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贴-法考212+132-毕业5年/6年内3战

2021年,法考终于过了,终于可以写下这篇经验贴了,给过去6年时光的自己一个交代,也给其他小可爱一个分享吧,本文内容是本人主观想法(主要记录一下这个历程和心态方面的转变,证明心态对于考试及生活的重要性),不能保证适合其他人,请小可爱择需而取。

一、个人情况介绍

我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法本(没有读研),2012年入学,2016年毕业就工作了,做法务工作。2015年第一次法考,没有过;2018年第2次法考,没有过;2021年第3次法考,过了。简单概括一下失败及错误的教训,然后再叙述详细经过:

失败原因:

1,完美主义:对自己制定的计划、执行力、自控力要求太高,给自己定的都是“每天N小时,全年无休,取消娱乐活动”的学霸版本完美计划,且难以容忍自己未按计划执行,一旦中断就感到抓狂,就感觉废了、破罐子破摔、只能推倒重来。——我一直觉得有付出才有收获,如果我没有付出到一定地步(按完美计划完美地执行),我不能怀有侥幸心理乞求那个收获。

2,被各种原因引发的焦虑:网络上培训机构、经验贴的各种信息都反复渲染法考难度大、要拼命努力的这种讯息,备考人一个比一个卷,身边人好像学的都比你好,每个人都在告诉你“你要先把精力放在考试上,其他的事情先放一放”——但我不是学霸、也卷不起来、也不喜欢其他都不干只看法考书,这些要求跟我的本性相悖,我觉得他们是对的,我按照他们的要求执行,但我无法执行到底,因此十分焦虑。

3,对失败的恐惧:作为初级社会人,在校园生活中还算顺利的年轻时的我的脑袋里,失败是不被允许的——当我要做一件事,尤其是准备一场考试时,我必须要成功,否则没办法给自己交代,也没办法给父母交代。想到必须要做成一件事,前面又全是前车之覆,不禁压力山大,为了自我保护,选择了逃避,

第一次法考:2015年初—2015年9月份(大三),当时前期复习的很好,到暑假左右的时候因为自己并没有按原定计划高效地进行学习,因此心情糟糕,感觉自己复习的不好,认定自己无法考过,就放弃了,每天都不看书,就想下一次完美地制定、执行我的计划然后考过。(就发现我对自己的计划执行有完美主义强迫症,只要中途没有完美执行,就觉得这个计划废了,想二周目重新开始。)当时9月份法考之后,又给自己订立了一个考研的计划,结果还是一样——感觉执行的不好、因此日复一日焦虑感觉一定考不上、然后就放弃了、最后象征性的考场一日游。

第一次法考与第二次法考之间:刚参加工作精力放在工作上,同时觉得自己法考没过、研究生没上,未来没有前途,一边忧心,一边又很恐惧那种“如果我要准备考试,那我就要除了工作全部精力都要放在备考上了,好几个月不能刷剧/运动/逛街/出去玩/聚餐—总之,与娱乐和快乐绝缘”的状态,而且,我仍旧知道自己的问题“一旦计划无法完美执行,就会中途放弃”,这种明知道问题所在却不知道如何改变,如果进行就会失败徒减信心的对自己的预期让我实在无法开始,因此一直都没有考。同时,我感觉自己无法做到在工作的同时高效的学习,感觉自己只能把大部分精力专注于一件事,而且不太能忍受凑合做另一件事的感觉,所以工作一年后,我离职了,在考研和法考之间,我选择了考研,理由很简单——硕士学历还是比本科学历有优势的,考上研之后就慢慢再考法考呗。

在离职备考前,我也做了充分的思想准备,我觉得自己可以不再重蹈覆辙——其实,人对自己犯过的错误、没有跨过去的坎儿,是会耿耿于怀的,没有完成的事会一直横亘在心头,提醒自己还有所欠缺,自我的某些部分似乎被禁锢在那里停止生长了,不纠正这个错误,我的生活似乎永远有所欠缺,我的笑容永远带着苦涩,我甚至觉得,在那次失败之后,我没办法真正开心起来了—因为不配像之前那样无忧无虑、理直气壮地开心—因为你是学法的啊,学法的就要过法考啊,法考不是很简单吗?连这个都过不了很难以理解啊——似乎只有我考过之后,我才能真正地开心起来。(这就是思维与心态的问题啊,讲述完历程会重点分析心态哈,请继续阅读)。

