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论《教师成长力》中的标题(7)

(三十三)学习是手段还是目的

这篇文章中,郝晓东老师结合实际把“手段”与“目的”论述的太透彻了。我唯有把精要部分摘录一遍。

影响学习成就的基本动机有两个,一是外源动机,行为是达到目的的手段,比如一名教师研究教学方法是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2是内源动机,行为的本身就是结果。比如一名教师研究心理学,是因为对心理学充满好奇并喜欢。行为主义强调外源动机的重要性,认知主义则强调内源动机的重要性。一名教师因为外源动机而学习,容易成为优秀教师,但很难抵达卓越,而内源动机是成为卓越教师的必要条件。

把学习当做手段,注意力集中于外在因素,就很难以在学习上长期专注。把学习当做手段,很难完成需要创造性的工作。对知识充满好奇,把探索作为兴趣,把学习当做目的,更容易品尝到知识的美味,不断享受沉静、苦思、探究、顿悟中的高峰体验。

(三十四)提高对教育的解释力

一个人对事物存在的解释力决定着一个人的存在方式,表达着一个人的格局。

郝老师也说:解释是洞见真理的方法,也是真理存在的方式。教师在教育的解释中成长,每个校长,教师都是在对教育的解释中形成独一无二的自我。

问题是如何提高解释力?

解释力其实是看问题的角度和深度,所以提高解释力首先需要学习,吃一颗空杯心,坚持学习,放下自以为是的狭隘偏见,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思考。

(三十五)专业学习要少听故事

专业就是精确,具备专业能力就需要精确训练。也就是把一个苹果➕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的具体事实,抽象到加法是什么的概念性理解与掌握。我觉得,理解概念,思考概念,内化概念,直到对概念的应运自如是走向专业的必然训练而且是长时间的训练。

(三十六)用主动承担赢得成长机会

没有承担就不会有历炼,没有历炼就不会有收获。历炼的机会不是随时都有的,需要主动赢得。历炼的平台就那么大,想上平台的人太多了。不过,关键还在于一个人想不想成长自己。对不想成长自己的人来说,把他抬到平台上,他也会自己掉下来。

(三十七)向优秀的名校长学什么

什么是优秀的名校长呢?见到的校长太多了,一个一个过电影般地在自己面前闪过的时候,我领略着他们的特色,他们的个性,他们的功绩。但是真正专业型的校长才是优秀的校长。只有王志江老师令我折服。他对教育的理解对孩子们成长的理解是建立在规律之上的,他当校长是目的不是手段。要学就向江子校长看齐吧。

(三十八)工作要区分目标与目的

靶子是目标,击中靶才是目的。

就是说目标是方向,目的是一步一步靠近目标的动作。

我上新网师是目标,每天学习每天提高认知才是目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论《教师成长力》中的标题(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