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天学Python(1)——语言基础
5天学Python(2)——函数
5天学Python(3)——类
5天学Python(4)——异常处理
5天学Python(5)——文件操作
面向对象的三大特征:
使用class关键字来定义类,语法和函数很像!
class 类名([父类]):
class MyClass():
pass
print(MyClass) #
使用类来创建对象,就像调用一个函数一样
mc = MyClass() # mc就是通过MyClass创建的对象,mc是MyClass的实例
mc_2 = MyClass()
mc_3 = MyClass()
mc_4 = MyClass()
# mc mc_2 mc_3 mc_4 都是MyClass的实例,他们都是一类对象
isinstance()用来检查一个对象是否是一个类的实例
result = isinstance(mc_2,MyClass)
print(result) # False
现在我们通过MyClass这个类创建的对象都是一个空对象
也就是对象中实际上什么都没有,就相当于是一个空的盒子
可以向对象中添加变量,对象中的变量称为属性
语法:对象.属性名 = 属性值
mc.name = '孙悟空'
print(mc_2.name) # 猪八戒
# 尝试定义一个表示人的类
class Person :
# 在类中我们所定义的变量,将会成为所有的实例的公共属性
# 所有实例都可以访问这些变量
name = 'swk' # 公共属性,所有实例都可以访问
# 在类中也可以定义函数,类中的定义的函数,我们称为方法
#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该类的所有实例来访问
def say_hello(self) :
# 方法每次被调用时,解析器都会自动传递第一个实参
# 第一个参数,就是调用方法的对象本身,
# 如果是p1调的,则第一个参数就是p1对象
# 如果是p2调的,则第一个参数就是p2对象
# 一般我们都会将这个参数命名为self
# say_hello()这个方法,可以显示如下格式的数据:
# 你好!我是 xxx
# 在方法中不能直接访问类中的属性
print('你好!我是 %s' %self.name)
# 创建Person的实例
p1 = Person()
p2 = Person()
# 调用方法,对象.方法名()
# 方法调用和函数调用的区别
# 如果是函数调用,则调用时传几个参数,就会有几个实参
# 但是如果是方法调用,默认传递一个参数,所以方法中至少要定义一个形参
# 修改p1的name属性
p1.name = '猪八戒'
p2.name = '沙和尚'
p1.say_hello() # '你好!我是 猪八戒'
p2.say_hello() # '你好!我是 沙和尚'
注意到__init__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永远是self,表示创建的实例本身,因此,在__init__方法内部,就可以把各种属性绑定到self,因为self就指向创建的实例本身。
有了__init__方法,在创建实例的时候,就不能传入空的参数了,必须传入与__init__方法匹配的参数,但self不需要传,Python解释器自己会把实例变量传进去:
class Person :
def __init__(self,name):
print(self)
# 通过self向新建的对象中初始化属性
self.name = name
def say_hello(self):
print('大家好,我是%s'%self.name)
#在创建对象时,必须设置name属性,如果不设置对象将无法创建
p1 = Person('孙悟空')
p2 = Person('猪八戒')
p3 = Person('沙和尚')
p4 = Person('唐僧')
p4.say_hello() # 大家好,我是唐僧
封装指的是隐藏对象中一些不希望被外部所访问到的属性或方法
如何获取(修改)对象中的属性?
需要提供一个getter和setter方法使外部可以访问到属性
使用封装,确实增加了类的定义的复杂程度,但是它也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
1.隐藏了属性名,使调用者无法随意的修改对象中的属性
2.增加了getter和setter方法,很好的控制的属性是否是只读的
如果希望属性是只读的,则可以直接去掉setter方法
如果希望属性不能被外部访问,则可以直接去掉getter方法
3.使用setter方法设置属性,可以增加数据的验证,确保数据的值是正确的
4.使用getter方法获取属性,使用setter方法设置属性
可以在读取属性和修改属性的同时做一些其他的处理
5.使用getter方法可以表示一些计算的属性
class Dog:
'''
表示狗的类
'''
def __init__(self , name , age):
self.hidden_name = name
self.hidden_age = age
def say_hello(self):
print('大家好,我是 %s'%self.hidden_name)
def get_name(self):
'''
get_name()用来获取对象的name属性
'''
# print('用户读取了属性')
return self.hidden_name
def set_name(self , name):
# print('用户修改了属性')
self.hidden_name = name
def get_age(self):
return self.hidden_age
def set_age(self , age):
if age > 0 :
self.hidden_age = age
d = Dog('旺财',8)
# d.say_hello()
# 调用setter来修改name属性
d.set_name('小黑')
d.set_age(-10)
# d.say_hello()
print(d.get_age())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name):
self.__name = name
def get_name(self):
return self.__name
def set_name(self , name):
self.__name = name
p = Person('孙悟空')
print(p.__name)# __开头的属性是隐藏属性,无法通过对象访问
# AttributeError: 'Person' object has no attribute '__name'
p.__name = '猪八戒'
print(p._Person__name) # 孙悟空
p._Person__name = '猪八戒'
print(p.get_name()) # 猪八戒
class Person:
def __init__(self,name,age):
self._name = name
self._age = age
@property
def name(self):
print('get方法执行了~~~')
return self._name
# setter方法的装饰器:@属性名.setter
@name.setter
def name(self , name):
print('setter方法调用了')
self._name = name
@property
def age(self):
