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等一等。等到月圆的时候。”
一只可爱的小浣熊跟着妈妈住在一株高大、温暖的栗子树底下,小小的浣熊拥有着大大的好奇,它总想出去看一看夜晚。看一看树林里的猫头鹰,看一看夜晚有多黑,看一看弯弯的月亮……
但是浣熊妈妈说,要等一等,等到月圆的时候。于是,小浣熊在妈妈的柔声安慰中、在动听的歌声里,等啊等……终于等到有一天,月亮终于变圆了。妈妈说:“如果你想,那就去吧!因为月亮已经圆了”。
这是4次凯迪克奖获得者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的作品《等到月圆的时候》所讲述的故事。故事的情节非常简单,但却饱含着母子间的温情以及关于“等待”的人生智慧。接下来,我们就从作者、绘本以及亲子共读技巧等方面来做赏析。
01 孩童视角的情感共鸣
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生于1910年,因意外去世于1952年,她终生未婚。但是在短暂的15年职业生涯中,她却创作了100多本童书,其中最著名的《晚安,月亮》,在全球销售了4800万册。
从成人的视角看她的作品,会觉得很多文字是没什么意义甚至有些莫名其妙的,比如《晚安,月亮》中,一只小兔子在睡前对卧室里看到的所有东西,一一说晚安。这在大人看来是有些无趣的,但是孩子却非常喜欢,因为孩子天生喜欢重复以及韵律。
在《等到月圆的时候》中,也是这种重复和韵律构成整个作品。好奇的小浣熊很想去外面看看黑夜,于是它前前后后9次向妈妈提出要去外面看看的想法,而浣熊妈妈也是每次都说:“要等一等,等到月圆的时候”,直到最后一次月亮变圆了,妈妈同意让小浣熊出去了,故事也到这里结束。
孩子总是喜欢“重复”,比如把房门开开关关,把积木搭好搭乱再重新搭,让父母重复讲同一个故事。在成年人看来,可能会觉得这比较无聊,但是孩子会觉得很有趣,为什么呢?因为孩子的认知能力有限,他在每一次的重复中都能有新的感受和体会,而不是像成年人以为的那样无趣。
可以说,重复是孩子们学习的方式。而玛格丽特·怀兹·布朗的作品就非常符合孩子们的“口味”,业内评价她“虽然从没结过婚,也没有自己的孩子,但是她对孩子,特别是幼儿期的孩子的心理、情绪和兴趣有着深刻的认识”。
很多童书作家的作品中流露出的是一种对孩子充满爱的成人语气,而玛格丽特所拥有的却是孩童的视角、孩童的语气。因为她本人就是一个“长不大的小女孩”,她的家境优渥,但是童年却非常孤独,父亲常年在外经商,而母亲遭遇抑郁症折磨,也几乎无法给予她正常的母爱。后来父母离异,她的青少年时光大多在寄宿学校中度过。这种童年的“缺失”让玛格丽特的一部分仍然会“固着”在童年时期,依然保留着非常天真稚嫩的一面,而这种天真稚嫩与她的天赋才华结合,反而成就了她在童书领域的成绩。
所以,她的作品总是能深入孩童的内心世界,有着与童年情感的完美共鸣。这种能透过孩童眼睛看世界的独特能力,让她的作品深受孩子喜欢并经久不衰。
02 绘本中的“等待”
《等到月圆的时候》中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主题就是“等待”。而这个等待,其实是分为两个层面的。一个是作为父母,要学会等待合适的时机,让孩子外出去面对这个世界;另一个是作为孩子,体会美好的事物总是值得等待这个过程。
万物皆有其时,等待是必需的过程
在自然界中,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周期,无论是一颗种子的发芽,一朵花的绽放,一棵大树的养成,还是故事中的月缺月圆。这些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一个孩子的长成也是如此,故事中的小浣熊穿着围兜吃饭,拖着玩具车玩耍、踮起脚尖要妈妈抱抱这些细节都体现了,小浣熊还是一个没有独立能力需要妈妈照顾的孩子。
孩子天生拥有着大大的好奇,对于未知的一切始终充满着向往,小小的小浣熊也不例外。当它看过白天之后,它就想看一看夜晚的样子。外面的风声、小鸟飞走的声音、猫头鹰的叫声更是加剧了小浣熊的好奇心。因此它不断地向妈妈提出:“妈妈,让我到外面看一看吧”!
