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视频号的一些思考

视频号背后的产品逻辑

首先说下微信对于内容创作上的起点,也是做的很成功的公众号。

公众号是创作者与个人的连接,但内容形式上,因为各种原因,最后发展成为以文字为主的形态

随着移动网络的发展,近几年视频类内容呈现爆发,视频成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传播和消费的形式。要让内容创者者与微信用户有更好的连接,视频形式是一个必然的补充。如小龙哥所说,不能只要求每个用户每天都能写出文章。因此,从产品角度来说,视频是一个很自然的补充。也有人说,公众号也能发视频啊,确实,但你会发现无论是订阅号还是服务号,从诞生之初发展到现在,整个体系已经引导用户去发文章和消费文章。视频也能发和看,但这个体系下,对于创作者并不友好,对于消费者也不是最好的呈现。另外,视频号从内容形式上,还支持发图片,是一个更类似于微博或ins的形态,用小龙的话说就是短内容,是公众号长篇图文的一个补充。

当我们看到抖音、快手崛起后,就会更明显地发现,微信并没有很好的满足短视频的内容创作和消费。于是,做视频号来满足这类短内容创作和消费的需求,就意料之中了

视频号背后的商业逻辑

同时,从一个企业的市场战略来说,因为微信没有很好满足短视频类内容的创作和消费,用户流量及用户停留时间,被短视频类产品抢走了。这是一个互联网企业的危机感。必须要做出回应,抢夺会用户的使用时间。微信其实做了很多视频场景的尝试,包括公众号发视频,24小时消失的视频动态以及微视在微信内的各种引流,最后都无法真正撼动抖音快手在短视频领域的地位。这也是从公司战略层面看,视频号诞生的一个较重要的因素。

内容推荐机制是关键

做视频号并不违背微信“真实”的产品哲学,但微信要如何走出微信在短视频内容上的特色呢,关键在内容的创作和推荐机制,起码目前很多内容就是抖音快手已有内容创作的搬运。后续视频号的推荐机制如何迭代,这个还挺期待的。

同时从媒体人观察者的角度看到关于视频号的另外一些观点,关于视频号脱离了公众号的订阅逻辑,变成了类似于微博的开放广场后,担心有垃圾内容的出现。

我倒是觉得卢老师说的垃圾内容是挺值得关注的。

至少现在每天去刷内容,并不怎么让我满意,很像是微博+抖音+朋友圈的集合体

内容上很有可能发展成抖音或者微博,尽管现在在灰度阶段,还有很大的调整迭代空间。目前内容长度1分钟,视频尺寸限制,多个好友看过做推荐,这些机制还不能让视频号内容和抖音或者微博区分开。

所以最后的问题还是内容的机制,相信这也是微信一直在思考和在做的,从公众号采用信息流布局再到视频号进一步的将内容在一个更开放的场合进行呈现,然后给到用户消费。如何设计内容机制来保障内容质量?

当然,视频号从战略意义,失败的可能性不大,毕竟短视频的繁荣已是事实,视频号不是起步者。再差的话,顶多就是变成抖音快手的内容。只是在微信的产品哲学将会被打破,但用户依然有选择权,将入口关闭。可配置的逻辑一定程度上也保持了微信的大而不杂。

陆老师关于内容机制的观点补充

关于快手的问题提得特别好。对比视频号跟抖音是很好对比的,毕竟味道不一样。但是对比视频号跟快手就难了。因为两家都是更强调真实,更强调人与人的连接,而不是内容与人的连接。
我提一个新视角。抖音是不断向人投喂更多的内容,所以抖音上的关注价值并不大。而快手把重点放在关注上,会更希望观众与主播产生连接。而视频号都不是,视频号是基于你的微信关系链设计的内容推荐机制,所以微信其实关注也没有那么重要,算法也没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那个你想打动的人他的朋友看到、点赞你的内容没有。

扩展:建站产品逻辑?

从微信的产品路径,思考建站的产品路径。

微信走的路是没有人走过的,面对庞大的用户,作为国民及应用,无法忽视任何一类用户的存在,所以是比较难的,身上有很多顾虑和包袱。

建站的路径有点像qq,但未来要走的路,也是没有人走过的。微信可以不管其他内部竞品。从自己的产品逻辑出发,无视qq空间做出朋友圈,无视腾讯新闻做出订阅号。当然,qq也在多公众号,支付小程序等等

那么,建站应该如何处理和其他内部产品的关系呢?

商城?

小程序端?

还需要考虑B端产品和C端的不同。

产品规划上,To B 和to C有什么不同?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视频号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