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DK7中的HashMap
HashMap可以看成是一个数组,每个数组元素是一个单向链表。
其中,每个链表的节点可以看成一个Entry实例,Entry由两部分(或者4个属性)组成:key, value, hash 值和用于单向链表的 next。
一、初始化
在第一个元素插入 HashMap 的时候做一次数组的初始化,就是先确定初始的数组大小,并计算数组扩容的阈值。
private void inflateTable(int toSize) {
// 保证数组大小一定是 2 的 n 次方。
// 比如这样初始化:new HashMap(20),那么处理成初始数组大小是 32
int capacity = roundUpToPowerOf2(toSize);
// 计算扩容阈值:capacity * loadFactor
threshold = (int) Math.min(capacity * loadFactor, MAXIMUM_CAPACITY + 1);
// 算是初始化数组吧
table = new Entry[capacity];
initHashSeedAsNeeded(capacity);
}
小结:
- 数组的初始化大小一定为
2^n
,这是因为更快的定位元素,一个有趣的算法一个数x
对2^n
取模,等价于x&(2^n-1)
,例如:11%4 = 11&(4-1)
,与运算相比取模运算在计算机看来快得多。 - 不论我们指定容器的容量为多少,初始化的时候大小自动设置为最相近的
2^n
那么大,例如,手动指定初始化容量为11,其实初始化的时候,大小为16,手动指定为17,初始化大小则为32。 - 在new HashMap的时候不会初始化数组的大小,只有当put第一个元素到容器中的时候才会初始化。
二、get过程分析
分三步:
- 根据 key 计算 hash 值。
- 找到相应的数组下标(key的hash值对数组的长度取模):hash & (length - 1)。
- 遍历该数组位置处的链表,直到找到相等(==或equals)的 key。
public V get(Object key) {
// key 为 null 的话,会被放到 table[0],所以只要遍历下 table[0] 处的链表就可以了
if (key == null) return getForNullKey();
Entry entry = getEntry(key);
return null == entry ? null : entry.getValue();
}
getEntry(key):
final Entry getEntry(Object key) {
if (size == 0) {
return null;
}
int hash = (key == null) ? 0 : hash(key);
// 确定数组下标,然后从头开始遍历链表,直到找到为止
for (Entry e = table[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e != null;
e = e.next) {
Object k;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 != null && key.equals(k))))
return e;
}
return null;
}
小结:
- HashMap的key和value都可以为null,并将它放在数组的0号位置上。
- 当key为null的时候,这个key对应的hash值为0。
三、put过程分析
public V put(K key, V value) {
// 当插入第一个元素的时候,需要先初始化数组大小
if (table == EMPTY_TABLE) {
inflateTable(threshold);// 见【一】
}
// 如果 key 为 null,最终会将这个 entry 放到 table[0] 中
if (key == null) return putForNullKey(value);
// 1. 求 key 的 hash 值
int hash = hash(key);
// 2. 找到对应的数组下标,见【四】
int i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 3. 遍历一下对应下标处的链表,看是否有重复的 key 已经存在,
// 如果有,直接覆盖,put 方法返回旧值就结束了
for (Entry e = table[i]; e != null; e = e.next) {
Object k;
if (e.hash == hash && ((k = e.key) == key || key.equals(k))) {
V oldValue = e.value;
e.value = value;
e.recordAccess(this);
return oldValue;
}
}
modCount++;
// 4. 不存在重复的 key,将此 entry 添加到链表中,见【五】
addEntry(hash, key, value, i);
return null;
}
小结:
- 当插入第一个元素的时候,才会初始化数组大小。
- 当put一个不存在的key时,返回null,put一个存在的key则返回原来的旧值。
- 1.7中没有红黑树概念,假如数据量很大,发生Hash冲突的概率很大,会致使链表过长,查询效率严重下降。
四、计算数组位置
使用key的hash值对数组长度进行取模
static int indexFor(int hash, int length) {
return hash & (length-1);
}
五、添加节点到链表中
void add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 如果当前 HashMap 大小已经达到了阈值,并且新值要插入的数组位置已经有元素了,那么要扩容
if ((size >= threshold) && (null != table[bucketIndex])) {
// 需要扩容,先扩容,见【六】,再插入
resize(2 * table.length);
// 扩容以后,重新计算 hash 值
hash = (null != key) ? hash(key) : 0;
// 重新计算扩容后的新的下标
bucketIndex = indexFor(hash, table.length);
}
// 在下面
createEntry(hash, key, value, bucketIndex);
}
// 其实就是将新值放到链表的表头,然后 size++
void createEntry(int hash, K key, V value, int bucketIndex) {
Entry e = table[bucketIndex];
table[bucketIndex] = new Entry<>(hash, key, value, e);
size++;
}
这个方法的主要逻辑就是先判断是否需要扩容,需要的话先扩容,然后再将这个新的数据插入到扩容后的数组的相应位置处的链表的表头。
小结:
- 出现Hash冲突的时候,采用链地址法,将新元素插入到旧链表的头部。
- 需要扩容的话,先扩容再插入,区别于1.8。
六、数组的扩容
在插入新值的时候,如果当前的 size 已经达到了阈值,并且要插入的数组位置上已经有元素,那么就会触发扩容,扩容后,数组大小为原来的 2 倍。
void resize(int newCapacity) {
Entry[] oldTable = table;
int oldCapacity = oldTable.length;
if (oldCapacity == MAXIMUM_CAPACITY) {
threshold = Integer.MAX_VALUE;
return;
}
// 新的数组
Entry[] newTable = new Entry[newCapacity];
// 将原来数组中的值迁移到新的更大的数组中
transfer(newTable, initHashSeedAsNeeded(newCapacity));
table = newTable;
threshold = (int)Math.min(newCapacity * loadFactor, MAXIMUM_CAPACITY + 1);
}
// transfer方法
void transfer(Entry[] newTable, boolean rehash) {
int newCapacity = newTable.length;
// 循环旧数组的每个元素
for (Entry e : table) {
while (null != e) {
Entry.next = e.next;
if (rehash) {
e.hash = null == e.key ? 0 :hash(e.key);
}
// 重新计算该元素在新数组中的下标
int i = indexFor(e.hash,newCapacity);
// 下面三行代码就是交换位置,将旧元素e,迁移到新数组的i号位置,即newCapacityp[i]
e.next = newCapacityp[i];
newCapacity[i] = e;
e = next;
}
}
}
扩容就是用一个新的大数组替换原来的小数组,将所有的元素重新计算Hash值,并将原来数组中的值迁移到新的数组中。原来 table[i] 中的链表的所有节点,分拆到新的数组的 newTable[i] 和 newTable[i + oldLength] 位置上。比如原来数组长度是 16,那么扩容后,原来 table[0] 处的链表中的所有元素会被分配到新数组中 newTable[0] 和 newTable[16] 这两个位置。
小结:
- 多线程并发中,
transfer
方法可能会致使新数组生成环状链表,这样再查询这个链表上没有的元素的时候,会形成死循环,CPU飙升。 - 迁移数据的时候需要将所有旧数组上的元素重新计算一次Hash,区别于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