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成功为什么不能复制?
一个人在取得比较突出的事业成就之后,必然会
在收入、可支配时间、社会地位和事业上,达到非常高的程度,普通人要想取得这样的成就,显然是非常困难的。
难在哪里呢?难就难在事业成功本身的复杂性上。
成功学大师会给你讲:
要成功,先发疯,没头没脑向前冲;
只要努力,只要不放弃,最后一定就能看到胜利的曙光。
或者对你说“我的成功可以复制”这样的话。
可是这么多年人生经验告诉你:没有人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
也多亏这些成功学大师,让大部分人对成功学的免疫能力彻底增强了,尽管机场书店还摆放着这些书籍,但是路过门口的你远远看见书籍的封面就摇了摇头,扬长而去。
机场书店贩卖着焦虑和成功学
成功学看似短暂地销声匿迹了。
但是追逐事业成功的人没有销声匿迹,他们渴望得到一些真理,一些真正能够学到的有关自我实现的精髓,他们孜孜不倦地追求,当然,他们对成功学本身已经不感兴趣了,那些“大师们”只想割韭菜,他们一点武德都不讲。
但是,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到底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可以用在普通人的身上,帮助普通人取得更大的事业成就,加速个人价值的实现?答案是肯定的。
一定有一些实现个人事业目标的底层逻辑,方法论和真理,是真正对普通人来取得成功非常有用的。
成功学真的不堪一击吗?
除此之外,我们应该意识到传统的成功学所犯的错误,就是将成功的原因单一化,并且他们没有把取得成功这个事儿真正当一个论题来科学地研究。当然他们也不会那么做,一方面,水平有限,另一方面,他们的目标就是割韭菜。把钱赚到手就完事儿了,越简单越省事儿。
具备一点科学意识,我们就知道,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要想把事儿做成,是有科学的方法论的。所有的事情都要遵循客观的规律。
所以我们力求从这些成功人士身上挖掘出那些可以迁移的规律性的东西,为我们所用。
路径是可以被后来人追随的
如果这些规律抽取的比较准确,那么如果按照这些规律去做自己的事情,可能不会取得他们所取得的那么大的成就(事实上,对普通人来说,概率非常小),但一定在借鉴了这些规律之后,可以增大我们做事情成功的概率,这才是对普通人来讲最大的收获。
如果发现有特定的规律,那普通人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从而调整自己的路径,从方法论上向这些高事业成就者学习,以便在选择上能够“做正确的事”或者是在做事情本身可以“正确地做事”,从而在成就事业的过程中犯更少的错误,少踩一些坑,加速自我实现,而这显然是可以的。
人类成功的规律是可以复制的
成功不可以复制,因为有些“运气”和“时机”还有其它因素是不可控甚至对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环境来说,是不具备的,这些东西成功学大师们自然不会讲出来。
但是,成功人士在做方向选择、积累资源和整体布局以及面对困难时解决困难的思路和方法,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而这些,才是对普通人来说最宝贵的财富,你可以拒绝成功学,但是他们取得成就的经验和精髓,你不应该拒绝。
02我们得到的事业发展规律
事实上,要想在事业上取得高成就,每个人的发展路径都是不同的。
除去运气因素(有时候反而是非常重要的核心能力),有以下重要因素,对我们来说必须考虑:
1.时代和环境的影响: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宏观环境,而这些因素对这个时代想取得事业的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一个时代的环境因素包含哪些方面?
包含了人口,经济政策,科技发展水平,文化和法律,每个时代,这些环境因素都是不同的。
比如,在七八十年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商品匮乏,人们对商品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下,有第一批胆子大、有想法的人,他们既没有渊博的文化知识,也没有独特的技术技能,他们就靠着脑瓜子灵活,通过摆摊卖商品这种最简单的传统商品交易模式(实际上当时也没有别的形式),白手起家。
他们什么都卖,卖纽扣,卖雪糕,卖木梳,卖锅碗瓢盆和一切看似非常简单的生活用品,就这样,他们由小发展到大。
80、90年代的摆摊,是他们的机会
到了20世纪末,很多原来的小摊贩都成了各领域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他们的公司业务也因为有了雄厚的经济积累得以向不同的领域延伸发展。
这样取得事业的人在那个物质缺乏的年代还真不少:
刘永好几兄弟也是从摆摊中意外获得创业灵感;
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就是一位靠摆摊起家的企业家;
老干妈创始人陶华碧也是摆摊出身;
钟睒睒在海南摆摊卖窗帘还债,最终创办了农夫山泉;
陈凯旋在广东摆摊卖洗衣粉,最终创办了立白;
刘强东在中关村摆摊卖刻录机和光碟,最终创办了京东;
张勇在四川卖麻辣烫,最终创办了海底捞……
事实上,类似靠摆摊起家的企业家不胜枚举。
很多工厂今天的发展,离不开早期的艰辛
可以看出,不同的宏观环境,决定了不同的个人事业发展的机会方向。
