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练习—如何从平凡到杰出

《刻意练习》的作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Anders Ericsson)与著名的科学、技术作家罗伯特普尔博士(Robert Pool)。

书中的主要观点:一个平凡的个体通过刻意地练习可以从普通变得卓越,从而最终达到杰出的地步。其实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很多杰出的人物的智商都是普通,但是他们通过后天的学习与努力,最后让自己走向成功。

比如中国晚清时代的名人,曾国藩,小时候的天赋就不是很高,据曾国藩回忆,小时候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件尴尬的事情:有一天晚上,少年曾国藩在家读书,书中的内容曾国藩多次阅读,反复诵读,却始终背不出来,因为下定决心:不背出来就不去睡觉。这个时候家里来了一个小偷,就躲在屋檐下,原本他想着,等这个少年背完书去睡觉后,他再进入房间内,想捞点好处。于是他等啊等啊,就是等不到曾国藩去睡觉,最后他实在受不了,然后就直接进入曾国藩的房间内,大怒道:“你这个水平还读什么书啊?”然后当着曾国藩的面把他诵读的文章流畅地背诵出来,然后轻蔑地看了曾国藩一眼,扬长而去。所以智商不是你成功的必要条件,只是可以加速你成功的一个催化剂而已。

虽然智商不是,但是学习却是你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当然这也不排除那些上天特别眷顾的人,但那只是少数。对于普通人而言,学习是你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如晚清名人曾国藩、悬梁刺股的苏秦等。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为什么好学校出来的学生的平均成绩要比差学校的学生的成绩好呢?为什么大家一定要找好老师来教学生呢?这些问题《刻意练习》就给出答案。所有的学习如果只是一昧地反复学习,这样是没有提高的,重复着同样的动作与内容,对知识的理解不会有质的飞跃。学习需要讲究方法,我在这举个例子,如何快速记忆这一串数字16580605124523,作为读者的你,你会怎么记忆呢?如果是1658年06月05日12时45分23秒,通过这个的联想记忆方法是不是很快就可以把这一串数字给背诵下来了呢?所以学习过程中需要讲究方法。

任何的练习都是要有目的的,如果目的性不强,你只是反复的对手头的内容进行机械性的重复(书中将这种反复做事的过程称为天真的练习),就好比流水线上的女工,每天重复同样的内容,最后他会的也只是那一部分工作。有目的的练习可以让你更加专注于一个要点,会吸引你的注意力并逐步将你引入心流状态,最后提高你的学习效率。有目的的学习需要你你逐步走出舒适圈,这样才会让你的工作或者技能更上一层楼。方法有了,目的有了,最后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心理表征:心理表征是一种与我们大脑正在思考的某个物体、某个观点、某个信息或者其他事物相对应的心理结构、或具体或抽象。简单的说,就是你对某个事件或者事物的看法,即当提到某个东西时,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心理表征是刻意练习的基础,同时刻意练习也服务于心理表征,这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促进的关系。在大量的基础知识上的刻意练习可以深化并加固知识的要点,同时这些要点又为下一次的刻意练习的进步提供铺垫。

刻意练习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刻意练习必须是一个系统,需要循序渐进,从低往高;在适当的阶段采取相应的方法;

2)刻意练习必须要在舒适圈之外,而且要持续不断地尝试学习超出当前能力范围的事物。人的大脑都有一个适应过程,当大脑逐步适应舒适圈之外的刺激,就说明当前你的刻意练习已经取得成效了。

3)刻意练习必须要有特定的目标,它并非指模糊的总体改进,一旦设定的目标,导师或者教练需要制定一个计划,以实现一系列的微小的改变,最后将这些改变累积起来,从而实现质的飞跃。

4)刻意练习是有意而为,只有将身心都扑在改变上,自身的知识和动作才会有方向性的进行改变,并向好的方向进行改变。比如,在一棵树很小的时候,我们适当的对树枝的方向进行改变,多年后,这点小改变最终导致树枝始终往改变的方向生长。

5)刻意练习必须包含反馈,这个是刻意练习的精髓。只有不断地通过外在事件对自身的反馈,从而找到学习内容的不足,进而往不足的地方实行有意识的练习。如果想要高效地学习,我们需要学习自测、自我监督、自己发现错误,并做出相应的调整。

6)心理表征,对知识内容的整理以及扩充也是必不可少的。


图1 刻意练习框架结构图


在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中,通过刻意练习提高减少我们的工作时间,增加我们工作的成果,提高我们工作的效率。从此告别“一万小时定律”。

你可能感兴趣的:(刻意练习—如何从平凡到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