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碧严录》中的禅学思想(2)

        并且宋代是一个文化全面融合与发展的时代,涌现了很多代表人物和学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宋代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在这种文化背景下,宋代禅宗兼容并包,积极影响统治者和土大夫而日益走向社会,最终成为宋代佛教最繁盛的宗派和中国佛教的主流。宋代的禅师们根据时代需要,大立文字,将宋代禅宗向社会的全面渗透作出了重要贡献。总之,宋代禅宗在继承传统禅宗思想的基础上,走向了一条儒学化、社会化的道路。  在禅宗的文字化过程中,重视语言文字的作用,疏解佛经,编纂语录等等,促进了宋代文学、艺术与禅宗的交融,出现了一系列禅宗大师,善昭、雪窦重显、圆悟克勤等,就是这一时期禅宗思想重要代表人物,以及一些士大夫的参与,促进了禅宗在宋代的发展。

        下面我想用我在闲暇注释«碧岩录»中的要点来体现其中的禅学思想,通过分析书中的句子来体会其禅学思想。

第一点、一切现成,无心解脱

《碧岩录》中的第五卷第四十七则∶

举僧问云门:“如何是法身?”门云:“六不收。”

圆悟克勤在本则颂中写道:

“云门道‘六不收’,此公案有者道,只是六根六尘六识,此六皆从法身生,六根收他不得。” 若恁么情懈,且喜没交涉,更带累法门。要见便见,无尔穿凿处。”又写道:“你答话多惹人情解,所以一句中须具三句,更不辜负尔问头,应时应解,一字一句,一点一画,不妨有出身处。”

        这里的六根和六识,指人的眼、耳、鼻、舌、身、意,这是人的认识能力,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这是依于六根的所接之物,“六不收”,即要求超越理性思维、逻辑分析的限制,才能认识真如佛性。“一句中须具三句”指的是云门宗的思想与说教方式,可概括为“云门三句”。这里是云门文偃的禅学思想,“云门三句”是对云门文偃的思想的概括,指的是“一句涵盖乾坤,一句截断众流,一句随波逐浪”。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碧严录》中的禅学思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