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保险究竟是什么?
不妨从学术和通俗两个方面来解释:
学术:保险,使用转移和分担的形式,通过当下的努力避免依赖未来而行事,保证自己和家人的人生续航能力,让我们有更大胜算可以稳定传递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通俗:买保险,就是以支付确定的成本也就是保费为代价,把不确定的风险转移给处理风险更加专业的机构也就是保险公司。这个定义同样解释了为什么要买保险,很简单,就是把不确定的风险成本变为可确定的管理成本,让资产负债表更加健康。
对照以上定义,世界上有两种人不需要保险。
第一种,完全一个人生活,无任何牵挂,完全生活在当下,无需担忧未来;
第二种,完全掌控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神一般,没有任何纰漏,能化解任何波折。
这两种情形下,没有任何必要买保险。而在这两种情形之间,都应该考虑买保险。
②先保障后理财
人这一生中,生老病死,生不由我们决定,老也不是我们能防范的,我们可以通过保险来转嫁的风险,就是病和死。
所以,人生必不可少的保单,意外险和健康险。
意外之所以为意外,是因为它的不可预知性。很多人说,我不在乎自己的生死,但你不在了,家人呢?年迈父母的最大保障是子女;年幼子女的最大保障来自父母自身;对两人家庭来说,谁是家庭的经济支柱,收入最高者就是重点。所以,无论你是单身、二人世界或者三口之家,这个世界上,总有即使我们不在了也让我们牵挂之人。这就是意外险存在的意义。
除了意外,我们还需要转嫁的,就是由于健康问题对家庭造成财务影响的风险。与意外险不同,男女老幼皆需要重疾险。一场大病会直接拖垮整个家庭的经济生命,不仅要考虑医疗费,还要考虑康复费用,以及大病以后的收入减少。
保障型险种买齐之后,再考虑子女教育金、养老金、储蓄理财等险种。
③先大人后小孩
保险保障的首要对象是维持家庭生计的人,也就是家庭支柱。因为当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不幸身故或重疾时,依赖其生活、受教育的家属会面临经济上的困难。如果事先安排了保险,家属生活的问题便能获得解决,这就是保险保障的最主要功能。因此,正确做法是家庭的主要创收者,给家庭带来最多经济价值的那个人才是最应该买保险的人。
其次才是配偶、小孩和老人。小孩的选择比较多,且保费便宜,但是也建议先买重疾险再考虑教育金;老人,或者说50岁以上的人,想要买重疾险已经比较困难了,可选择近两年市面上推出的老年专属防癌。如果一家的保额不够(基本不会超过20万),那可以在几家选购。
④按需购买
人生的不同阶段,需要应对的风险不同,保险需求也有所不同。年轻时候偏重家庭经济责任,如身故和意外的保障,被保险人一旦发生风险,相关保险可以为父母、配偶等提供部分经济支持;成家生子之后,家庭责任重了,健康保障需求逐步增加,身故保障要求也更高;中年时候则应偏重养老、健康护理和财产传承等。
除此之外,也要和身体及生活状态相结合,有家族遗传史的,工作压力大,亚健康的,尽早配备防癌险和重疾险;出差多的,驾车多的,尽早配备意外险尤其是高额交通意外险。
另外,在具体险种选择上,也可以定期、终身相结合;防癌、重疾相搭配,意外、定寿相搭配。
⑤量力而行
保障型产品可以用相对较低的保费获得较高的保额,意外伤害险金额建议设定为年收入的10至20倍,重大疾病险金额设定为5至10倍。如果一下达到这个额度有困难,可以循序渐进,或者错开购买。还有,可以选择月交方式,减轻每次交费压力。
总的来说保险费的支出应与自身的经济条件适应,一般在年收入的5%至15%之间为宜。也不要为了单纯追求高保障给自己造成太大压力(当然,核保也不一定能通过),否则,因无法继续交费而中途退保有可能损失的利益更大。
6客观理智
不人云亦云,不要因为一些舆论及少数案例说保险是骗人的就全盘否定,不要因为身边的人买理财你就买理财,也不要因为有人说香港保单收益高就跟风去买(当然也不要因为现在各种声音说有风险就着急退保,要知道这损失可是你自己承担)。
另外,永远不要单纯比价,有些东西是无法用价格来衡量的,比方公司品牌、增值服务、代理人的可信度、理赔品质等等,各项指标综合平衡。如果真的要退保重新买,千万不要忘了把退保损失、年龄增大而带来的保费增高以及有可能触发的体检风险算进去。
⑦尽早购买
在搞清楚以上原则并且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越早买越好。越年轻保费越低,20岁的保费可能是40岁的一半;越早买免体检限额越高,20岁的人买五六十万重疾险免体检,40岁的人买30万可能就要体检。另外,如果年轻时候不买,全到40来岁再购买,经济压力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