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内心迷茫而不定性的人,生活不幸福是必然的



《包法利夫人》这本书的作者福楼拜是法国十九世纪中后叶重要的文学大师,被人们认作“现代小说”的鼻祖,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和短篇小说集《三故事》等。


一八五一年,时年三十岁的福楼拜正式开始着手写作《包法利夫人》。当时他的密友路易·布耶给他讲了欧仁·德拉玛的故事。


德拉玛是一名实习医师,他在鲁昂医院担任住院内科或外科医生,在附近的一个小镇上也有诊所。


他的第一任妻子是个比他年长许多的寡妇,她一去世,德拉玛就娶了附近一位农夫家年轻漂亮的女儿续弦。她自命不凡、生活奢侈,很快就厌倦了自己乏味无趣的丈夫,一连找了好几个情人。


她买起衣服来从不考虑自家的财力,债务很快就积累到了令人绝望的地步。她最终服毒自尽,随后德拉玛也自杀身亡。


就像大家都知道的那样,福楼拜对这个不幸的小故事非常关注。


5年的时间,几度放弃、无数个手稿的废弃、上千个不眠之夜,这位充满浪漫主义思想的作家最终完成了一部真实再现社会风俗的现实主义小说。


小说以上面的故事为原型,讲述了爱慕虚荣、喜欢幻想的农家女艾玛嫁给了乡村医生包法利之后因不满婚姻生活的平庸与乏味,两度出轨,最后债台高筑,无力偿还,心灰意冷之下服毒自杀。


包法利夫人能不能不自杀?


按福楼拜的说法是,她必须得死,哪怕写到她死了以后,福楼拜坐在自家门口大哭。


包法利夫人生活的年代,浪漫主义盛行,她这个层级的社会女性,信息极度闭塞,对于爱情最初的认知,来源于不切实际的爱情小说,却没有任何其他信息源提醒她,这样的爱情多半是一场华丽的骗局。


在当时的时代和社会背景下,如果一个人的性格、经历和包法利夫人高度一致的话,她很有可能会选择自杀这条路。


而如果是在现在,像包法利夫人这样的人也许可以不自杀,但她也一定过不好自己的生活。因为从头至尾,她都是在迷茫中度日的,而且她的性格太不定性,总是想一出是一出,追求变化与刺激,也注定了她过不好自己的生活。


01 她认清不了自己的身份


艾玛本来是出身于普通农家,住的地方有谷仓,有麦袋,有栅栏,有公鸡鸣叫,有苍蝇顺着喝过的玻璃杯往上爬,还有严寒的夜晚和在田野里乱窜的狼。


可是,她却一心向往超越阶层的浪漫和奢侈,处处表现出她与众不同特立独行的一面,连她自己的父亲都觉得她“有才情,不宜于种地”。


她爱大海只爱大海的惊涛骇浪,爱新绿只爱新绿点缀在废墟之间,喜欢教堂是喜欢教堂外面的花卉,喜欢音乐是喜欢那些你情我爱的歌词,喜欢文学其实是喜欢文学的浪漫和刺激,一切事物,她非要从中得到切身利益不可。凡是无助于她的心灵宣泄的东西,她都视为无用,不屑一顾。


结婚后参加了一次舞会,她就巴巴地想融入那些所谓贵族豪门的生活,想和他们打成一片,并且自此以后,订阅了大量的巴黎上流社会的报纸杂志。


她知道巴黎哪个剧院在演新的歌剧、巴黎高级裁缝师家的门牌号码,她大量阅读各种通俗小说,从书里研究社会名流的家具摆设和生活状态,从书里假想自己的恋爱对象,做梦都想住到巴黎去,在她心里,巴黎就是她的天堂。


她把自己想象成高层贵妇,把丈夫原来的佣人辞退,找一个新的女孩子重新培养,不准戴帽子,要用尊称称呼她,端茶送水要用托盘,进房要先敲门,还教她熨衣服、浆衣服以及伺候女主人穿衣服;尽管没什么人需要她写信,她也买了很多纸笔和信封。


虽然婚后只是小康家庭,她却所有的吃穿用度都要贵族化,偷情时给情人买的礼物住的酒店也都要高级化。


当然,人向往高处也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但是她没有弄明白的是,如果自己的实力配不上自己的野心,要么就是脚踏实地过好眼前的生活,要么就是奋起直追让自己的实力能允许自己进入她眼中的高级阶层和生活。


