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学荣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北宋名家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这一名句,道出了仁人志士的家国情怀,诠释了炎黄子孙的赤子之情,千百年来不知多少中华儿女引为座右铭。
适逢共和国七十周年华诞,细细品味我与祖国母亲的故事,感慨万端。岁月蹉跎,时光任苒。我们曾经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祖国,历经四十年改革开放滚滚洪流的洗礼,逐步富起来强起来,中华民族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我伴随着祖国繁荣富强的脚步也转眼人到中年,由一名农村的毛头小伙子,成长为一名党员干部。扪心自问,自己十七岁远离家乡,投入到祖国怀抱,今天所有的成就无不凝结着祖国母亲的滋养。如果说,父母给予我生命和健康的体魄,而祖国母亲则赐予我翱翔天空的翅膀。在人生的旅途中,走着走着,个人的命运不经意间已经与祖国母亲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血浓于水,难以分割。再回首咏诵范翁的那句千古名言,恍然明白,中学时的背记更多源于应试的需要,解其义而难品其味。而今,虽然没有时时挂在嘴上的铿锵誓言,但工作生活的点点滴滴无一不体现报国之志,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诉说对祖国母亲深情厚义。
正如任何美丽、凄婉的故事都有开始,但凡有所成就的人哪个没有初心。我和祖国的故事,同样有着扬帆启航的元点。
我的故乡是素有“江北水城,运河古都”之称的山东聊城。我出生于六十年代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历史事件--“文革”发起之年。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不会忘记,那时我们的国家还很贫困,尤其是在农村,点灯基本靠油,耕地基本靠牛,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地里刨食是祖祖辈辈的毕生事业。没有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是无法想像那时生活的艰苦程度的。有一次,我将自己童年的生活,讲给女儿听,她睁大眼睛听完莞尔一笑,认为我给她讲故事,说什么也不相信。
父母养育我们姐弟六人,人口多,家底薄,生活更加困难。父亲虽然不识字,但头脑比较灵活。种地的各种把式,农副业的各种技能,比如,种瓜、织席、打苇薄、育红薯苗、饲养家畜等等,在十里八乡都是出了名的能手。只是在那个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父亲英雄无用武之地。全家的生活只能靠母亲精打细算。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地瓜干、高粱面是年中的主食。野菜、稀粥、米糠、树皮是家常便饭。至今我清楚记得,当年由于吃掺着米糠的窝头,大便不通,那份痛苦让人不寒而栗。在我的记忆里,那种贫寒的日子一直到了1978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我们家有了自己的责任田,父亲的一身本领有了用武之地,生活有了根本性的好转。不能说顿顿吃馍,至少母亲再也不用为一家人的生计而发愁。吃得饱了,吃得好了,乡亲们的紧皱的眉头舒展了。大人们齐夸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好,在我的少年心灵里第一次播下了党、国家的种子。
父母虽然不识字,但深知子女没有文化就没有出息,更不可能出人头地的道理。我的大姐、大哥,因为家庭困难没能上学读书,自我二哥以下的兄弟四人都幸运地上了学。教室悬挂的周恩来总理少年时代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为我的学习凭添了强大动力。我的求学之路总得讲非常顺利,尽管当时学习条件、师资力量薄弱,我还是完成了小学、中学学业。犹记得当年在本村小学毕业,从11岁开始到临村的齐常中学读书。春夏秋三季走读,冬季昼短夜长,晚自习后就要借宿同学家。我同学的父亲是生产队的饲养员,由于冬季喂牛要用温水,温水就要升火,升火烧水的同时炕也就热了。为了取暖,我们几个同学就住在牛棚里。晚上,同学的呼噜声、耕牛的放屁声、还有耗子的撕咬声交织在一起,而今想来也别有一番情趣。中学毕业了,尽管自己学习成绩尚好,由于多种原因,终没有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没能成为跳出农门的宠儿,自然而然地成为父辈的接班人。因为我自幼学习成绩好,成为父母望子成龙的重点。当时,全家人都劝我复课再读考大学,无耐我已无求学的勇气,现在想来,那时全家人是多么失望啊!闲遐时刻,回忆起当年的固执总有对不住家人的感觉。
大事难事看担当,逆境顺境看胸襟。人处逆境往往更容易引发思考。高考落榜,家人埋怨,自己的人生何去何从?
时光的年轮转眼到了1983年。在人生的长河中,总有那么几个年份、几个节点,成为人生的关键,幸运地是我在这一年艰苦磨砺,淬火重生,并听从祖国的召唤迈出了人生的最为关键的一步!
这一年,国家重点工程“引黄济津”工程开工。大年初六,为了多挣点工分建好小家,同时,也为了用自己的双手能为国家出点力,我以一名普通河工的身份参加“引黄济津”工程。这项工程,河口宽130米、河底宽100米,平地开新河。那时没有机械作业,全靠人工用铁锨一锨一锨地挖,用地排车一车一车地运。五更起床,深夜收工,住潮湿阴冷地工棚、吃肥肉白菜包子。计划20天的工期,我们生产队半个月就顺利完工。一个刚出校门的学生,用半个月的辛苦,为家里挣了折合95元的工分,那是我自小为家里帮的最大的忙,也是第一次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贡献。母亲、姐姐、哥哥看着我瘦小的身躯,都心疼地落下了眼泪。河工的经历,让我深刻体味了生活的艰辛,变得更加坚强!
