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如何学习的》1

第一章  学习:从猜测到科学(3-7页)

1.三十年前,教育工作者们很少关注认知科学家的工作,在认知科学研究初期,研究者们的工作是远离课堂的。今天,认知研究者们更多的是与教师合作,在真实的课堂情景中检验和改进他们的理论,因为只有在教室里,他们才能看到不同的课堂情境和不同的课堂互动是如何影响他们的理论在课堂中的应用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读到这句话时突然就想到邓爷爷的这句话。那些远离课堂的研究者工作者们,肯定都是饱腹诗书的,他们不可能不知道理论要在实践中修改完善才能发挥真正的价值,那为什么要远离呢?我觉得很大可能是因为他们轻视了课堂中正在发生,而从其他他们认为更重要的方面去实践检验。

从不同方面研究会带来不同的结论,站在这些研究者们的肩膀上,我可以明确看到研究课堂中的主体,课堂中正在发生的以及课堂中的场是如何建立的,才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所在。

2.诺贝尔获奖者赫伯特•西蒙曾明智地指出,“识知”的意义已从能够记忆和复述信息转向能够发现和使用信息。人类的急剧增长使教育无法面面俱到,而且,人们更多地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发展习得知识所必需的认知(智力)工具和学习策略,使他们能够富有成效地思考有关历史,科学技术,社会现象,数学和艺术方面的内容。

网课期间,有些在班里很自律的孩子,在家里突然就非常不自律,甚至有种破罐子破摔的节奏,让父母,老师无计可施,最终再无人管。

我对这一现象非常好奇,这些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哪些,甚至我会套用一些我了解的教育学知识去分析,与家长对话,与学生对话,与自己身为老师对话。原因各个方面都有,我的分析仍然是多个单因素合在一起,但是我想从结果出发说一说,这类型的孩子看似是破罐子破摔,可是我却听到并感受到了他们的无助。从小他们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习惯了周围大人的夸奖和鲜花,同龄人的羡慕,突然间,这些都消失了,而且原因还是自己管不住自己,控制不住自己,虽然也有一颗想要扭转,想要改变的心,但是一到跟前,所有都烟消云散,只看得见眼前的诱惑和已忽视的目标自律。这类孩子面对的是失望的眼神,他们很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所以在挣扎中迷茫,一步一步地滑向深渊。

从教育的目的出发,我隐隐约约感受到上面那段画中感受到,学生学习的是认知工具和方法策略。首先这类孩子需要那些以前给予掌声的人现在给予接纳,不评价,然后与他进行认知上的沟通,先让他说说对目前状态的看法,往往他们看的很透,然后再给予他们方法,给予他们改变自己行为上的支持。


一不小心就扯远了,到了教育的细节上了。回到这本书的名称——人是如何学习的。这本书主要从三个方面架构框架:

关注人类学习的研究,包括来自神经科学的新进展

学校

重视对设计正规教学环境(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和大学)有启发意义的学习研究

学习的潜能

强调有助于所有个体充分发挥个人潜能的可能性研究


我比较关注的另外一个领域就是——习得性无助

学生对数学很容易产生这种无助和恐惧感,而且是反复循环的。

我想,学生对数学的讨厌是一种遇到难题不会解决的挫败的感觉;同样,由讨厌转变为喜欢也是能够解决问题后获得的成就感带来的一种感觉。当然,这个过程必须需要外部力量的帮助。

学习的本质是解决问题。

那人是如何学习的?也就可以回答为:人是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某种技能的。当然,得先遭遇问题。

遭遇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者的大脑发生了什么,我们作为老师必须得知道,才能帮助他进入真正的解决问题的过程,进入真正的学习过程。


(一不小心,就自主说出了老魏共读时经常说的核心话语,只不过这次是自己说出来的,同样的话,这次是自己的理解,是自己学习到的。之前是听到的,这也是我在理解这本书在讲什么时学习到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是如何学习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