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的时光(一)序言

图片发自App

“吃饭了没有?”

每次见面,Leslie都会这样问我。即便这是香港人常用的问候语,Leslie的这句话,在他已经离开这个世界的今天,想来都实在令人感慨万千。可以说,这句话能让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那些日子里,那个时候,他,曾经活生生地就站在我的身边……

1998年初秋,我第一次见到Leslie。在港岛豪华的港丽酒店咖啡厅,Leslie准时如约而至。我至今难以忘怀的初次和他面对面时Leslie的那双眼睛——他一边说着“很高兴见到你”并伸出手来与我握手,一边目不转睛地盯住我看。当时我心想,好一双冷锐的眼睛啊!仿佛要看透来者的真面目一般。但,只是一瞬间,他脸上便马上露出温和而纯真的笑容问道:“你吃饭了没有?”时间已过晚上7点,我和我的同伴们刚刚提早吃过了晚餐。听我说明情况后,他流露出有些遗憾的表情说,“我可正饿着呢,我可以吃点东西吗?”然后马上叫服务员过来点了咖喱鸡饭。

还没等我开口,Leslie先接二连三地问了我一连串的问题——“什么时候到的?昨天还是前天?”哪家航空公司的飞机?“飞机晃得厉害吗?”住在哪一家酒店?“昨晚睡得好吗?” “来过香港几次了?”“到山顶去看过了吗?”……在我一一回答他的问题时,咖喱鸡饭送过来了。Leslie仿佛期待了好久似的,一脸兴奋,立刻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看着简直和他斯文的面容不相符合的很男人的吃相,让人实在是忍俊不禁。

每当我想到Leslie时,总是会联想起和他一起吃过饭的餐厅或者那里的菜单。面对眼前的美食,Leslie总是心情很好,十分健谈。我常常跟不上他滔滔不绝而且语速很快的英语,只好似懂非懂地时不时点点头,硬着头皮听下去,而他却一点也不在意,仍然像机关枪一样不停地讲着。不过,他说的话我尽管没有完全听懂,但他脸上变化丰富的生动表情和肢体的动作都直接表达着他的喜怒哀乐,我光是看着他就已经觉得魅力十足,总也看不够。

我没有想到,那个惹人怜爱的,仿佛是为了让所有的人来爱他而来到这个世界的Leslie,内心竟然埋藏着那么深的痛苦,以至于他不得不以毁灭自己的生命才能了断……

他离去的消息,我是在旅途中得知的。刚刚得知这件事时只有一个念头——不相信,不愿相信。我宁愿这只是一个噩梦。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慢慢感到,对于那样一个Leslie来说,这种结局并非完全不可能的。随之而来的就是,每当想到Leslie终于还是用这样的方式在我们的眼前消逝了,心中就会涌起一股难以排解的愁绪。

第一次见到Leslie时,他已经过了40岁的年纪,但他年轻得就像还不到30岁,生龙活虎,仿佛把年龄遗忘在了某个地方,永远都不会老似的。无论何时见到他,无论见过多少次,你从眼前的他身上都无从想象他年老以后的样子。将来这个人究竟会不会让大家看到他上了年纪的样子呢——在普通人身上都会发生的“衰老”现象,好像在Leslie身上就永远不会发生一样。这种感觉实在是非常奇妙的。

但是现在,这已经成为了事实,Leslie以他永远不老的形象在我们的眼前消逝了。在他天真可爱的笑容背后,究竟有着什么样的苦痛?如今,已经不可能有人能够窥视到他内心深处的痛苦了。

如果说这是他独特的方式的话,也许,他的确是以他独特方式为生命划上了休止符。

Leslie其实是个天真烂漫、常常以他灿烂的笑容令周围变得明朗起来的人。不论在什么地方,他的存在总是最醒目、最有光彩的,他是天生的明星。然而,他也有情感表达方式过于直接,容易被人误解,在魑魅魍魉的演艺界难以生存下去的一面。此外,有时日常生活中一些琐碎的小事他都不能放心交给别人**,总是事必躬亲。以他比别人加倍的细致和敏感的性格,当事情办得不尽如人意时,他的焦虑有时会使周围的空气紧张得仿佛一点就着似的。而且,在别人也许已经很满意的情况下,自己却怎么也不能满意,面对这样的自己有时他会十分不安,甚至控制不住自己,这样的场合我也是见过的。这种时候的Leslie显得十分孤独和难以靠近,会令旁观者都为他感到难过。

我曾经无数次的想,假如他不是那么敏感,假如他的神经不是那么纤细的话,他本可以活得很轻松的……但结果,他没能像我想象的那样,也许这才是本来的Leslie吧。可事后想想,实际上他好像一直身处在那种似乎可以预见那一天的到来,因而对未来总是抱有一丝莫名的不安的氛围中。

哦,不知不觉把话题扯远了。其实在本书中探讨Leslie的死因并非我的本意,而且我认为这也是不可能的。我与Leslie之间的关系,简单说来始于有缘为他出版了两本写真集,为此在东京和香港数次与他见面,有时通过电子邮件进行过一些交流,自然而然地在私下里也聊过不少话题,仅此而已。香港与东京的距离,也许正好和我们之间精神上的距离差不多。

因此,处于这种关系的我,应不应该执笔写一本关于Leslie的书,是我一段时间以来感到困惑的事。不要说在香港,就是在日本也有一大批非常了解他的人,我所描述的Leslie,稍不注意就会显得十分片面或者与事实不符的。了解他的人读了这本书也许会说:“你根本就什么都不知道嘛!”哦不,估计肯定会这样说的。

然而我收到过他的影迷来信,希望我写一本关于回忆Leslie的书。我考虑再三之后开始觉得,如果写关于Leslie的回忆的话,或许我的身份反而是最合适的。太了解他的人不好写他,一点都不了解他的人又写不了他。他的家人或朋友与他太亲近,工作伙伴的话也许会产生某些为难之处。而恰恰处于“熟人之上,朋友之下”的我,不是正好可以描写一个恰如其分的Leslie么……一想到这里,脑海里立刻浮现出各种场合下的Leslie,他说过的话,他脸上的表情,要写的东西竟然一下子涌现出好多来。连我自己都惊讶地发现,原来关于Leslie的回忆在我的心中竟埋藏着如此之多!

从重大事件到琐碎的小事、高兴的事、惊讶的事、生气的事,原来曾经发生过那么多的事情。我甚至发愁如何选择需要写的事和不需要写的事。但我尽量要做到的是,我要以一种向Leslie表示怀念的方式来写,把我所见过的事实、状况以及Leslie的言行,尽量不夹带个人感情地,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描述出来。

因此这本手记所描述的,是曾活跃在我身旁的本来面目的Leslie,是我亲眼所见过的真实的Leslie。不过,为了尊重他生前曾多次说过的“我是一个艺人,怎么写我都可以,但我的家人和朋友的隐私是绝对要保密的”这句话,我特别注意绝不触及可能给他的家人或朋友造成麻烦的内容。此外,本书作为事后写的手记,有关日期和地点等详细情况几乎全是凭借记忆写的。或许会有不少记忆错误与事实不符之处,在此事先作一声明。

这本手记是9月中旬开始动笔写的。一转眼,Leslie离开我们已经过去半年。这半年来,我竭力不去想他的事,以为这样自己内心就能平静下来了。可刚刚写了数行字,眼泪就止不住地在眼睛里打转,再写下去,没写一行眼泪都止不住地流下来。照这个样子,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写完,我相信留在我记忆中的Leslie会给我力量,让我一步一步地记录下那些珍贵的回忆。

你可能感兴趣的:(张国荣的时光(一)序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