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位与孩子距离最近的老师

                        杨凤美

    作为一名新教师,平时很少机会能近距离接触不同的校长和专家,更不用说聆听不同校长、专家传授管理经验和分享管理心得了。这次南京之行,我觉得有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领略了不同校长和专家的风采。因为这些校长和教育专家站在我们普通老师平时难以企及的高度为我们指明教育方向,启发着我们日后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

      一、校长风采

    今天南京师范学院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南校区的侯俊东校长为河北石家庄的校长和行政领导们带来精彩的讲座——《课程引领学生多元发展》,我们作为宋运来老师的跟岗学员,有幸得以一窥候校长的风采。

    目光高远的教育管理者总是能根据时代背景提出适合本校孩子实际的教育宗旨,如王国维在十九世纪末提出施行“三育并举”的主张(智育、德育和体育),辛亥革命后蔡元培先生主张教育遵循“实行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德育主义、世界观和美育主义”,这些都是在当时亟需扭转当时教育以培养官僚和奴仆为宗旨的时代背景下所提出来的,而朱自清先生则提出教育要使受教育者的人格得到完美的训练,不管什么年代,充满智慧的教育者总是能把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放在首位,其施行的教育措施都是为了帮助孩子造就完美的人格,南校区的侯校长也是如此。从这三个星期的观察、学习,聆听今天侯校长的讲座,我们获益良多。

    (一)以爱育爱,走进孩子内心

    侯校长介绍他们学校的老师平均年龄才29岁左右,在教学经验不够丰富的情况下老师们因为捧着一颗对学生的爱心,静下心来倾听学生的声音,弯下腰帮助孩子,生发出许多动人的故事,这些动人的故事无一不让在座老师动容,我想这也是众多家长前赴后继地把孩子送进新城小学南校接受教育的原因。

    教师撑伞道、老师给小男生的护手霜、给女生准备的精美发夹、学生给老师的感谢信、家长对老师的感激······点点滴滴的细节汇聚成一个个动人的篇章,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因为彼此有着共同的教育目标,因为老师对孩子毫无保留,细致入微的关爱,所以孩子信任老师,亲近老师;所以家长理解配合老师,感激老师。在这样的环境里,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会关爱他人,德育工作在潜移默化中通过老师的示范作用高效完成了。

    (二)将心比心,营造良好氛围

    人生苦短,其中有珍贵的六年时间都在小学,如果孩子能够在小学阶段留下美好的回忆,那该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侯校长告诉我们,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喜欢自己,在小学阶段有多重要。他会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为孩子设计活动,让孩子的成长充满仪式感:在孩子入学时,举办“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入学仪式;在三年级时,举办“十全十美”的十岁的成长仪式;在全球关灯一小时的时候组织孩子参与环保活动······这些良好氛围的营造,浸润了好生命。孩子的世界观就在懵懵懂懂逐渐明晰,逐渐学会如何做一个正直诚朴的人,最终成为“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人。

    (三)以趣激趣,促进孩子多元发展

    孩子的多元发展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给予机会,在讲座中,侯校长还为我们介绍了新城小学的多元课程,这些课程从智育,体育,美育,劳动等各方面促进孩子的多元发展。开发学生喜欢的课程,用“好文化”开拓好视野,为的是让孩子在读书,运动,艺术等多样课程中感受幸福,让每位儿童喜欢学习,喜欢学校。

    除了平时的多元课程,学校还会组织孩子进行多样研学活动,如春秋游,走进博物馆等地方,带着研学任务去学习,养成研学好习惯;寒暑假是孩子休息、加油的时间,不用做太多的书面作业作业,孩子只需按照南校特色寒暑假手册,完成实践类假期作业即可,如做一道年夜菜。

    用有趣的课程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孩子的多元发展就水到渠成了。正是有了这些充满智慧的育人者,所以会有孩子主动在除夕前亲自为自己的班级写春联、贴春联,所以会有这么多家长主动在开学前到教室打扫卫生。

    二、专家引领

    语文课程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作文作为语文的半壁江山,教好作文,让学生会习作正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怎样才能解决语文教学中的大难题?宋老师接下来用《适合儿童写作的童漫作文课程》讲座告诉我们,有一种作文课程,不仅能让学生会习作,还能让学生乐于习作。我想这不正是语文教师走进孩子的一条捷径吗?宋老师结合《神笔马良》的例子为我们稍稍再现了童漫作文的魅力:

    (一)情境创设

    “如果你是穷人,你会用神笔画什么?”“小猴子会请马良画什么?”有趣好玩的情景一抛出来,我们仿佛就看见了当时孩子们迫不及待,抢着回答的神情。

    (二)语言支架

    “猴子会怎么说?”“那么多动物能说得完吗?用一个字怎么概括?用一个标点符号怎么概括?”“有礼貌的请求是怎样说的?”孩子在老师搭建的语言支架里不断完善自己的回答,不断完善的过程,正是语言能力成长的过程。

    (三)巧抖包袱

    “神笔马良会答应大家的请求吗?”结果与大家预测的大相径庭,这种出人意料的课程魅力正是相声的“抖包袱”所脱胎而来,把传统语言艺术的幽默精髓运用到课堂中来,学生想拒绝都难。

  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名师指路。”在不断前行的南京求道之旅,能听到众多大咖传道授惑,实在是人生一大幸事。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一位与孩子距离最近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