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不会教你怎么赚钱

做教育七八年,也因为是做的就业安置,这期间一直跟毕业生打交道。

我发现现在的很多学生,都有一个固化思维,就是毕了业一定期望着多高的工资。通过这么多年,对每一届毕业生的期望调查来看,无论自己是否具备这行业的能力,掌握知识的深与浅,都没能影响他们实习期张口就要4000到6000的薪资。

我带的学生都是专科生,所以我在每次开拓企业的时候,会很头大,甚至很多次我都不知道怎么去放大他们的优势,并且,即使我说的再如何具有推广性,但,一到面试,瞬间拉胯。

可能当下很多大学生都认为,读了大学,甭管学得怎样,就一定能高人一等,不进厂,不干苦力,你企业来校招聘了,专业对口,你就该给我高工资。

这种想法是没有问题的,每个人都期望有更好的价值呈现,人之常情,这个时候就别谈什么发展和前景了。

周鸿祎也发现:一个企业多给我3000块,我一定不会去那个工资低的地方。

同时我也理解了,那些发布在招聘网站上的需求信息,标注的工资为什么一个顶一个的高了。

很多学生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从学校出去的打工人,工资都不会高,甚至有的都没有工资,企业称之为补贴。所以前段时间,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被普遍认为是廉价劳动力,也不是没有道理。

学生和用工的企业,两方都没有问题,这是受什么原因的影响?

如今的大学,如今整个市场环境,早已不是当年“读个中专进个厂”就能满足的了,科技的快速发展,物质的熏陶,发现曾经的梦想,一翻个身的功夫,就需要拿命去博了。

说到原因,从最根本的来讲,跟个人有关,有人会觉得这不是一句废话嘛。

但我想说的,无论个人表现多么有优势,梦想多么宏伟,最后成功与否,这些,都不是学校教给你的,包括最基本的赚钱能力。

有人说,也有那些研究生、博士,出来后年入几百万的。这些都是极少数,绝大部分人,还是面临的毕业后涌进就业大军,在茫然中四处碰壁,最后不得不偏安一隅的结果。而这极少数,他的刻苦、辛劳、思考和跨越,我相信,学校也教不了。

学校能做的,只是帮你打开窗户,透进来一点光,至于外面的风景,还得靠自己推开纱窗出去领略。

我之前收到过一个朋友简历,海归,国外5年留学经验,想在武汉找一份8000元的工作。很多企业表示接受不了,虽说他掌握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库,但都没有付诸实践,都不确定能否产生价值。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里面有一句话说的很有道理:

全世界主要国家学校里的一系列教育,目的都很一致。都是在工业大生产时代,把你按部就班的,培养成社会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通常某个阶段社会需要什么样人,学校往往就会设置什么样的专业。学校要做的,也从来不是教你怎么赚钱。而是要把你培养成工业大生产时代,合格的齿轮。

结合我自身的教育经历,我觉得这句话很有意思。我也带出去过那种实习期就月入过万的学生,一个班40人,这样的学生不到3个,平时确实很认真,喜欢钻研,自己玩儿了好几个项目。而更多的人,其实都只是完成了课堂作业,一个布置,一个照做,也没什么问题。课堂作业只是巩固知识点的作用,变不了现,也成为不了变现的基础。

那么有人会杠:读书是不是没啥用?

读书是绝大部分人最直接和有效改变自己的方式,这里说的改变,不一定指的是赚钱,可以是精神层面,是某种学习的方式,如果加上一些自身的领悟,没准儿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都能得到。我们也见过中途辍学最后成功的人,譬如李嘉诚,曹德旺,比尔盖茨,乔布斯,扎克伯格……很多,所以,很多时候,这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普通老百姓,不读书,能干啥?

学校的教育还是至为重要的,打开窗户透进来的那点光,是开拓一个人的思想,是引导一个人如何往巨人身上爬,是一种监督,是后盾,是在一面大河上架起的一座桥梁,是你在奔跑时的关注和助威。

更多其它的,都是靠自己在其中如何延伸。

至于毕了业,出去找工作,能拿到多少钱,多多少少也要衡量一下自身情况。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校不会教你怎么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