20世纪80-90年代选择摆摊创业,和2000年选择做互联网,都是当时最具有潜力的发展方向。雷军说自己靠四个字成功,那就是顺势而为,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在某个宏观环境之下,市场上缺少这类产品,恰好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或者市场渠道就差那么临门一脚。
那么对你来说,做这个产品就是这个时代赋予你的机会,如果你选择了这个方向,又踏踏实实地做了下去,大概率可以吃到时代的红利,取得成功。
除了宏观环境,对这些成功人士来讲,最终要的就是综合能力了。这个综合能力包含了个人通过努力获得的个人资质、背景,资源和做事的能力。
2.成功者的综合能力
互联网圈半壁江山的企业家饭局
这是互联网企业家东兴饭局的合影,囊括了当今社会知名企业家的半壁江山。
这些当代互联网企业家从收入,可支配时间,社会地位和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看,都可以算是事业获得了极大成就。按照二八法则来看,他们超越了这个时代80%的人(甚至90%,这个级别的大佬真的是顶级的),成为了20%的人群里的一小部分人,成为了这个特别时代出类拔萃的人。
当然了,客观地看,对事业成就有不同的划分规则:
有一部分精英,他们在公司里面做了高管,算获得了较高的事业成就;
有一部分精英,他们在科学领域取得了伟大成就,这种也算是是获得了极大成功;
还有一些人,他们带领人民取得建设上的伟大事业成就,这种成就的功劳是巨大的;
还有学术领域里,大学教授们,他们搞科研做学术,也算作取得了很大的事业成就。
当然了,有人会说那么那些扎根边疆,虽然收入很低,但是为贫穷山区的教育奉献了自己的宝贵年华的支教教师,算不算取得了伟大成就。
这些当然都算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了。能够为了自己的信仰,把自己坚信的事业做成功的人,都算是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可以看出,不同的领域内和不同的方向上都可以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每个领域都有巨大的突破空间
本文主要针对在职人士,这个圈子的大佬主要集中在1990年到2020年事业获得突破性的发展,他们属于新时代的企业家群体。我们研究分析他们的发展路径,以便从他们的发展轨迹上提炼能为我们所用的高价值规律。
这些人的事业发展路径,需要从他们的发展经历里面研究:
我们将东兴饭局里面企业家的个人主要信息统计为:毕业学校,大学专业,学历,第一份工作,思想积累和原始积累,核心竞争力,人脉和关系,和关键选择,思想和方法论。收集汇总所有信息,得出一张表:
为方便研究,我们收集了他们的信息,整理如下表:
东兴饭局互联网企业企业家
从这张表来看,我们可以总结出来以下的规律:
① 学习背景:
从毕业学校上看来,大多数为985或者知名国内大学毕业,是这群人的共同特点。此外,和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相关的工科专业,是他们普遍的选择。学历上有研究生,也有本科,但是没有专科,说明了现代社会,本科已经成为这个新企业家群体的最低学历配置。
从这个统计结果来看:
好的大学,好的专业(尤其是计算机、信息技术类的专业)在信息时代获取事业的成功中显得非常重要。刘强东毕业于人民大学的社会学系,红杉资本的沈南鹏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数学系,张磊毕业于行政管理专业,这些都说明了一点,信息时代如果要创办一家互联网相关的伟大企业,专业上学习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拥有较高的成功率,如果不是这个专业,也是有机会的,那就需要从其它方面的资源优势上进行补足。
当然,他们的事业爆发的时间大多在1999年到2020年间,在这个时间段,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吃穿住行的传统领域不断被互联网化,在这个特定的时代,产生了和这个时代密切相关的特别多的机会,而下一个时代,是大数据、人工智能时代。显然,好的学习背景以及与下一个时代匹配的专业选择,将匹配下一个时代的商业机会。
② 关键选择
我们能够看出来,这些东兴的座上宾都有一条自己的关键选择。这条关键选择有多重要?如果不做这个选择,可能就是另一种人生。打工人永远是打工人,可能会升职上升到一定高度,也可能会上升为一家公司的职业经理人,但是一定难以取得日后创办一家独角兽企业的成就。
这也许是真正人与人之间事业发展大相径庭的原因之一。
时代和环境都急需一种产品或者服务的时候,有一大部分人没有看到,导致机会从眼前溜走。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行为
也有一小部分人看到了机会,但是这一小部分人中的一大部分,不具备资源或者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抓住这个机会,放弃了这个机会(或者在他们眼里这并不是一个好机会)。
这一小部分人中的最少的那一部分,抓住了这个机会,并组织资源投入到这个事情中去,他们中的一大部分因为种种原因(含经营不善、管理不善、决策失误)把事情搞砸了,其他的仅剩下的几个人,抓住了时代的脉搏,把机会做成了伟大的事业,真正做到了自我实现,创造了巨大的价值。
③ 核心竞争力
从这张统计表里面可以看出,这些事业上的佼佼者们都具备非常突出的核心竞争力:
雷军是程序员技术大牛,还在大学三年级时就已经靠自己写软件成为了百万富翁,凭帮人开发软件赚到了“第一桶金”。
