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皇帝的宠臣

提起古代的大贪官,很多人都会想到和珅。他具体贪污了多少钱,没有人能说清楚。不过根据野史的记载,嘉庆皇帝下旨抄和珅府时查获大约八亿到11亿两白银,这还不包括他的古玩珍宝。而当时清朝一年的国库收入才7000万两白银左右,和珅所拥有的财富差不多相当于清朝的十五年国库收入的总和。

如此庞大的数目,难道乾隆不知情吗?当然不是,皇帝没有糊涂到连这么大贪官都看不出来,但他为什么仍旧那么宠信和珅呢?

人们会去研究和珅的上位之道,往往忽略了乾隆晚年的独特心态。事实上,和珅现象不过是乾隆晚年特殊心理需要的产物。

晚年的乾隆被两个矛盾所困扰:一个是大权独揽的政治信条和每况愈下的健康状况;一个是不断泛滥的物欲和“不增加百姓负担”的承诺。

老皇帝力不从心,但却不想让重臣分担大权,唯恐形成朋党,威胁到手中权力。这时,他就需要一个有能力的贴身秘书,帮他处理日常政务,执行具体决策。这个人第一应该在朝中没根没底,没帮没派,没有什么资历。这样,才会俯首帖耳,绝对忠于皇帝。第二,他够灵活,才华出众,能够实际代替皇帝处理一些复杂事务。

和珅确实足够出色。他精通满、汉、蒙、藏四种语言,经史典籍无不涉猎,文字功夫出众,并且武功骑射基础也相当不错。

事实上,历史上对和珅的定位是政治家、经济官僚、诗人、学者和艺术鉴赏家。在乾隆后期,他在整顿国家财政制度、管理文化事务,特别是外交事务方面,都做出了相当杰出的贡献。他主编了《四库全书》《大清一统志》《三通》等大型丛书,《红楼梦》能流行于世,据说他的功劳尤大;因为精通多种语言,所以和珅实际上充任了当时的外交部长,曾多次负责接待朝鲜、英国等国的使臣。英使马戛尔尼曾评论和珅说,和珅在谈判中“保持了他尊严的身份”,“态度和蔼可亲,对问题的认识尖锐深刻,不愧是一位成熟的政治家”。

另外,他情商高,与人相处总能使对方感觉愉快。善解人意的他凡事从不用皇帝废话。他办事干练,能够游刃有余地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凡遇繁难政务,乾隆常常派和珅去处理,和珅以其机敏果断屡获褒奖。

最让皇帝满意的,是他的财商高。传统士大夫往往拙于理财,而和珅却有着天生的商业头脑。传统社会中的财富观念是静态的,人们有了钱,第一选择永远是买地,把流动资产化为固定资产。而和珅却深通现金流动起来后的巨大威力。

比如,别人要送他地,他却要银两,他把这个银两一小部分用于扩大不动产,更多的部分,则用于各种工商业投资,其范围涵盖了金融、地产、矿山、物流、医药、商业等许多行业。

前面我们说过,晚期的乾隆注重物质享受,这当然离不开钱,而和珅就十分善于给皇帝搞钱。在和珅担任内务府总管之前,内务府常常亏空,入不敷出。但是和珅担当此职后,内务府不仅不空,还略有盈余。

和珅将“议罪银”制度化,议罪银是由“罚俸”演化而来。即根据官员犯罪情节的轻重以多少不一的银子来免除一定的刑罚,此法出台后,立即受到贪官污吏的欢迎。议罪银制度的实施,使乾隆皇帝的钱包鼓了起来,解决了他个人的财政危机。但同时,也加速了那些贪官们敛财的力度和速度,加深了清王朝腐败的速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饥饿的盛世:乾隆时代的得与失》|皇帝的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