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皇帝也躺平,工作渐渐失去梦想:小谈古代皇帝怠政

岁月如梭,朝代更迭,中国古代曾出现过四百多位帝王,兴衰更迭,循环往复,人们习惯于用盖棺论定评定每位帝王的一生。但正如自然规律,每位皇帝都会经历帝王人生初期的进取,中期的挣扎,和后期的倦怠,只不过,大部分皇帝在位都在三十年以下,这个过程往往还没来得及“实施”。

皇帝是这样一份特殊职业,从即位起,到驾崩,一年三百六十寒暑日,无退休,无轮休,如果类似于汉成帝、唐僖宗这样的玩乐皇帝,那倒还好,顶多青史恶名,遭受口诛笔伐,只是三宫六院无福消受。

如果一开始就身怀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矢志兴邦。必然宵衣旰食,寒暑无阻,其实也有一番苦涩。也许他们还没有来得及经历晚期的倦怠期,就感到身体被掏空。雍正帝可以算是这类帝王的典型。

人有精力的旺盛与衰退,起起伏伏,或许,这正是皇权制度下,无法回避的弊端。

孝宗朱佑樘:内敛而隐忍的内心

明孝宗朱佑樘属于刚有“弛政”苗头,但寿命所限,以至于终其十八年,都能成为中兴明主的皇帝,被史官誉为和汉文帝、宋仁宗并称的仁君,然而也有人认为,他只是一个缺乏安全感、懦弱内敛,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守成之君。

孝宗朱佑樘

孝宗在位时间并不长,共十八年,但在这些岁月里,其实孝宗也经历过在国家大事与内心慰藉的抉择,也经历过倦怠和重振。

孝宗自幼身体虚弱,在万贵妃的迫害下,和母亲纪氏在冷宫长期过着隐秘幽禁的生活。幼年的生活让他从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内心。即位后的帝王生涯规律而无弹性。

他每天上朝听政,后来又开设了午朝,常常批阅奏章到很晚,不允许宦官代批。如有事耽搁了朝政,还要向文武百官请假。皇帝做到第十年以后,曾经有一次,孝宗在后苑游玩时间很久,耽误了每日“御讲”,就有言官王鏊反复规劝孝宗,“文王不敢盘于游畋”;孝宗喜欢音乐和绘画,就有言官马上出来劝孝宗不要耽于声乐。对此孝宗通常表现得很宽和,他并不以为然,但仍旧鼓励言路大开。

与文官士大夫的和睦共处带来了社会平稳、司法清明、经济发展的安康局面,但孝宗在时间的流逝中,也有一些寻求自身心灵慰藉的举动,比如他痴迷于佛道的宽慰,寄希望于佛道可以改善自己孱弱的身体。但终究被劝谏不是正途,有家国大事的重担要担。所以孝宗在宠信的宦官李广贪贿事发后,猛然惊醒,重新开始励精图治。

可见,帝王在他的生涯中,怠政有轻有重,也许是寻求慰藉,也许是面对国家机器无形的力量,懒于处置。

比如孝宗就非常纵容外戚皇亲的胡作非为,在史书里,算是弊政,其实是源于不幸童年的一种讨好型人格,对老臣,对皇亲,宽和的背后,也藏着他攻击自我的影子。即便弘治十八年孝宗由于太医误诊,耽误了病情,出血不止,他也嘱咐不要怪罪太医,待人宽厚至此。如果上天再给孝宗二十年时光,可能他会有更多寻求佛道之术解脱的表现,也许会有更多被言官称“不务正业”的举动。

神宗:拖延症晚期,对抗和妥协的一生

与祖辈孝宗相比,明神宗朱翊钧无疑走向了一个极端。他即位之初的前十年,正值轰轰烈烈的隆万大改革。

在张居正死后,他一度让百官看到了复兴的希望,然而从17岁左右开始,他急速而彻底的堕落,耽于酒色,醉生梦死,仿佛一个权力的怪胎:30年不上朝,但是还能指挥万历三大征,皇权依旧牢固,国家还能运行。

再看孝宗,我更能明白历史其实是文化人写的。得罪了读书人,不符合传统士大夫们心目中的理想君王模板,只能留下“荒淫无度,昏聩无能”的印象。

万历帝定陵地宫

比如万历十四年,当时还算勤政的皇帝就收到大理寺评事雒于仁的《酒色财气疏》,万历就像当年祖父被海瑞一样数落,皇帝在言官们的口诛笔伐中感到自我被完全剥夺,大到确立皇储,心爱的皇子不能立为太子,小到娱乐权被剥夺,深深地窒息感让万历迅速由热血青年变为混吃等死,彻底躺平的宅男。

万历皇帝的消极,根本上和明代的文官集团的强势有很大关系。

从成祖朱棣以后,文官集团一直试图包装出符合儒家传统理念的君王,孝宗算是理想的试验品,可惜寿命不长。英宗、武宗这些玩乐皇帝,一开始文官们也是寄予厚望的,奈何这些小皇帝心性狂野,喜欢培植宦官势力做挡箭牌。

在危难中临时即位的代宗朱祁钰,还没打跑瓦剌人就有文官上奏:“臣闻忧勤是图治之根本,逸乐是弛政之开端”,要多听儒生讲经论史,这样才是尧舜之君。

神宗朱翊钧

总之,一代代文官和皇权潜意识的对抗消耗了明朝的内聚力。文官们勇于指摘皇帝,被贬官、流放、廷杖,毫无畏惧,前赴后继,甚至觉得被廷杖是一种荣幸,可以丹书留一笔,忠言直谏,但是皇帝将落得不听忠言、昏聩不明的骂名,美滋滋。

不过同时,士大夫集团在道德上占领高度,却非常勇于党争。万历皇帝就是见惯了这些表演,仿佛自己就平衡多方势力的提线木偶,渐渐消沉了意志。

怠政:当工作渐渐失去动力

明代的皇帝,普遍放飞自我,比如明熹宗把事情都交给魏忠贤,自己在深宫做木匠活。清赵翼统计,明代276年,怠政期足有167年。

其实其他朝代的皇帝,英明如汉武帝、唐太宗、清圣祖,也会寻求一些慰藉自我的东西,比如长生不老、寻仙问道。由于皇帝是终身职业,人到了晚年不免精力衰退,打算给自己点时光好好享受,然而在史书上,就会表现为不能始终如一。

其实人都不是机器,如潮涨潮落,壮年如朝阳进取拼搏,暮年越发想留住流逝的时光,想要留给自己。可能遭逢重大打击,可能有更有好玩的事物吸引,但在史书上只有笼统模糊的印象,这是封建皇权始终无法回避的问题,不存在退休,即便做了太上皇也是极少数,这也是王朝不能逃脱兴衰周期律的重要原因。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皇帝也躺平,工作渐渐失去梦想:小谈古代皇帝怠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