这一年,我认认真真地当起当起了农民,我要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回报家庭供我求学的付出。我学会了饲养家畜,猪、牛、养、驴、马,经过我的精心喂养,膘肥体壮。掌握了犁地种田的技巧,玉米、小麦、大豆、高粱、蔬菜,从播种、间苗、施肥、收割、储藏,无一不知,无一不晓。我在自家院子里种的黄瓜,自家吃不了,就送给左邻右舍,不少村里老人夸我:看人家读过书的孩子就是不一样,干什么像什么,真是咱们农家院里的一把好手。多了我一个劳力的那一年,由于收成好,我们家比上年多交了500斤小麦的公粮。一年的农民生活,让我养成了勤劳朴实、踏实肯干的作风,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这一年,凭着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气,抱着跳跃农门的初心,怀着保家卫国、报效祖国的决心,毅然离开生我养我的故乡,应征入伍成为了武警天津总队一名光荣的武警战士。歌曲《当兵的历史》“十八岁十八岁,我参军到部队……”那一年,我刚好十八虚岁,开始了独立的人生之旅。从此,在祖国的怀抱里茁壮成长,打开了我人生的新的天地。
位卑未敢忘忧国。入伍参军并非一时的冲动。一方面,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以我们袁楼村为圆心半径不超过五公里的封闭圈子里。八十年代初,甭说彩色电视机,就连黑白电视机也是奢侈品,人们只能通过读书、听广播了解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究竟外面的世界是什么样子?作为一个读过书的热血青年内心有一份躁动。那时候还没有人外出打工,农家子弟只有当兵一条路。另一方面,我自幼生长在齐鲁大地,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尤其是常听父亲讲杨家将、岳家军、呼家将精忠报国的故事,骨子里有一股英雄情结。小时候我不明白,父亲大字不识几个,为什么能讲出那么多历史故事。后来我终于明白了,父亲虽然没有文化,但一听到哪村来了说书的,再远也要去听书,一边听一边记。听一遍没记住再去听,回来就讲给我们听。现在想来,父亲用这样一种方法给我们兄弟辅导功课。说实话,选择当兵,报效祖国,更多缘于父亲的启蒙。我要像杨家将、岳家军一样驰骋疆场,建功立业。可惜,拿到入伍通知书的那一刻,我的父亲已经去世,没能看到儿子穿上军装的样子。当兵离家的时刻,母亲就像千千万万的母亲一样依依不舍。儿行千里母担忧,母亲不知掉过多少次眼泪。《今晚报》“圣洁的爱.我的母亲征文”曾发表一篇《向远方的妈妈敬个军礼》真实记录我当兵时母子依依惜别,现在读来仍然泪如泉涌。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当兵的日子是苦的。训练紧张,从起初的齐步、跑步、正步单兵队列基础,到单兵战术、操枪法、再到每天一个五公里越野,最后是分列式表演,这些看似简单的训练,每一关对一名新兵都是鬼门关。新兵的训练生活由开始的新鲜刺激,慢慢地成了度日如年的地狱生活。如果说艰苦的训练已经无法承受,比训练更无法排解地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背井离乡,思念亲人,漫漫长夜,以泪洗面。老母亲身体好不好,婆媳关系顺不顺,承包地耕没耕……。但我没有放弃,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心里抱定一个信念,没有过硬的军事技能,就不是一名好兵,就不能在未来维护社会稳定的斗争中拉得出、冲得上、打得赢,为祖国站好岗。三个月的新兵训练生活终于结束了,我以优异成绩获得训练标兵,那是我军旅生涯的第一份荣誉。
怀着自信,带着荣誉,顶着光环,迎来了新的生活。我的第一个老连队,也是我军旅生涯唯一的老连队,座落在美丽的杨柳青镇的新华路2号,主要担负关押在此的劳改罪犯的看押任务。在老连队里,我开始系统接受组织的培养和教育,真正懂得了“小家”与“大家”,个人与国家的关系,舍小家顾大家,随时为祖国牺牲一切成为自己坚定的信念。
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毛主席的这段著名的论断,是我下队后政治指导员在政治教育课上讲的最多的一名话。暗暗发誓,当兵不仅要当一个好兵,还要当一个有文化的好兵,从心底迸发出从来没有过的对知识的渴望。于是,让哥哥寄来初中、高中的课本,像备战高考一样,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开始了自学生活。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恰逢武警部队重新组建,基层需要大批的干部,一所所武警初级指挥学校应运而生。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武警天津指挥学校,成为了内卫指挥专业的一名学员。两年的警校生活,我抱着求知报国的信念,以各科全优、总分第一的成绩被评为优秀学员,留校担任教务参谋,成为了一名武警警官,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实现了人生的又一次飞跃。
站在新的人生舞台,深感重任在肩。回想以往的日子,倍受祖国母亲的精心呵护。如今,我要以感恩之心,主动为祖国母亲挡风遮雨,回报祖国母亲的厚爱。
