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上午要考理论与计算化学,我想起来我的计算器还在实验室。晚上吃完饭就溜达过去拿,一路上感觉空气是灰蒙蒙的一片。早上还好好的,到了晚上雾霾就如此严重了。
从大一初次接触北京的雾霾到现在,几年的时间过去了,北京的空气从总体上的确是有所好转。过去3年平均PM2.5已经从91降到73,下降20%。但是,一到没有风的时候,还是让人受不了。回寝室的路上,我一直在琢磨,北京的空气什么时候能治理好,怎样才能治理好?
治理雾霾首先要搞清楚雾霾是怎么产生的。关于PM2.5的源解析,环境科学家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北京PM2.5分为本地排放和区域传输两个方面的来源。在本地来源中,机动车排放约占30%,工业约占20%,燃煤约占25%,扬尘约占15%。
于是,雾霾的来源就说清楚了?显然不是。
无论是机动车排放、工业生产、燃煤发电和取暖、建筑工地扬尘还是餐饮排放,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社会经济活动。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行业有能力制造出如此规模的污染,恰恰是经济繁荣的表现。
每天开机动车上下班的是什么人?工业生产又是为了什么?燃煤发电和取暖是谁在享用?当然是所有在抱怨雾霾的人,是我们每一个人。
我们能够手机来发朋友圈,那就用煤炭炼钢发电、机动车运输的结果。我们能够吃到各种美食,那就是机动车运输、煤炭发电的结果。所以,雾霾的成因其实就是我们发朋友圈所用的手机,就是我们吃到的烤鱼,就是我们脚踩的跑鞋,就是我们享受到的暖气……
社会经济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
尽管这样,也不是说我们就要心甘情愿地忍受雾霾,享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美好”生活了。谁都讨厌灰蒙蒙的天,谁都想要呼吸新鲜的空气。那么,这个问题该怎么解决呢?
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是成本收益分析。治理空气污染的关键在于,为了改善空气质量,人们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或者说人们怎样评价治理雾霾的重要程度。
治理雾霾到底重要到什么程度呢?当人们开车的时候,治理雾霾的重要性让位于出行的舒适;当人们在家里开着各种电器的时候,治理雾霾的重要性让位于现代生活的便捷;当人们吃火锅、撸串的时候,治理雾霾的重要性让位于感官的刺激。总而言之,治理雾霾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发朋友圈的时候,其余时候都让位于人们对生活的各种需求。
有人不同意这种说法,说治理雾霾应该靠治理火电厂和工业企业,严格限制污染物排放,为了治理雾霾去限制人们日常生活,是典型的舍本逐末。
这个想法非常美好,可惜的是减排的工作需要的一整套设备和制度的落实,这都会增加生产成本,最终体现到终端产品的价格中。因此,严格按照环保标准生产的产品,因为价格比同质量的不按照环保标准生产的产品高,在市场竞争中反而处于劣势。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都不会主动提高生产过程的环保要求,甚至有企业宁肯被环保局罚款也要违规排污。
不要以为工厂不能把废水处理成纯净水,不要以为他们不能处理废气吗?工厂可以利用现有的技术满足你的要求,只是恐怕人们已经买不起这些产品了。
有人说,治理空气污染,完全取决于政府愿不愿意付出这个代价,看APEC蓝、阅兵蓝就知道,其实政府有办法治理雾霾。这是缺乏经济学基本常识的表现。河北钢铁行业的几百万工人,客观上就是需要一笔财富来养活自己。他们原本是自己在钢铁行业内工作,来创造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财富,现在不让他们从事钢铁行业了,那就只能通过政府补贴的方式,将全国人民创造的财富分给他们。政府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创造能容纳几百万人的、无污染行业的就业岗位。哪个国家的政府领导人如果有这个本事,一定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像APEC会议、阅兵式这样的重要活动,在几天时间内冻结经济活动所需的成本,财政还能够承受,不过要想长期这样做显然是不可能的。
很多人的表态,无非是“我说出我的需求,让政府和别人去完成”。但是政府解决雾霾问题的方法无非也就把减排变成强制性的,不管是哪一源头的减排,最终还是要人民自己承担代价。
人们的最终需求,是既有好的环境,又有好的生活质量。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讲,不考虑环境污染造成的广义经济成本,将社会资源投入到环保上,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对于发达经济体,这并没有什么影响。而对于一个赶超型经济体,短时间内过度投入环保,而不将这部分资源投入到工业、基础设施建设、高技术产业上,只会更加不利于经济转型。放弃发展速度,意味着放弃产业结构和生活方式升级的基础,放弃治理环境的经济后盾。
短时间内,不可能找到一个,在各方利益的博弈中实现在成本、效率和群众接受度上,达到三方平衡的公共政策。这就是雾霾不可能短期内治理好的根本原因。
从长期来看,治理雾霾可以通过三个方面的努力实现。
一是不断发展经济。随着经济发展和行业竞争力提高,重污染企业与行业逐渐会被淘汰或者转移到其他国家去。所有发达工业国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当年英国美国污染比这还厉害,他们把污染行业转移到中国,才实现了既要生活质量又没有空气污染的目标。而这也是西方允许“红色中国”实现改革开放,解除经济封锁的逻辑基础。
二是不断创新,让治理污染的成本降低。
三是通过政府的规划引导,让高污染企业和产品逐步有序地推出市场。比如,工业生产中污染排放大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小而散。河北很都民营钢厂产能不到100万吨,技术水平落后,污染严重。减排的投入是规模成本递减的。大厂的综合减排成本远远比小厂低。所以政府要做的是引导行业兼并重组,最终保留环保水平高的大厂。再如,要提高机动车排放的技术标准。近日,国家环保部发布“国6标准”,并要求2020年开始强制实施。当国3标准及以下的机动车被逐步淘汰后,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会有显著下降。(一辆国3以下标准的小汽车,排放的PM2.5是一辆国5小汽车的上百倍。)
如此,雾霾才有可能真正治理好。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贺克斌曾说,京津冀的雾霾完全治理好需要10年时间。(http://m.21jingji.com/article/20161226/herald/fee79961f41bd4c4a889d54d2084e323.html)我觉得这一论断非常合理。在此之前,我们能够做的,其实也只能是减少私家车出行,在雾霾严重的时候做好个人防护。这令人无奈,但也别无选择。
最后,说句题外话,有些微信公众号着实令人反感。唉声叹气动不动就说一点希望都没,自己low逼还感染别人。如果稍微了解点历史就知道,就在最近这一百年,我们经历过多次黑暗到令人窒息的时刻,有过一夜之间整个海军全军覆没,有过近百万国军在淞沪全部打残,有过一建国就出境作战死磕整个西方阵营……跟那时候相比,现在情况好的让人不敢相信。只有扎扎实实接地气的人才最有体会现在时代有没有希望,时代评价不是阴阳怪气的人能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