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喜欢,欢迎关注v❤️:Miss英语笔记(ID: MissEnglish2020)了解更多干货内容和学习资料、笔记分享。
上一篇我们文章讲到过“英语思维”的本质,这种思维也是学习一门语言的根本(不管是母语还是外语)。我们通过了解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了解到语言的本质其实是一直条件反射,而学习一门外语的过程,也就是训练这种条件反射的过程。
那么,对比我们学习英语的过程,我们会发现我们大部分都是通过“翻译”“死记硬背”在学习语言,从本质上讲,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机制,这也是造成大量“哑巴英语”的根本原因,虽然我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学习,但是传统的学习模式并没有迅速有效的帮助我们建立前面提到的“英语思维。
虽然与儿童相比,成人学习语言的过程和大脑习惯运作模式存在一定差别(之后会做详细说明),但是语言能力实现后的最终结果,即建立语言和具体图像或情境的直接关联,成年人跟儿童应该是近似的。
科学有效的语言课程设计也应该围绕着这样的思路去展开,也就是根据青少年和成年人的特点,更有效的建立语言和图像情境的直接联系。
而“记忆”式的学习模式,导致我们的思维模式是这样的:
而!我们之前提到过,儿童的过程是图像和语言的直接对应。 所以这就是我们学习过程很有挫败感的原因。
由于成年人本身学习的特点偏向于左脑(左脑负责的是:数字,逻辑,计算,推理还有语言。右脑负责的是:图像,色彩,音调,旋律还有浪漫),外加我们推崇“记忆”式的学习模式,有过多的母语介入,导致我们在学习外语的过程里主要是建立的是“英语—汉语”或者“汉语-英语”这种思维模式。
借助背诵单词的汉语意思的方法,带有大量的母语介入,母语的介入在某些方面或者某种程度上对于我们形成“英语思维”产生一定的影响,我们暂且把这种影响称之为“母语迁移”。当然,也不是说学习外语完全不应该母语介入,也不是所有的“母语迁移”都是负面的,这个以后再谈。这里我们主要集中在负迁移的层面,分析造成“哑巴英语”的原因。
“母语迁移”负面的的典型表现就是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中对于母语的过度依赖,从而无法建立英语和图像(mental image)直接连接,而是先通母语再过度到英语的一种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英语学习者的顺畅输出(特别是在口语交际当中根本时间做这样的语言切换,语法的记忆学习也同样会阻碍我们形成自然的条件反射,具体对待语法的处理方式以后再分析),或者导致输出从用词、搭配、到惯用句式都很“中国味”。
传统教学方法(语法-翻译法),注重考试不注重语言的大量输入输出,且教学方法过多专注于借用汉语背单词的词汇输入,而缺乏相对应的必要的语境输入,且过多依赖母语翻译法,使学习者在整个学习的过程当中都在借助母语来理解新学习的语言,因此在缺少纯粹的英语输入的时候,思维惯性无法根本脱离母语的影响,从而使英语学习者对于则更容易母语负迁移这种情况。
总的来讲,就会导致学习者借用母语思维的词汇句式等来组成英语的表达,这也正是“中式英语”的症结所在。
美国著名语言学家Eugene A. Nida 曾指出,“用外语思维是十分必要的,一个人不能指望在流利交流的同时,还要在大脑中讲一门语言翻译成另外一门语言。”
所以我们“哑巴英语”的成因从根本上来讲并不只是单词量小、语法不好,组织句子不够熟或者缺少语言的交流环境练这些表面的问题导致的,因为日常的交流其实也不需要我们有多大的词汇量,并且也有很多背诵了大量GRE词汇的人或许也会存在交流障碍,毕竟句子的组成不是单独单词的简单拼接,用母语的句式思维去套用英语的单词组成句子,自然会非常诡异。
很多人会说,我们用传统的学习方法同样可以顺畅交流,条条大道通罗马,但是所花费的时间不一样,我们开始大量借助母语,但是后期通过大量的输入,纯英语浸入式输入足够的情况下(足够的语言输入是形成语言思维的必要条件,之后会讲到),也会慢慢形成这样的英语和外部世界的直接关联,即我们所说的条件反射,只不过花费的时间相对更多一些。
之前在博客上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测试,用来说明这种借助母语的思维方式的影响,觉得非常通俗易懂,借来一用,相信很多人都会有一些共鸣:
以下实验部分来源于网络
假设你听到一串数字:
“SIX FIVE SENVEN THREE SIX EIGHT NINE FOUR”。
大家听到了什么?
