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尺度》:知识复利与认知卸载

认知尺度

巴菲特、芒格这些“聪明人”都有什么特点呢?

记忆和认知也会过载吗?

内隐知识和外隐知识有什么区别?

《认知尺度》第二讲,从思维和认知科学的角度,带我们走进“认知”的世界。

一、做一名真正的终身学习者

但凡成就较高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学习;纵观那些一生都特别杰出的,更是“终身学习者”。比如股神巴菲特,他终生阅读,常年累月严于律己。

为什么要终身学习?

“平常我们可能以为学习就像加法,像一条线那样平缓,学一点是一点,但其实学习是乘法,像一条曲线那样,积累到某个阶段会呈指数级突飞猛进。

为了升职加薪,突破某项技能,我们常购买实用性书籍或网络课程,目的是希望能快速应用。我们还阅读很多非技能类书籍,增进对人性、社会的认识。

知识带给我们的,有短期的技能提升、有暂时的思想启迪,更有长期积累下的“知识复利”。知识一天天地积累,在某个不经意间,融会贯通,迸发出创造性发想。

二、探索内隐知识

学生时期,我们上课记笔记、考试时做出的概念判断,大都是我们的外隐知识,是基于所学理论的应试输出。但是当我们与朋友侃侃而谈最喜欢的诗人、评论社会热点事件,应用的却是内隐知识。

“内隐知识相对外显知识更为重要。它存在于个体经验之中,例如个人动机、价值观等,也存在于与他人共享的情境之中,例如学习氛围、企业文化等。”

为了更好地传承知识,人类发明了书本、电脑,浩如烟海的外隐知识,充斥在我们的大脑。但当我们阅读过后,有多少知识,真正沉淀了下来,形成了自我的内隐知识呢?

三、信息过载时代的认知卸载

不同于农业时代,信息匮乏、知识闭塞;大工业互联网时代,我们每天面对的是知识海洋。但,哪一片海是你想去到的?

作者说:“大脑永远想偷懒。”我们常常乐于接受那些不需要动脑思考的信息,而不愿意去看那些长篇费脑的内容。

对于“懒人”来说,极端是,被动接收大量不需要思考的信息,娱乐至死;

对于“勤快的人”来说,极端是渴求知识,积极汲取不懂得“卸载”,陷入求知困境和思维牢笼。

当我们认知满载的时候,带着过重的心理包袱上阵时,表现不一定会很好。作者认为,应该适时进行“认知卸载”。比如备忘录只记待办项,面试只围绕岗位需要的核心能力准备。

针对认知卸载,作者不仅提供了记忆生成、情景学习等具体方法,还特别指出:

“信息过载时代,不要面对信息,而要面对人。信息不重要,信息承载人才最重要,你得去和时间最前端的人群连成小社群。”

这与第一讲提到的“同侪进步”相呼应。比如你想学习编程,就打入编程大佬社群的内部,向他们取经。

思维认知具有引领性,保持终生学习的热情,适当地进行认知卸载,让人生更加广阔而精彩!

End

本讲还有很多关于学习、记忆的方法,

感兴趣的可以阅读原著。

你可能感兴趣的:(《认知尺度》:知识复利与认知卸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