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的故事

看书写书评,这是个古怪的举动,以前总是那么觉得,但是我想,这次我应该也古怪一回,也好叫人知道,我也读了一本好书。

这并不是一本很厚的书,但是却看了很久,来回嘉定的路很远,有时候我不愿意背包,便手拿着这本书,上班下班,书褶皱的厉害,而且因为有时候放在家里的桌子上被小家伙逮住了好一顿油画棒,显得更加沧桑了,我总是生怕很快就看完了,所以总是用打盹来控制自己的阅读进度,盹到嘉定北,没看两页,是最好的状态,充满了对后面的好奇,夹杂着看过的赞叹,真好。

不管梅先生的这本书里面有多少虚构成分,但是真正地说,作者真不是以一个作家的态度在写这篇小说,这是一种独白,里面充满了浓浓的一个父亲对于女儿的关爱以及在成长中的反思,就像我们自己,有了一个包含着赞许目光的听众坐在你的面前,你便开始讲她的故事,各种各样的,连绵不绝,涛涛不尽……从小得不得到大,讲得人开心,听的人也开心。

我相信那些故事,我也喜欢梅先生眉飞色舞记叙的方法,那是一种颇有感染力的快节奏的叙事方法,如果写作的时候不是充满了兴奋,不是想一股脑儿的把要说的都变成文字,我觉得那些文字就不会那么生活,那么灵光闪动,那么诙谐。

作为一个作家,作者的笔法是老句的,作为一个父亲,作者也是老剧的,女儿的故事最早的版本是1996年出版的,那个时候书里的梅思繁比小猪大不了两岁,而好像梅先生得女的年龄又仿佛和我一样,但是真的书看完,我却像个失忆者,如果是我,小猪的童年能写几行字? 再过二十年,小猪真正能懂什么是父爱母爱的时候,我们又还能记得多少?

梅先生写书的时候,梅思繁大概还是初二,文章是以一节渐渐地长大来收尾的,写了孩子长大就像行船,舵需要他们自己掌,父母站在边上就好了,要相信船到桥头自然直的真理,最早以前的读者,如果关心后续的进展,大约还是比较容易的,梅先生没有续书,但是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梅思繁在书的前面写的未来,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研究生,确实是一路走来。而二十年后的读者,回复式的去看那些事情的时候,会有更多感触。

梅思繁在她的第三届新概念作文一等奖作品《朝北教室的风筝》里面写了后面的一小段,而在她的博客上又续写了一大段,微博上的内容太碎,反倒没有博客精彩,里面有蛮多照片,自然也可以找到梅先生神采奕奕白发苍苍的近照。

因为我知道你是个容易担心的小孩子/

所以我将线交你手中却也不敢飞得太远/

不管我随着风飞翔到云间我希望你能看得见/

就算我偶尔会贪玩迷了路也知道你在等着我

也许有机会,你也可以借一本看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女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