马化腾是深圳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很早就写出过看股的软件,并且凭借自己写的看股软件,将10万元炒到70万元,在大学时代就将软件技术和商业完美结合过,这些都为他日后做ICQ和腾讯QQ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有创造性的核心竞争力需更为重视
刘强东,人民大学毕业,宿迁680分的高考状元,学习能力超级强就是他的核心竞争力,大学期间他更是自学编程,帮别人开发系统。京东能够从传统的企业成功转型成为互联网企业,和刘强东这些早期的经历有着极强的关联。
字节跳动的张一鸣,南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毕业,他对技术极度热爱,核心竞争力就是编程,最后也用技术创造出了颠覆性的产品,今日头条,抖音,都是他的杰作,通过这些产品,成为这一届80后中最年轻有为的企业家之一。
核心竞争力成为了最关键的因素,而且在这个时代,技术成为了核心竞争力。
这个时代,互联网实现了人和人、人和物的连接,技术在这种变革中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个技术创新,就能让一个产品为几百万人甚至几亿人所使用。一个产品拥有如此多的用户量,这样的企业必然成为一家超大型的企业,为几亿人提供产品和服务。
因此,技术的价值在这个时代充分释放了,而核心竞争力为技术的人,在这个时代,他的价值也伴随着技术本身的价值而充分释放。他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信息技术,与这个时代的趋势完全一致,所以他们的事业满足了这个时代的需求,在信息技术世界中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价值。
思想永远是最为宝贵的动力
④ 思想启蒙与事业发展:
有了知名院校知名专业的学习经历,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否一切就都就绪了?
然而并不是。
任何时候,人生和个人发展都是由选择决定的。
而选择是由认知决定的,认知就是思想,就是思路。
可以看出,他们的选择,很早就在他们的思想里面播下了种子。
大学毕业后,张一鸣曾经详细地分析过网络信息传播的各个部分和角度,他发现,信息的组织与分发有最大空间,他早早就发现了在信息分发和组织方面,有价值机会,你看看现在的今日头条,从一开始到现在,就是他的这个信息个性化分发的产品形态,一直没有变。
这就是一个思想产生的一个产品,一个事业,到现在为止,这个思想又用于抖音和火山视频等产品,真正将字节跳动这家公司推向互联网巨头一线阵营,张一鸣2020年资产达到1848.3亿,成为80后创业青年的杰出代表。
思考是一切事业发展的原始动力
知乎的周源,2005年,周源辞掉了软件开发工程师的工作,到北京成为了《IT经理世界》杂志社的一名记者。在他的脑子里,一直存在一个问题:有没有一个更低成本,更高效的方法,让大家可以在交流的同时,可以学习到更好的东西?如何更大规模的产生高质量信息?
这就是知乎的雏形,到现在为止,知乎已经成为从学生到职场人最热爱的问答交流社区,在提问和回答之中,非常多的高价值的回答沉淀在了平台上,也让周源的理想照进了现实。
思想决定出路,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五八同城的姚劲波,一度认为中国本土复制国外某类似的同城信息网站的模式是理所应当的,这个存在他头脑中的想法,也变为了现实。
这些成功的互联网企业家,告诉我们:一定得有思想,一定得有思路,思想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有了出路就有了方向,沿着这条方向,自我实现就会变得水到渠成。当然了,这些思想和思路,可以看出,都是他们结合自身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评估出来的与他们最为匹配的事业方向,这才是最为核心的: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识,对未来有着清晰的方向。
03最后的总结
从当代互联网企业家的事业发展因素里面提取重要因素,可以看出:个人学习经历、核心竞争力、与自我认知紧密相连的思想和关键选择,是他们共性的关键成功因素,这些因素构成了他们的成事规律。
对于普通人来说:把握时代的需求,增强自己的学习背景,学习能够推动新时代科技发展的专业技术,不断夯实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提升认知水平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为自己规划出事业发展方向,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规律。
提炼规略,应用规律突破自我
当然,在每个人事业发展中,也都会有各自的性格特质和运气这类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是,运气这类因素,虽然是我们决定不了的,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其它我们可以控制的部分,在其它部分变好的过程中,运气也会自然而然变好(能力提升,心态变好,因而运气相对变好)。
我们能够决定的就是个人的学习、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以及自我的认知水平这些可控因素,这些因素都是通过我们后天不断自我培养可以提升增强的关键因素。把这些可控的因素提升到最佳的水平,这是我们加速个人事业发展的唯一有效途径。对大部分人来讲,这是从成功人士经历里面提炼出来的、符合发展规律的核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