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一名“超级牛娃”?——跟费曼父亲学家庭教育

理查德·费曼(以下简称费曼)是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获得了1965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创造的“费曼学习法”风靡全球,被称为“终极学习法”。

巨大成就的另一面,费曼可以说是所有物理学家中最有趣、最好玩、对生活最充满热情的一个人。他的人生特别丰富多彩,就算没有从事物理学研究,只凭绘画、邦哥鼓、葡萄牙语、办展览、翻译玛雅文字任何一样,都能活得很好。他的一生,将自在的灵魂和世俗的成功完美结合。

费曼出身于美国一个普通的商人家庭,属于犹太第三代移民。他的父亲是个销售员,仅中学毕业;母亲虽念了大学,但受年代所限一直做家庭主妇。费曼的成功和发展中,除了自身天赋和努力外,从小父亲的家庭教育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费曼出生前,他的父亲就对母亲说,“要是个男孩,那他就要成为科学家。”最终预言成真了。费曼的成就自不必说,他的妹妹也成了一位有名的天文学家。

家庭教育案例1:把概念变成有实际意义的东西

在费曼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教他认识世界和它的奇妙。费曼家里有一套《大英百科全书》,父亲常让他坐在膝上讲里面的章节。有一次念到恐龙,书里说,“恐龙的身高有25英尺,头有6英尺宽。”父亲停顿了念书说,“让我们想一下这是什么意思。这也就是说,要是恐龙站在面前的院子里,那么它的身高足以使它的脑袋凑着咱们这两层楼的窗户,可它的脑袋却伸不进窗户,因为它比窗户还宽呢!”

划重点:费曼的父亲总是把所教的概念变成可触可摸,有实际意义的东西。费曼由此从父亲那里学会了“翻译”——学到的任何东西,自己都要琢磨出它们究竟在讲什么,实际意义是什么。

      家庭教育案例2——一只鸟引发的学习问题

美国有一种叫做“黑颈鸫”的鸟。有一次,一个小朋友问费曼,“你瞧见那只鸟儿了吗?你知道它是什么鸟吗?”费曼说,“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小朋友说,“那是只黑颈鸫呀!你爸怎么什么都没教你呢?”

其实,情况正相反。费曼的父亲是这样教的——

“看见那鸟儿了么?”他说,“那是只要飞的斯氏鸣禽。(费曼那时就猜出其实父亲并不知道这鸟的学名)。他接着说,“在意大利,人们把它叫做查图拉波替达,葡萄牙人叫它彭达皮达,中国人叫它春兰鹅,日本人叫它卡塔诺·特达。(费曼估计这是父亲胡编的名字)你可以知道所有的语言是怎么叫这种鸟的,可是终了还是一点也不懂得它。你仅仅是知道了世界不同地区的人怎么称呼这只鸟罢了。我们还是来仔细瞧瞧它在做什么吧——那才是真正重要的。”

划重点:通过父亲的讲解,费曼很早就学会了“知道一个东西的名字”和真正懂得一个东西”的区别

父亲又接着说,“瞧,那鸟儿总是在啄它的羽毛,看见了吗?它一边走一边在啄自己的羽毛。”

“是。”费曼说。

父亲问,“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费曼说,“大概是它飞翔的时候弄乱了羽毛,所以要啄着把羽毛再梳理整齐吧。”

“唔,”父亲说,“如果是那样,那么在刚飞完时,它们应该很勤快地啄,而过了一会儿后,就该缓下来了——你明白我的意思吗?”

“明白。”

父亲说,“那让我们来观察一下,它们是不是在刚飞完时啄的次数多得多。”

不难发现,鸟儿们在刚飞完和过了一会儿之后啄的次数差不多。费曼说,“得啦,我想不出来。你说道理在哪儿?”

“因为有虱子在做怪,”父亲说,“虱子在吃羽毛上的蛋白质。虱子的腿上又分泌蜡,蜡又有螨来吃,螨吃了不消化,就拉出来粘粘的像糖一样的东西,细菌于是又在这上头生长”。最后他说,你看,只要哪儿有食物,哪儿就有某种生物以之为生。

划重点:费曼在自传中说,“现在,我知道鸟腿上未必有虱子,虱子腿上也未必有螨。他的故事在细节上未必对,但是在原则上是正确的。”费曼父亲用到的这种方法就是“从归纳到演绎”。

家庭教育案例3——培养孩子留意观察的习惯

一天,费曼在玩马车玩具,在马车的车斗里有一个小球。当他拉动马车的时候,注意到了小球的运动方式。他找到父亲,说,“嘿,爸,我观察到了一个现象。当我拉动马车的时候,小球往后走;当马车在走,而我把它停住的时候,小球往前滚。这是为什么呢?”

“这,谁都不知道。”父亲说,“一个普遍的公理是运动的物体总是趋于保持运动,静止的东西总是趋于保持静止,除非你去推它。(牛顿三大定律)这种趋势就是惯性。但是,还没有人知道为什么是这样。”这是很深入的理解,父亲并不只是给了费曼一个名词。

父亲接着说,“如果从边上看,小车的后板擦着小球,摩擦开始的时候,小球相对于地面来说其实还是往前挪了一点,而不是向后走。”

费曼跑回去把球又放在车上,从边上观察。果然,父亲没错——车往前拉的时候,球相对于地面确实是向前挪了一点。

划重点:费曼的父亲就是这样教育他的——用许多这样的实例来讨论,没有任何压力,只是兴趣盎然的讨论。它在一生中一直激励费曼,使费曼对所有的科学领域着迷。

费曼在自传中总结道,“从某种意义上说,我是上瘾了——就像一个人在孩童时尝到什么甜头,就一直念念不忘。我就像个小孩,一直在找前面讲的那种奇妙的感受。尽管不是每次都能找到,却也时不时地能做到。”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培养一名“超级牛娃”?——跟费曼父亲学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