我24年的警官生涯,主要武警天津市总队政治部度过的,由一名干事一步一步成长为处长。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我用自己在组织的培养下不断成长的经历教育引导官兵明白有党才有我,有国才有家,唯有一心向党,保家卫国,才能实现人生价值的道理。我用自己所学,启迪心灵,激发青年一代的爱国热情。那是九十年代初,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正如打开窗户难免飞进“苍蝇”,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乘机而入,对一些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思想造成了很大冲击,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有所抬头。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绝不能让资产阶级思想腐蚀青年一代的灵魂。我饱含对祖国的深情,撰写了《警惕拜金潮》一文发表在《天津日报》教育天地专栏,引导青年一代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自觉抵制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浸蚀,努力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人民的人。我长期负责部队拥政爱民工作,有机会组织部队为天津人民办好事做实事。作为部队与地方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圆满完成执勤任务,维护天津社会稳定的同时,善于发挥部队的政治优势,通过内引外联,各基层部队与200多家地方单位建立了警民共建关系,组织官兵积极投身天津的精神文明建设。着眼部队人力集中,组织性、突击性强的特点,组织官兵大力支援天津的经济建设。引滦入津、疏浚卫津河、改造津河、天津站等市政重点工程建设,都留下了我的足迹,为天津的“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应有贡献。
在保卫天津、建设天津、造福天津的同时,承蒙组织的关心和厚爱,2007年1月,我走向了正处级领导岗位。作为武警天津总队的保卫处长,主要职责对内抓好预防官兵犯罪工作,对外搞好法制宣传。职责所系,情怀所动,深感法律知识的欠缺。缺什么就补什么,经过一年多的自学,2009年以410分的成绩高分通过了国家司法考试。在五年保卫处长的任期内,总队没有发生一起刑事案件,连年被武警部队评为预防犯罪工作先进单位。义务为大、中、小学举办法律讲座数百场,累计为上万名学生普及了法律常识,我也由此得到了“教授处长”的雅号。回顾近30年的军旅生涯,由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武警上校警官,除了自己的不懈努力,更重要地归功于党的培养,祖国母亲的呵护,同时,用赤子之心回报党、国家和人民的厚爱。尽管没有做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涓涓细流中无不凝结着一名军人和祖国的深情厚谊,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美丽的人生华章!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2012年,根据组织安排转业到地方工作,不得不离开工作战斗了近30年的火热的警营。面对新的选择,有的选择了安逸而退休,有的选择自由而自主择业,而我根据专业特点,承继执法为民,以身报国的理想,毅然从橄榄绿方阵步入了天津人民检察官的行列。
头顶庄严的检徽,身穿威严的检装,那是一份荣耀,一份责任,更是人民的一份期待,祖国的一份召唤。六年来,坚持退伍不退色,继续保持发扬不计个人得失,无私奉献的优良传统。职务没了,由一名业务部门领导成为普通干警,不抱怨、不攀比,不失衡,只要心中有国,任何岗位都能建功立业。职责变了,业务不熟,就如饥似渴地恶补,从本职业务学起,逐步拓展业务面,由一名检察业务的门外汉成为了行家里手。环境变了,主动适应,积极应对,从零做起,尽快进入了角色。2015年,深化国家司法改革之际,荣耀地入选员额检察官。俗话说,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但我深深感到,凡事只要站在国家利益的大局去衡量,个人的任何得失荣辱又算得了什么!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检察官不仅要有深厚的法律功底,熟练的业务技能,更要把自己经手的每一个案件力争都办成铁案,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身处刑事执行检察部门,主要从事对监狱的执法检察。作为天津市西青监狱检察室主任,时刻把确保监管场所的稳定,维护罪犯的应有权益,保证国家的劳动改造政策有效落实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实际工作中,坚持勤转,经常深入监管场所一线,了解执法情况,为有效检察监督掌握第一手材料。勤谈,定期不定期地找服刑人员谈话,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向,鼓励服刑人员自觉接受改造、服从改造、积极投身改造。勤讲,积极宣传党和国的劳改政策和法律法规,增强服刑人员依法改造、依法维权意识。对于服刑人员的诉求,坚持快速调查、快速取证、快速处理,及时答复。办理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坚持不徇私情,秉公检察,确保办理的2000多个案件合法合规零差错,很好地履行了一名检察官的崇高使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值此祖国七十华诞之际,时代的列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已经驶入新时代,中华儿女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有幸置身这个伟大的时代,有幸参与见证伟大祖国繁荣富强的奇迹,感到无尚光荣。这就是我与我的祖国的故事。我坚信,在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不远的将来一定会续写我与我的祖国更加灿烂炫丽、更加感人动人的故事!
祖国母亲,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