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泊异乡仰望家乡

                                  ——工作杂记

        时在十月,序数初冬。11月13日上午,叮嘱杨鹏守在办公室认真梳核务工人员信息台帐,我便简易打点行装,背上背包到孙权路兴达路口公交站台,等上631路公交车往新登镇赶去。宽阔的大道绵延连续,道旁两侧时或绿树成队起伏耸秀,时或栋宇联袂参互竞丽,时或厂房兀立交相焕彩。车流滚滚,时急时徐。江南秀颀景象,经济前沿特色一路显现,引人遐想。

        一路行去,一路沉思,不知不觉已到新登客车东站。找到敦寨中学在新登贤明中学挂职学习的龙安周老师,联络上锦屏老乡龙某月,便与龙安周骑上电瓶车循着龙某月发来的定位直奔她上班的厂子。在共和北路一座大楼看到厂牌停驻片刻,就见一位女子趋步向我们而来,虽未曾谋面,但通过之前多次的微信沟通,远远地我就知道这应就是龙某月了,待走到跟前,几句乡音俚语一下子拉近了距离,亲切自然,才端目细看,这是一位眉目清秀的女子。尽管生活在她脸上刻下了些许印痕,却难掩洋溢的热情。我知道,这是一位乐观、开朗的女子。

        我们边走边聊,往她务工的厂子而去。厂子在三楼,说是厂子其实就是一个面积约200来平米的加工作坊,约有20位妇女在不停地忙碌着。刚想仔细看看她们的操作,向锦屏敦寨的另一位老乡吴某梅了解一下情况。就有车间管理人员毫不客气地对我们下了逐客令,看她冷若冰霜的模样,我赶紧亮明身份并作解释,告之我们此行意图,但她丝毫不为所动,让我们自己去找老板,老板同意后方得进来。我意识到,是我行事欠周全了,虽然之前得询问过老乡,她说这是个小厂子,进出较随意,为了省事我也就未有与厂子的老板沟通。没曾想在这个车间主管面前碰了个大钉子。马上找到老板,向他亮明身份,并说明来意。但这位何老板看上去虽比较年轻,却显得十分的老成持重。淡淡地听我讲清来意后,他虽同意让我与锦屏几位老乡在其办公室见面会谈,但一幅拒人于千里之外的脸色,让我们很是尴尬。顾不了这么多了,谁让咱不事先联系呢?谁让咱有老乡到他的厂子务工存身呢?国富民强,国强民尊,于国如此。于省、于县亦如是!

        在这个小厂子有三位锦屏老乡。分别来自平略、敦寨、偶里三个乡镇。这里和其他大多数的厂子一样是计件工资,多做多得。“我们7点30分上班,6点就得起床了;因为要从家里炒好菜,带米到厂子里来自己蒸饭吃午饭,起迟了忙不过来。”龙某月说。

      那你们有没有伙食补助呢?有住宿的吗?

      伙食补助一天3元。自己到外面租平棚房,就是那种四周砌砖顶上盖铁皮的房子,怕我不明白,龙某月跟着解释说。租金200来块钱一个月,厂子每月补助50元钱。

        听她们如此说,我不禁有些讶然。新登镇当地的房价在10000多元一平米以上,200来块钱的房租能租到什么样的房子?好像看出了我的疑惑,偶里的老乡龙某梅笑着说,“来外面挣钱蛮,哪有不苦、不难的,打工还想住高楼大厦呀?我们租的房子虽然破了一点但总比别个在建筑工地住工棚强。”“像这样的厂子很简单的,我们锦屏怎么就不多办几家呢,也好让我们到家门口上班呀。来外面苦点累点都不算什么。但是有时候想孩子真的想得心都疼来去。”敦寨老乡吴某梅笑着说。听着她们敞开心扉你一言我语的说道,望着她们饱经风霜的脸,我心里真是五味杂陈。我的老乡她们都是四十岁左右的年纪,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正是上有老人要赡养,下有孩子要抚育的时候。为了给老人、孩子好一点的生活,远离家乡到千里之外来挣钱,因为受教育程度不高,只能选择在一线车间做最基础的工作,挣最辛苦的钱。尽管尝尽了生活的艰辛,她们总是坚强地面对,总是洋溢着乐观的笑容。我知道肯定有一种力量在支撑着她们,那种力量或许就叫希望。

