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孤独,就是向一本本经典走去 ——叔本华、爱因斯坦谈读书

    在普通人看来,哲学本就是比较神秘和高深莫测。哲学家谈读书,更是倍感与众不同。所以关于此次作业的写作我更是觉得不敢轻易下笔 ,繁忙的工作和生活的碎片时间来写的话不足以体现我的虔诚态度。为了读懂经典,我搬出了木心的《文学回忆录》,为了读懂叔本华的孤独,我啃起了《百年孤独》。

    中午,一杯咖啡的陪伴,让我静静梳理。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要生吞活剥,有些书是要慢慢咀嚼和消化的。阅读的最高意义,在于养成精神贵族。

    作者介绍的篇幅与文章的篇幅从文字的数量和长度上不相上下,我想这也足以折射出作者的来头不小。所以,这两篇谈阅读的文章我是从关注作者的介绍开始阅读和思考的。

    叔本华在“理智的孤独”中完成了他的代表作品,“理智的孤独”我想不仅仅是要描述叔本华的孤独创作状态,曲高和寡的高处不胜寒,更是突出哲学家的理智思考和自律的执着坚持吧。

    简介写到:叔本华在《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在第三版序言中写到:当这本书第一版问世时,我才30岁,看到第三版时却不能早于72岁。总算我在彼德拉克的名句中找到了安慰:谁要是走了一整天,傍晚走到了,那也该知足了。我想这可能就是咱们中国人常说的“好饭不怕晚”吧,就像犟龟一样,持续不断地走总能到达,庆典也总会到来。

    我想能被叔本华引用的人应该也很牛吧,我就百度科普了一下关于彼德拉克的介绍:意大利学者,诗人,早期的人文主义者,他以14行诗著称于世,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后人尊称他为“诗仙”,他与但丁、薄伽丘齐名,文学史上称他们为“三颗巨星”。

    叔本华是少数维特根斯坦阅读并欣赏的哲学家之一,开启了非理性主义哲学。通过百度我了解了非理性主义哲学:宣扬意志力量,否定理性思维。瓦格纳把歌剧《尼伯龙根的指环》献给了叔本华,这也更是折射了叔本华在德国被尊重的程度与影响力。因为瓦格纳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尼伯龙根的指环》创作于1848年,1874年完成,历时26年。

    叔本华的《坏书》节选自他的《孤独读书术》,孤独两个字又深深地吸引着我,叔本华关于孤独的名言有:人,要么庸俗,要么孤独;没有相当程度的孤独是不可能有内心的平和;孤独是拥有卓越精神之人的命运;人的合群性大概和他知识的贫乏以及俗气成正比。叔本华对孤独这么独到而又深刻的见解,让他显现出孤独而深邃的独特气质。孤独让一代哲学大家叔本华内心沉静而有力量,与孤独的对话与和谐共处,听取内心成长的声音,不再慌乱和迷茫。

    复旦名师陈果在她的书《好的孤独》中写到:“孤独”是自得其乐的独处,是自成体系的完整,那是一种将散轶于外部事物之中的眼光引回内心世界的专心致志,那是一份心境和平的自给自足、清明安和而无所外求的精神圆融。孤独之中蕴含着极大的精神力量,一个甘于孤独的人一定热爱思想,孤独就是他的消遣方式,表面上形单影只,其实内心创意无限。我想正是一代哲人沉潜孤独,营造了思想灵光乍现的氛围,诞生了影响无数哲人与后人的伟大思想吧。

    “文学的情形和人生毫无不同,不论任何角落,都可看到无数卑贱的人,像苍蝇似的充斥各处,危害社会,在文学中,也有无数的坏书,像蓬勃滋生的野草,伤害五谷,使他们枯死。”这段话完全颠覆了我之前根深蒂固的“开卷有益”的读书观,开卷是否有益,要看你开了什么卷。人生如文学,文学如人生,文字中蕴藏着巨大的生命能量和潜藏的命运、家运和社运。读烂书,比不读书更可怕,教错了,比不教更可怕。就像教育中,很多家长认为听话的孩子才上懂事的孩子,一直用这种教育观来教育孩子。其实孩子表面上顺从听话的行为,与真的懂得道理,认同道理而产生的自主行为,是两回事。

