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悦心

生来就没有任何天赋。尤其在文字语言、口头表述、阅读鉴赏方面,属于愚笨、木讷很不开窍之类。早年更没有养成阅读的好习惯。非常遗憾的是,儿子竟承袭了我这劣质基因,没有一点变异。打上学起,就对语文这门学科不曾感冒过,还不如当年我做学生时,让我恨恨不已。又非常无奈:没底蕴训斥强逼小子。眼睁睁看着他在这门学科上越来越不像话,遂从他小学3、4年起,逼着自己做表率,跟儿子一块从背怂唐诗开始,痴心妄想培树增添他的文学兴趣。

于是经常自吹,在儿子的小学阶段,我唯一的功劳,就是亲力亲为,跟着儿子一块熟背了300多首唐诗,至今稍经提醒就能记起。很深的体会比较:我有生活阅历,能融入领会诗人的意境意图。赛起来比儿子更能熟背。虽然他也投入了蛮大的热情,终因一知半解,大多不求甚解,死记硬背过并没多大收效,作文依旧“臭”不可堪,难为了我有心栽花花不开。但自那时起,竟自个渐渐养成了读历史读各种人物传记的爱好,经常上张家港、江阴两地图书馆,借阅大量的人物杂志、史地书刊。也不知从何时开始,每次上班或出门。身边总少不了带本诗词或其他史地人物类书籍,如果哪一天忘记了,就感觉空落落地很不踏实。工作时,每当夜深人静,空闲无事的时候,总好拿出翻翻,用心领悟。一晃已有10余年了,依然乐此不疲着。有很多人感到非常好奇不解:这么大岁数了,已无所求,还这么痴心看书,有何用?也是,日常生活,除了干好本职岗位,服务好个人家庭,已失却更多的追求方向。阅读并非装秀摆酷硬充有文化人,而是真真切切对我关注的知识领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是这份”成熟”来得太迟了!

花了几年的时间,初读、精读了一套宋词精华,跟着注释、解说、集评,宋王朝300多年的兴衰盛败,历史风貌,还有那时的风土人情及丰富多彩的物质精神世界,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贯穿期间。每次翻阅,其生动的“画卷”,优美的语言,独特的抒情,经历过生活的酸甜苦辣,岁月的沧海桑田,常会让我心潮起伏,灵魂共鸣,总要不自觉地穿越时空,如痴如醉地沉溺融入到词人们当年的心境中去。诗词中对大好河山、爱国情怀,边塞风云、乱世悲歌,饮食器物、艺人剪影,罹旅乡愁、闺情绮怨等的众多描述,还有引用的宋之前的大量文学典故,四书五经之精华,大大丰富了我的国学知识。古今人生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亦让我如梦如幻。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人物情感正如李白“今人古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我如此认为,所以唐诗宋词于我已爱不释手。

近几年,看了好多的中外人物传记. 阅览了很多领域的顶尖人物的成长历程.从历代皇帝皇后,到上个世纪以来各路名人.其中更偏重些近代知性女人.总希望能从她们身上汲取些处世精华,达不到她们的人生境界,但能给自身增加点文化素养.也没什么坏处. 从宋氏三姐妹,到女性文人,到知识界女性,还有在娱乐圈生存的著名影星,都让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们中,有张爱玲,冰心、丁玲、萧红、庐隐、林海音,有林微因、潘玉良、陆小曼,有悲情阮玲玉、明媚蝴蝶 品读它们的命运和人生,有苦涩也有温馨,她们各自不同的姿态和生存际遇,让我萦怀于心,仿佛有千愁百结,欲罢不能......

做表率的初衷未能实现,儿子在这门学科上始终薄弱,在高考大关中大拖后退。成了我也是他的又一遗憾,但于我,阅览的习惯终未中断过,也可谓“无心栽柳”,还是稍有宽慰的.虽然不能柳成荫,但文学阅读已在我心中扎根,趣味日增.好书确能愉悦心性,给人灵感的启迪,优美的享受,精神的充实。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