        要想了解一个人或一群人,只有走进他(她)或他(她)们的场景去才能真正地对这些人有个较为清晰的认知。否则,我们永远都会陷在想当然地认识里。不处其境,不解其辛;处其境地,方晓不易。与几位老乡互道珍重就匆匆告别。

      下午,与龙安周老师一起找到了一位90后的大同老乡杨某舜,他在一家机械厂上班。这小伙子很是开朗乐观,话语里充满了自信“只有掌握一技之长,把事情做熟做精,让老板有求于你,才能体现价值。不然光靠卖苦力打工又苦又累工资又低不说,还没有话语权。”据他说,当初他是以较好的成绩考上了锦屏中学的,但看到父亲养家太过辛苦,高一没读两天就跑了出来,到富阳这边也有两三年了。刚开始也是进厂打工,在流水线上忙碌。后来觉得把青春白白耗费在流水线上太不值,就自己跑到富阳技校学了一门电焊技术,并拿到了焊工高级证书。“现在我随便做一个月也能拿8000多,而且许多老板都抢着和我弄好关系,这边的技术工还是挺缺的。”小杨笑嘻嘻地说。他准备趁年轻再努力干几年,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后就回锦屏老家去,自己干。

        锦屏像杨某舜这样的年轻人,在富阳,在杭州的还有很多。平秋的刘某湿,偶里的李某银、吴某贵,钟灵的杨某兴,铜鼓的吴某英等,这些年轻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那就是技术技能是安身之本。他们每个人都掌握一定的技术技能,一技在身从未担心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且,这些年轻人打工的目标除了谋生之外更多的是考虑如何发展。他们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顽强拼搏,在富阳这方土地打拼得风生水起,多数的已拥有了自己的小轿车,有的还在杭州、富阳买了房,即便不在杭州、富阳买房的也已经在锦屏县城置了业。

      还有一部分锦屏人积累了资金、人脉后在富阳自己创业开厂、经商,打拼出了一片天地。但无论是在流水线上苦苦拼搏,还是自己创业打拼,几乎所有的锦屏老乡都有一个共同心声,就是努力在异地他乡积累资本,待日后回锦屏老家发展打拼。“我不想再让我的孩子经受我这种漂泊异乡的苦处,外面的世界再好,总是别人的!”每当和老乡们聊到家时,他们总是这样说。

      记得某个朋友圈中有这么一句“守着故土没有工作,放下工作养活不了家小,为了生活只有漂泊异乡,仰望家乡。”这句话或许道尽每位离家打拼的游子的甘苦。没有谁愿意永远漂泊。

        说到这里,不仅又想起11月9日、10日那两天陪同县投资促进局的杨函鑫局长、经开区经发局姜希栋去考察的事,两天时间我们客车转高铁,高铁转小车,辗转千里到江苏南通如皋县南锻集团了解他们的锻压设备。这种设备能对木材进行重组,通过提高木材的密度来增加硬度从而提升利用率和价值比。为了清楚设备的生产工艺我们深入重组木生产企业进行考察,并到利用重组木建设出来的建筑物现场作了实景调研。通过考察,大家对这一锻压设备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如果这一设备能引进到锦屏去,那锦屏木材的价值将会发生几何级的增长,而且其衍生的上下游产业不仅会将资本、人才源源不断地向锦屏集聚,更直观地将会给锦屏带来很多的就业机会。按省、州、县“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这肯定会更强有力地助推锦屏的脱贫攻坚事业。在夜里返回杭州的高铁上,尽管很疲惫,杨函鑫局长依旧兴味浓浓,意犹未尽地与我们交流。他说,他也是差不多一个多月未沾家了,整天都漂在外面;有时候即便在锦屏,老婆想和我一起见个面吃个饭都要预约。是的,在现在锦屏全县干部都在拼命的阶段,他说的绝对不是一个笑话,而只是千百位干部群众的一个缩影。

        我相信,每一位锦屏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努力实现“夜郎遗珠,有机锦屏”的愿景。都希望过上百姓富,生态美的生活。

        漂泊异乡,仰望家乡。家乡有父母妻儿,有田土庄园,这是归途。异乡有工作、资本,有机会、视界,那是出发。

      每一次出发都是为更好地归来而努力。        前路漫漫,归途依依,唯有努力,方近归期。(2018年11月15日下午于浙江富阳)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锦屏,我的家乡

你可能感兴趣的:(漂泊异乡仰望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