    叔本华说:读书要谨记“绝不滥读”,是教育后人坏书是精神的毒药,会毁灭人的心智,要阅读那些站在人类之巅的人们的著作及享有不朽声誉的人们的著作。读经典的书,做有根的人。

    费尔巴哈说:人是他吃下的东西。这里所谓的吃下的东西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事物摄入,而是指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样的理论和精神世界。读的经典越多,精神世界就越丰富,生命的内涵也就越丰富,品位就越高,吃什么就会成为什么,读什么就会成为什么,精神的高度与阅读的高度密切相关。所以在读书的时候,定是要读经典的。

    “如果只读新出版的书,而无暇阅读前贤的睿智作品,所以连作者也仅停滞在流行思想的范围中,我们的时代就这样在自己所设的泥泞中越陷越深了”。生命是短暂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生命长度里,通过浸泡在经典中,扩展无限的生命宽度。好书有着丰富的营养,而坏书则会败坏我们的心智,不仅仅败坏心智,浪费时间,而且会给自己带来无穷无尽的灾害,所以,不仅仅要读经典有字的书,更要读生活这本无字的书。

    我们现在生活中到处充斥着快餐文化,短、平、快的阅读方式正慢慢吞噬这这一代年轻人的心。就像美国的批判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解析了美国社会由印刷统治转变为电视统治,得出了由此导致社会公共话语权的特征由曾经的理性、秩序和逻辑性,逐渐转变为脱离语境、肤浅、碎化的快餐文化。我想这也叔本华对经典和流行的阐述有异曲同工之妙吧。

    爱因斯坦说:一个人要是单凭自己来进行思考,而得不到别人的思想和经验的激发,那么他所想的也不会有什么价值,一定是单调无味的。我们需要得到优秀的人的思想和经验的激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无疑看得更高、更远。我想,这就是文学阅读的意义所在吧。就像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对话。

    不读古典文学的人,正像一个极端近视而又不屑戴眼镜的人。那何谓古典文学呢?古典文学泛指各民族的古代文学作品,是文学的一部分,是现代文学的发展基础,它是承上启下的,是文学发展史上不可缺少的部分。“古典”在拉丁文中是“第一流的,典范”的意思,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艺理论家以古希腊和古罗马的优秀作品为典范,称为古典文学。在中国,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直到五四以前大量的有一定价值的文学作品,叫古典文学,如:《诗经》、先秦散文、魏晋南北朝文学、唐宋文学等。

    古典文学经受了时间的洗礼和考验,称为了人类灿烂的文学星河中一朵绚烂的奇葩,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我们要感谢少数作家,全靠他们,中世纪的人才能够从那种曾使生活黑暗了不至五百年的迷信和无知中逐渐摆脱出来。我想:这就是文学的强大力量吧。

    文学对一个人的影响重要的是关于精神的成长和引领。是一个人的理性和感性的有机统一,是人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文学带给人的精神价值是内在的、不断超越曾经的自己,文学的价值是他拥有内在的、看似无用的、超越功利的精神价值。优秀的文学作品通过各种方式,表现人类社会基本的准则,如正直、勇敢、诚实等以及对美和理想的追求。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心灵,帮助人们抵御现实生活的种种诱惑,从而建立起自己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文学塑造这我们的人格,陶冶情操,,营造着我们的精神家园。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不会阅读的学生,是潜在的差生。由此可见阅读的重要性。从爱因斯坦是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却对阅读有着这么督导而深刻的理解来看,阅读在他的生命成长中无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阅读决定了未来人生的高度,读什么,怎么读我想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位儿童        阅读指导师都应该时刻深思的问题。无限相信经典阅读的力量,让我们和孩子、经典书籍之间相互润泽,形成一种彼此贴心的款待,完成一种灵魂救赎的探险之旅吧,阅读的无限风景在险峰!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的孤独,就是向一本本经典走去 ——叔本华、爱因斯坦谈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