任性的决定,是因为此时,他认为加诸其身的家庭责任已经完成。大半辈子为他人而活,现在是时候为自己活一次了。

所以,54岁,在绝大多数人一眼望到死亡的年纪,李贽重新出发了,李贽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人过中年为自己而活。李贽去寻找他渴望了大半辈子的独立、自由与个人主义。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过中年为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