而她,两样都没做到,一方面她厌恶自己的老公,讨厌现下的生活,一方面她又不思进取,也不敢离婚,只是每天烦躁抱怨,最终出轨、欠债,甚至自杀身亡。


02 她认识不清爱情和婚姻的本质


在整部作品中,艾玛和三个男人有过感情纠葛,分别是丈夫包法利、情人莱昂和罗多夫。


莱昂是一个律师事务所的实习生,是个所谓的“见识广博举止文明”的年轻男子,艾玛和他走到一起有必然因素。


艾玛第一次主动点燃了对方情感的烈火,但还是保留了一点理性。艾玛挽着莱昂的手臂在街上走,只是被镇上的长舌说三道四,并没有发生性关系的后果。直到他们之间感情升温,就在一层窗户纸快要捅破的时候,莱昂在母亲的逼迫下,离开了荣镇,去别的城市工作。


而莱昂离去了,她的感情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断线的风筝总是要落在地上的。飞过了,再掉下来,引起的是更深的飞的欲望,这欲望导致艾玛后来变本加厉的感情游戏。


这时,罗多夫出现了,他与莱昂有本质区别,莱昂是一个羞怯的、拥有一颗浪漫心的青年。但罗多夫和莱昂大相径庭,他就是一个如假包换的花花公子。


他的使命就是与女性发生千丝万缕的关系,与新的陌生女子的艳遇是平衡他情感的唯一方法。


他们的相遇,从罗多夫角度看是一个花花公子勾引女人的过程。


像罗多夫这样的风流男子,引诱或者摧毁一个女人,都使用类似的方法,即使女方智商平平,这样的方法也容易被女方明察秋毫,但是关键就在这里,艾玛的智商不容置疑,她明知道罗多夫是一个花花公子,应该也有所准备,但是艾玛的空虚和寂寞是一个最强大的敌人,艾玛这一颗野性的庞大的骚动的心永远都在寻找一种遭遇,就像包法利先生飞蛾扑火一样扑向她,她也像飞蛾扑火一样扑向别的男人的怀抱,扑向危险的情感游戏。


在所有浪漫的模式黔驴技穷后,风流成性的罗多夫产生了厌倦,尤其是在艾玛想要为这段婚外情找个出路,几次三番流露出要私奔的情况下,灾难的结局出现了。


在无法承受压力的情况下,他一走了之,剩下艾玛在空前的失落中一天天崩溃。


有一次,包法利先生带艾玛去城里看戏,又遇见了莱昂。于是艾玛在罗多夫的怀抱里堕落了一次之后,又回到了莱昂身边。


所谓的旧情复燃在艾玛这里当然是一个情感的惯性,但莱昂那边,一切已经改变了。


他从一个羞怯的青年成长为一个见过世面、知道如何与女子玩感情的男人,而此时的艾玛几乎把自己放逐到了汪洋大海之中,一个更有魅力的莱昂就是大海里的救生圈,她抓住莱昂自然再也不会放手,有了与罗多夫私情的那些铺垫,以艾玛的这种性格,说她堕落也好,说她飞翔也好,速度会越来越快,变本加厉。


她在与莱昂的第二次相遇后,欲望疯狂地燃烧,从此便只生活在欲望里了,与传统“道德”家庭几乎划清了界限。


然而,时间久了,他们也互相开始厌倦对方,婚姻生活的平淡无奇,放到婚外恋,也是一样的结果。


不管是对包法利,还是对莱昂,亦或是对罗多夫,每一段感情的起始阶段,艾玛都是满心欢喜地期待,以为找到了梦想中的灵魂伴侣,以为爱情能够给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全心全意地投入到热恋之中,可不需多久一切就归于平淡和琐碎了。

不是她觉得对方乏味无趣了,就是对方觉得她太不切合实际了。

艾玛终其一生都在爱情的路上跌跌撞撞,最终也没找到那令人魂牵梦萦的梦幻之爱,反而落了个服毒自杀的结局。


艾玛的悲剧在一定程度上源于她对爱情和婚姻的错误认知。

在艾玛心里,爱情应该像浪漫文学小说里描写的一样,惊心动魄,热情狂烈。

她最讨厌一成不变的生活,波澜不惊的日子,希望每天充满惊喜和冒险。

事实上,爱情的神秘色彩是人们主观赋予的,艺术高于生活,艺术作品中的爱情往往也是如此。


爱情没有想象中那么梦幻,它不会脱离面包而存在,也不能使生活里的烦恼和困难凭空消失。

爱情有一个自然发展的过程,在经过或长或短的热恋期之后,它会褪去激情的外衣和表面的光环,归于日常的琐碎和柴米油盐中。

爱情也需要烟火气息,细水长流,平平淡淡才是真。


婚姻当然也一样。


结婚之前她对于包法利也是有期待的,有过一段时间的相处,看到包法利也会脸红,也与他一起喝酒聊天,但是她结婚后不久就后悔了,因为她发现包法利和她想象中的完全不同,他木讷、无趣、呆板,和她没有一点共同爱好。

但没有人逼迫她嫁给包法利,包法利自始至终也没有隐瞒过自己的本真性情,这是她自己的选择。


有很多人认为艾玛婚姻生活之所以不幸福是因为她嫁了个不懂自己、和自己三观不同的老公,但其实,对于艾玛这种心性不定只追求刺激与变化的女人来说,她嫁给任何男人都不会幸福的。


因为她永远都是在追求新鲜劲。你看她与莱昂和罗多夫,他们都是她自己心甘情愿献身的情人,是她追求到的所谓的“真爱”吧,可是一段时间过后,还不是一样都互相厌倦?