但是浣熊妈妈说:“要等一等,等到月圆的时候”。为什么呢?我们从绘本的扉页上可以看到,浣熊妈妈一个人独自在黑夜里行走的时候,只有一轮细细的弯月悬挂在夜空中,四周都是晦暗的,巨大的风把草木都吹得压弯了腰,浣熊妈妈正神情紧张、加快步伐朝家中走去。因为这样的夜晚就寓意着黑暗、危险,也许在某个角落,就有郊狼、老虎等待着抓捕它们。
对于年幼的小浣熊来说,它对外面的世界充满着好奇和美好的向往,丝毫不了解险恶的一面。而浣熊妈妈想要保护小浣熊的安全又不让它失去美好的期盼,因此她不直接告诉小浣熊天太黑,外面太危险,而是告诉它,要等一等,等到月圆的时候。在小浣熊重复地问能不能出去看一看的时候,浣熊妈妈也始终保持着很好的耐心,温柔地安抚小浣熊的焦躁,拥抱它,给它唱歌、讲故事,让它在等待的过程里也体验到很多美好。
月圆对应月缺,象征着圆满、光明,象征着一个时机的成熟。在浣熊妈妈的细心照顾下,小浣熊长得胖嘟嘟,变得更健壮成熟了,此时月亮终于变圆了。于是浣熊妈妈说,如果你想,那就去吧!这代表着孩子成长到一定时候,父母就要学会放手让他们去体验外面的世界。
在生活中,孩子因为天然的好奇心总是想要尝试各种事物,而父母们就需要在满足孩子的好奇心以及保护孩子的安全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有时候,父母们需要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让孩子去体验。无论是不顾一切满足孩子过分放纵,还是因为太过紧张过分控制,对孩子的成长都是不利的。所以,这是绘本中第一层等待的含义,耐心地等待孩子的成长以及恰当的时机。
美好的事物总是值得等待
这本绘本前面的所有插画,所运用的颜色都是比较单一偏黑白色系的,直到最后一页:“月亮已经圆了”,画面陡然变得明亮多彩,层次丰富。一轮巨大的圆月高挂在天空之中,照亮了森林里的一切,草地上小浣熊、小兔子们在愉快地玩耍嬉戏,浣熊妈妈和兔子妈妈则在一旁边织毛衣边愉快地聊天,整个画面充满着一种柔和平静、诗意美好。
圆月代表着美好与希望,小小的小浣熊在经过无数天的等待之后,终于能在夜晚的时候到外面看看,去认识猫头鹰、小鸟,看到月亮是什么样子,看到夜晚是什么颜色,能和其他的小伙伴一起玩耍……体验这些美好的时候,会觉得之前的等待都是值得的。
当孩子还很小的时候,他们往往需要“即时满足”,比如饿了就要吃奶,困了就要睡觉,哭了就要抱抱。但是随着孩子的逐渐成长,父母就要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这意味着孩子在等待中发展自我控制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做过一项关于“延迟满足”的实验,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饼干棒。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结果,大多数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大约1/3的孩子成功地坚持住了,研究人员在十几年以后再考察当年那些孩子现在的表现,发现,那些能够为获得更多的软糖而等待得更久的孩子要比那些缺乏耐心的孩子更容易获得成功。
通过绘本故事的讲解,可以让孩子懂得,这世间很多美好的事物都是需要等待的,如果学会了等待,就更有可能收获快乐,而这一切都是非常值得的。这是绘本中第二层等待的含义,美好的事物常常需要等待,也是值得等待的。
03 如何做亲子共读
这本绘本非常适合亲子共读,而亲子共读不仅仅是父母讲一遍故事给孩子听那么简单。可以怎么读呢?
首先,可以让孩子先根据插图讲一讲发生了什么?
这本绘本的插画作者是伽斯•威廉斯,他是享誉全球的插画大师,曾经绘制过《夏洛的网》、《精灵鼠小弟》等作品的插画。他的插画笔触非常细腻,神态、表情、动作等细节都绘制得十分精细、传神,就这部《等到月圆的时候》而言,他把流动在小浣熊母子之间的温情描绘得十分到位,因此让孩子多欣赏这样的作品是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审美力的。
翻开绘本,先让孩子根据每一幅插图,讲一讲他看到了什么,画里面可能有什么样的事情在发生。比如,小浣熊围着围兜在吃饭、喝水,那么孩子就很容易联想到这是一只年幼的小浣熊。再比如妈妈擀面、洗衣服的画面,能让孩子联想到自己的妈妈平时也是这样做家务的。再看到小浣熊踮起脚尖要妈妈抱抱,妈妈露出温柔的笑容时,孩子就会感受到一种爱与温暖。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让孩子自己先看,先讲,再适当地引导孩子观察细节,可以提升孩子的观察能力,促进思考和语言表达。
接着,可以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孩子了解整个故事
整个故事中有很多的对话,父母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做角色扮演,让孩子扮演小浣熊的角色不停地询问妈妈什么时候可以出去,相信孩子一定会非常喜欢这样的“重复”。而浣熊妈妈一次又一次温柔而坚定地拒绝,不仅让孩子感受到温情,也能从中体会到“妈妈”的包容与力量。
也可以做角色互换,让孩子扮演浣熊妈妈,而父母则扮演小浣熊向妈妈不停地“提问”,孩子换个角度的时候,也许就能体会到作为“妈妈”的感受是怎样的。在这种角色扮演和互换中,让孩子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体会和看问题,这也是孩子重要的学习方式。
再接着,读完绘本之后,可以互相提问,促进思考
绘本读完之后,父母可以询问孩子关于绘本的一些问题,比如可以问孩子:“为什么浣熊妈妈说要等到月圆的时候才能出去呢”?无论孩子回答什么,都是他在回顾以及理解的过程,而这种回顾与自己的理解,也是学习中必不可少的步骤,这相当于父母从小就教给孩子一种学习的方法。
孩子把自己的理解、观点表达出来的过程,又是一次思维及语言的组织,对孩子的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非常有帮助。
父母问完孩子之后,也可以问问孩子是否有什么问题。也许孩子会问:“为什么没有浣熊爸爸呢”?这个时候,父母就可以引导孩子一起去查资料,寻找答案。因为浣熊的繁殖特点就是一只公浣熊对多只母浣熊,母浣熊产下小浣熊后,都是独自哺育孩子的。像这样的问题又可以延伸到科学知识上,孩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的一次进步。
《等到月圆的时候》这本绘本虽然情节简单,但是如果父母们善于挖掘,能够与孩子共读、分享的内容却是不少的。小到一幅插画中人物的神态、表情,大到人生的智慧“等待”,都是非常精彩的。万物皆有其时,等待是人生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