return self._age
@age.setter
def age(self , age):
self._age = age
p = Person('猪八戒',18)
p.name = '孙悟空'
p.age = 28
print(p.name,p.age)
# setter方法调用了
# get方法执行了~~~
# 孙悟空 28
通过继承我们可以使一个类获取到其他类中的属性和方法
在定义类时,可以在类名后的括号中指定当前类的父类(超类、基类、super)
子类(衍生类)可以直接继承父类中的所有的属性和方法
在创建类时,如果省略了父类,则默认父类为object
语法:Class A(B):
class Animal:
def run(self):
print('动物会跑~~~')
def sleep(self):
print('动物睡觉~~~')
class Dog(Animal):
def bark(self):
print('汪汪汪~~~')
def run(self):
print('狗跑~~~~')
class Hashiqi(Dog):
def fan_sha(self):
print('我是一只傻傻的哈士奇')
d = Dog()
h = Hashiqi()
d.run() # 狗跑~~~~
d.sleep() # 动物睡觉~~~
d.bark() # 汪汪汪~~~
print(isinstance(print , object)) # True
如果在子类中如果有和父类同名的方法,则通过子类实例去调用方法时:
当我们调用一个对象的方法时:
会优先去当前对象中寻找是否具有该方法,如果有则直接调用
如果没有,则去当前对象的父类中寻找,如果父类中有则直接调用父类中的方法,
如果没有,则去父类的父类中寻找,以此类推,直到找到object,如果依然没有找到,则报错
多重继承:可以为一个类同时指定多个父类
语法:class C(A,B):
pass
class A:
def __init__(self,name):
self._name = name
@property
def name(self):
return self._name
@name.setter
def name(self,name):
self._name = name
class B:
def __init__(self,name):
self._name = name
def __len__(self):
return 10
@property
def name(self):
return self._name
@name.setter
def name(self,name):
self._name = name
class C:
pass
a = A('孙悟空')
b = B('猪八戒')
c = C()
def say_hello(obj):
print('你好 %s'%obj.name)
say_hello(a) # 你好 孙悟空
say_hello(b) # 你好 猪八戒
多态函数举例:len()
class B:
def __init__(self,name):
self._name = name
def __len__(self):
return len(self._name)
@property
def name(self):
return self._name
@name.setter
def name(self,name):
self._name = name
print(len(b)) # 3
类属性:直接在类中定义的属性是类属性
类属性可以通过类或类的实例访问到
类属性只能通过类对象来修改,无法通过实例对象修改
实例属性:通过实例对象添加的属性属于实例属性
实例属性只能通过实例对象来访问和修改,类对象无法访问修改
类方法:在类内部使用 @classmethod 来修饰的方法属于类方法
类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cls,也会被自动传递,cls就是当前的类对象
类方法和实例方法的区别,实例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self,而类方法的第一个参数是cls
类方法可以通过类去调用,也可以通过实例调用,没有区别
实例方法:以self为第一个参数的方法都是实例方法
实例方法可以通过实例和类去调用
当通过实例调用时,会自动将当前调用对象作为self传入
当通过类调用时,不会自动传递self,此时我们必须手动传递self
静态方法:使用 @staticmethod 来修饰的方法属于静态方法
静态方法不需要指定任何的默认参数,静态方法可以通过类和实例去调用
静态方法,基本上是一个和当前类无关的方法,它只是一个保存到当前类中的函数
静态方法一般都是一些工具方法,和当前类无关
class A(object):
# 类属性
count = 0
# 实例属性
def __init__(self):
self.name = '孙悟空'
# 实例方法
def test(self):
print('这是test方法~~~ ' , self)
# 类方法
@classmethod
def test_2(cls):
print('这是test_2方法,他是一个类方法~~~ ',cls)
print(cls.count)
# 静态方法
@staticmethod
def test_3():
print('test_3执行了~~~')
a = A()
# 实例属性,通过实例对象添加的属性属于实例属性
a.count = 10
A.count = 100
print('A ,',A.count)
print('a ,',a.count)
print('A ,',A.name)
print('a ,',a.name)
a.test() #等价于 A.test(a)
A.test_2() #等价于 a.test_2()
A.test_3()
a.test_3()
特殊方法一般不需要我们手动调用,需要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自动执行
特殊方法都是使用:__AAA__
class Person(object):
"""人类"""
def __init__(self, name , age):
self.name = name
self.age = age
# __str__()这个特殊方法会在尝试将对象转换为字符串的时候调用
# 它的作用可以用来指定对象转换为字符串的结果 (print函数)
def __str__(self):
return 'Person [name=%s , age=%d]'%(self.name,self.age)
# __repr__()这个特殊方法会在对当前对象使用repr()函数时调用
# 它的作用是指定对象在 ‘交互模式’中直接输出的效果
def __repr__(self):
return 'Hello'
def __adult__(self):
return self.age > 17
def __older__(self , other):
return self.age > other.age
p1 = Person('孙悟空',18)
p2 = Person('猪八戒',28)
print(p1) # Person [name=孙悟空 , age=18]
print(p1.__older__(p2)) # False
if p1 :
print(p1.name,'已经成年了')
else :
print(p1.name,'还未成年了')
# 孙悟空 已经成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