作品中,艾玛每每对感情现状不满和失望时,她都是选择换一个男人来恋爱,她一直期盼找到一个完全符合自己标准的男人,可这样的几率几乎为零。


哪里有百分百完美的男人呢?


她对感情越是狂热地追逐,越是受到挫折,她在男人的眼里,已经由一头美丽的猎物变成一头令人恐怖的猛虎,谁愿意被一头猛虎追逐呢?


艾玛最终的命运当然是被摆脱。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艾玛在追逐感情时的处境,那可以说是令人揪心的,她想要得多一些,结果却丧失了所有:在对奢华的追求中慢慢丧失了金钱,在对自由的追求中慢慢丧失了别人对她的尊重,在对性的追求中慢慢丧失了母爱,结果她既没有得到奢华,也没有得到自由,甚至连她最狂热的爱情,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其实,与其不停地更换伴侣,不如耐心地与对方在相处中磨合。



03. 她没办法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她不是一个好女儿,不是一个乖学生,不是一个合格的妻子,也不是一个称职的母亲。


母亲去世的时候,她哭了又哭,写给老爷子的家信也是满纸悲痛情思,害得老爷子还以为她病了特意跑去看她,结果她却是为自己不再苍白的人生和不再平庸的心灵内心暗暗得意,靠着习惯和虚荣心撑持着自己对母亲的哀思,然后很快就心境平静了。


她父亲曾经为她们送来火鸡并在她家呆了三天,这个女儿竟然觉得她老爹闲聊起来总离不开庄稼、牛犊、奶牛、家禽和乡镇会议,而且往柴架上吐痰,在卧室里抽烟,因此等老爹一走,她竟然有一种轻松感,连她自己都感到吃惊。


结婚几年,总是她老爹给她寄火鸡、写信,而她竟然都从不回去陪陪他。


在修道院的时候,修女们教她念经、静修,以为她会接受神的感召,而其实她每天沉迷于各种通俗爱情小说,幻想各种不切实际的贵族生活。


她刚去修道院的时候不仅不觉得乏味,反而乐意与修女们相处,但是没过多久,她就变得懒怠了。


刚结婚时,她还偶尔做下家务,帮丈夫写信催下债务,和丈夫聊聊诗词、弹弹钢琴,但是,很快,她就完全不管家务,越来越乖戾任性。烦躁不安,逼得丈夫不得不搬家。


刚怀孕的时候,她也有初为人母的喜悦,可是因为家境窘迫不能按她的意思买一些孩子用品,她就赌气什么都不买了,将一切都交给女工去做,既不选择也不商量,而且盼望生个儿子,只为儿子以后能为自己出一口气,孩子生下以后,得知是个女儿,她竟然当场昏了过去。


在以后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不管她是出去偷情,还是在家里,她对孩子基本上都是不管不顾的。


艾玛这个人,从来都是不定性的,她过分感性,过分需要他人的关注。她无法忍受困难,虽然表面淡漠,不动声色,内心却是情绪起伏。对他人的批评特别敏感,极度关心自己的外貌。


她就像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会爆炸的不定时炸弹。最终,炸死了自己,炸毁了自己的家,炸毁了自己原本可以拥有的幸福。


04 写在最后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包法利夫人。我们是否真的满足过自己现在的生活?是不是总会在不经意间抱怨不够有钱、没有遇上好的另一半、工作不顺利、社会太多不公平。


是的,每个人都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或多或少有着不满,因为心中都有一个小小的幻想,未来可以更好。


我们每个人可以拥有包法利夫人的想法,但是我们一定要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尼采说过:你需要搞清楚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想成为那样的人?为什么要走那条路?这些问题正是自己人生迷茫的关键所在,不了解这些问题,你也就找不到人生的答案。

 

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在生活中我们一定要善于思考,不要人云亦云、盲目跟风,徒然浪费自己的时间。

 

懂得珍惜的人,即使行在泥泞小径,也会欣喜于春风偶然拂面。


不懂知足的人,即使周围花团锦簇,每一天也只觉得煎熬。


与其日日抱怨生活不尽如人意,还不如从现在开始学着接受。


得到的,就用心珍惜;错过了,便含笑放下。


用力去拥抱爱人,磨合久了总能心心相印。


用心去成就自己,未来的每天都值得期待。

你可能感兴趣的:(《包法利夫人》:内心迷茫而不定性的人,生活不幸福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