答:六个数字,可能是个电话号。
是几啊?
四六五七。。。什么什么四。”这是一般同学的答案。
为什么没听懂?是单词量的问题?不是。是语法问题?
不是。是发音问题?不是。那是什么?
有同学答:您说得太快了。
可我用的是正常速度呀?外国人不就这速度告诉别人电话号码吗?哪用一个一个慢慢蹦呀?正常速度为什么你听不懂?
有人答:是不熟练。
十年前就会了,还说不熟。再说就算你非说不熟,那到底是哪个字听不明白呀?
答:都好象明白,可怎么感觉反应不过来呢?老师我反应慢。
快别这么说,你是个正常人,反应挺正常的。不过我倒要问了:你在那里反应什么呢?
这时总算有人醒悟:我刚才在那里反应中文呢。我刚听英文时,坐在那里在脑子里把它们飞快地转换成中文,才转一半您就说完了。
原因找到了。大家原来都在那里默默地翻译呢。可在座的没一个翻过来的,是何故?
正常说话速度是每分钟120到180个字左右,英文中文差不多,一般一句话两秒种就结束了,说话是一句连着一句的。两秒长的一句话,就算所有单词 都会,发音语法都没问题,但需要把所有英文字都翻译成中文才明白(还别提分析语法),那需要多长时间?至少四、五秒。这时大家第二句话没听见,第三句都到 一半了。听不到,谈何听得懂?障碍已经产生了。短句子(四个单词以下)还好凑合,比如HOW ARE YOU?WHERE ARE YOU FROM?什么的,再快也没问题。一超过四个单词就跟不上了。
科学家做过实验:如果听到外语需要必须在大脑中翻译的话,正常速度的语言一般人只能翻译到第 三个字就跟不上了,个别人能翻出四个,几乎没有人能超过四个。可大量的句子都是超过四个单词的呀。所以我们很多同学总在那里重复简单英语而提不高。那我练 得特熟,翻得特快,行吗?答案是:永远也不行。
可大家为什么非在脑子里翻译不可呢?因为大家听到英文时实际上脑子里空空没概念,但都学过每个英文字的中文解释,想一下中文解释就明白了。所以都 在那里努力“转换”而做不到。那能不能不想中文,听到英文直接就理解?这是一种什么状态?答案很简单:要能用英文思维就行,说白了就是会用英文想事儿了。这个概念十年前还新鲜,现在知道的人越来越多:“会用任何语言流利交流的前提是必须能用这种语言思考,做不到的就永远不能正常交流。”这是结论,没有英文 思维,永远也听不懂正常速度的英文,永远也听不了长句子。
关于英语思维是英语正常交流的前提这一结论因为已经比较清楚和为人们接受,证据也比较多,所以不用在此辩论。但为什么我们学了十几年的英语都没有英语思维呢?大家看,如果学每个单词时都是通过背它的中文解释学会,就有问题了吧。
另外还有个原因:大家可能都曾试图说几句英语。我们想一下说英文的过程是怎样的?大家都是在说之前先想一句中文:我要说这一句了。(停!大家说中文都不可以这样做。我们在说中 文时,一句话都说一半了,脑子里都不能预先清楚知道后半句的所有字,继续说才知道。所以到这儿已经不对了。)然后把这一句的所有英文单词找到对应的英文。
现在能说了吗?照说还不行,还得组织一下句子,想一下语法吧!用什么时态?过去时?完成时?现在时?进行时?将来时?单数复数?要加S吗?男他女她?等想 完这些,20秒已过,对方早走了。于是我们发现,甚至外语学院毕业的同学,在说外语时都采用同一战术:“不想语法了。好不容易找到几个单词,赶紧往外 蹦。”于是出来就是中式英语。难道是他们不熟悉语法知识吗?非也。因为根本来不急。
大量的实验告诉我们,语法知识的多少和交流的流利程度甚至正确度是没有 丝毫关系的。语法书倒背如,还是不能交流,还是出语法错。原因很简单,从说话的思维机制上讲,人在说话时,大脑是禁止思考语法规则的。一旦想规则,人就不能说话了。
这就是关于“哑巴英语”形成的根本原因,虽然我们后期也可以缺啥补啥,再通过大量的输入来纠正,但的确会走很大弯路,这会很大程度挫败我们的信心,希望大家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找到更为有趣、有效的学习方法,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