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

  这本书是张老师推荐从单位阅览室借来看的,一共有300多页,前100页看了半个多月,每天中午休息看半个多小时,昨晚从晚上九点到凌晨两点多,终于看完了,酣畅淋漓。

  每本书的相遇都是机缘巧合,时机成熟,总会遇见,捧在手心,感受作者的故事。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作者塔拉*韦斯特弗(86年生,看完书又查了查她的资料发现她唱歌实在太好听了)出生在美国的爱荷华州的巴克峰,父母是虔诚的摩门教徒,父亲忠诚于自己的信仰,从来都不把自己的七个孩子送去学校,生病了也不去医院,因为在他眼中医院和学校都是政府的某种危险组织,这些地方都违背了神的旨意。在这种家庭中长大,17岁第一次上学,开启开挂人生。

这本书解答了我的三个疑惑

第一个,为什么她17年没有上过学,却能自学考上大学后又去剑桥学习?

书中有句话印象深刻:她从小能接触到的只有《圣经》以及有关摩门教义的内容,从小练就学习了对看不懂的东西的耐心和能力。正是因为她没有接受过学校教育,保留了对知识原始的认识能力和素质。这可能可以解释为什么她上学后能如此出色。

第二个,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会持续一生?

纵观全书一方面觉得作者可以取得这些成就归功于她的家庭,另一方面又觉得原生家庭对他的影响是破坏性的,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创伤。所以很难说,原生家庭影响是好是坏,非黑即白的事情几乎没有。但是难以否认,当我们身在其中,对于原生家庭的种种虐待、控制、愚昧的虔诚,会认同、埋冤、质疑、反抗。不管怎样终其一生,都会纠缠其中,就算作者这么优秀,在面对父母的时候都会严重否定自己,改变不了现状和这种家庭模式。

第三个,教育或者自我教育是为了什么?

作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重塑自我。重塑一个女性的自我,那座山塑造了她,但是随着思想成熟和年龄增长,初具的雏形是否就是她唯一的真实样貌。

“无论你成为谁,无论你把自己变成了谁,你就是你本来的样子。她一直在你心中,不是在剑桥,而是在于你自己。你就是黄金。回到杨百翰大学,甚至回到你的家乡的那座山,都不会改变你是谁。那可能会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甚至也会改变你自己的看法,——即便是黄金,在某些光线下也会显得晦暗——但那只是错觉。金子一直是金子。”

自我的觉醒,或早或晚的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己,不管在别人看来:你是谁?是谁的女儿?是谁的爱人?是谁的母亲?最重要的是我们一直都清楚,我们就是那个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