2017年8月-2017年12月,备考期间,前期仍旧是十分完美且自律地执行自己的计划,到后期觉得自己进度慢、难度大,然后产生了“如果我考不上,父母/别人会很失望吧,要怎么面对他们呢?”的心理,然后就很焦虑、失眠、颓废。到考试前一段时间,经过不断地心理模拟与自我折磨,也算想通了,考不上就算了吧,但是要做到自己能做的——那段时间去图书馆,早出晚归脱离网络与手机,不去想考上与否,就按自己的节奏看书做题——然后有一天我发现自己的生活与自己的想法都很纯粹,我发现了纯粹地学习的乐趣——不为考试、不为功利,知识本身是有魅力的,一个渺小的个体在学习无数前辈智慧结晶之时由衷地发现了人类的思想之美、智慧之美,体会到了这种智慧生物不断学习更新自我、涤荡心灵的精神快乐,我问自己,如果我生活富足不辜负他人期待受人尊敬但精神上浑浑噩噩没有自我,又有什么快乐呢?我在哪里?我是谁?我首先要成为我,要作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个体,要自我发现自我满足,不能在他人的眼光他人的认可中去寻找自我的价值。考研没考上,但我心情也平静了,我又充满勇气地去找新的工作,新工作很好,我心情也很好,2018年我开始准备第2次法考。

第二次法考:2018年2月-7月。前期同样准备的很好,心情也很好,后面心情有点差,然后7月份换工作了,我开始投入更多地精力在工作上,不想分心。然后,具体为啥忘了,总之不想给自己太大压力,于是我对自己说暂时把法考放在一边吧,这几年不去想它了,先让自己休息一下。7月份之后我就停止复习了,9月还是去考了客观题,但由于心理上和行动上早已经放弃了,因此考试的时候十分心不在焉,甚至还一直瞌睡,题目可能还没读清楚就随便选了——万万没想到,最后考了170,距离过线只有10分!!这让我对自己放弃的如此干脆连挣扎都没有的行为产生了后悔及唾弃的情绪,我觉得自己但凡挣扎一下,可能就过了,同时给我一种乐观的感觉:只要我认真学习,肯定会过的。

2019年、2020年一直忙,感觉没有精力备考(的确我不是那种精力很充沛的人,对自己也很放纵-在对别人的人或事上,我为了不想让他们失望可能会勉强自己,在面对自己的时候,考官也是自己,学生也是自己,我觉得至少有一个人可以无条件地包容容忍自己的懒惰与不优秀,因此经常给自己放水)。

第三次备考:2021年6月-12月,客观题期间:间歇性踌躇满志、规律学习+间歇性情绪低落、完全不看书;主观题期间:前35天左右按部就班地学习,后20几天半放弃状态,考前一晚上临时抱佛脚复习,考完十分担心考不过,一直在跟上天祈祷,2022年1月11日(出成绩前一天)去了雍和宫,逢佛必拜,真的好灵啊,真的过了,感谢诸神、感谢上苍。

坦白来说,第三次备考我的准备情况并不比其他人充足,但是过了,我回顾了一下,感觉最重要的就是心态转变了,我在考前半放弃状态的时候心情十分糟糕,感觉又要考不过了,那个时候也跟很多朋友聊了聊,也许是触底反弹吧,我突然觉得很多事情想通了,譬如:

1)我何必在乎考不过其他人怎么看呢?这就是我自己的事情啊,我不需要向别人交代;

2)为什么觉得只有考过我才能开心呢?人活着就是为了开心啊,我之前简直想歪了。

3)虽然考不过再找工作肯定不利吧,但是又怎么样呢?事情虽然困难,但我又不可能一蹶不振,既然总要振作起来,凭啥非得不开心啊?——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形成了“因为我不优秀,所以我没有开心的权利”这样的潜意识呢?好像只有显得闷闷不乐才能让他人相信我们是很上进的,我们一直在努力,我们知道自己做的不好我们知道错了我们会改正的——凭什么?我们到底是在做给谁看啊?我追求的到底是自己想要的东西,还是其他人灌输到我们脑袋里的东西呢?—我一直追求的、我的思维方式,是我本身的,还是受他人影响的?是正确的吗?

预计后面还有一些内容,暂时写不完了,后续补充。

总之就是,想通看开且把过去的心结打开了,下定决心改变自己,积极生活,用好心态面对考试,即使复习地不好,考场上也要信心满满全力以赴,发挥主观能动性,然后考过了。

我们要学会长大,一个人也如同千军万马。















一些法考老师的语录:

1,马峰:“不要给自己那么大的压力,背不下来也没有关系,你背不下来的东西有人会背下来,你记不住的东西有人记得住,你不愿意付出的努力有人会愿意付出,你没法坚持的事情会有人坚持到最后,所以说你考不上的学校会有人考上,你所喜欢的学校终究会招满。法律人队伍终究会不断壮大,只不过少了你而已,或许这也是行业之幸。”

2,戴鹏老师:“我喜欢法学思维逻辑的严密推演,喜欢在错综复杂的案件中抽丝剥茧,探寻问题的本质,喜欢沉浸在博弈的困境中探索,寻求新的解决途径。”

你可能感兴趣的:(经验贴-法考212+132-毕业5年/6年内3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