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舒适区

今天是2022年10月20日,周四。上午老友来电,真是很久没见面了。从前同住一幢楼,孩子混养,两个老大相伴长大。现在住得远了,两个老二也不在一个幼儿园,交集少了。对于我跳入一个新领域,老友很不理解:“四十多的人了,还折腾个啥呀?!”

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每一天都折腾。离开舒适区,拓展宽度。我要用行动告诉孩子——学无止境。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舒适区,在那里,我们放松、自在、压力很小。但是,当我们想要成长时,就会发现,我们必须脱离舒适区,因为目标总是在舒适区之外。

变得更优秀,让自己有更多积淀?我想自己也还没有多么宏大的目标,但我不想做一只温水里泡澡的青蛙。我可以做一些微小的改变。

大脑是舒适区的守护神,天生对剧烈变化有抵触情绪,当剧烈变化与惯性行为产生冲突时,它会自动自发地给我们制造阻力。

好在,它是一个比较容易糊弄的家伙,只对剧烈动作反应强烈。如果我们的动作小一点、轻一点、慢一点,它就会启动傲慢程序,对我们不屑一顾。

这种小一点、轻一点、慢一点的动作,就是我们“微习惯策略”中的微步骤。

拿跑步来举例说明。

当我们决定跑3公里时,大脑就会跳出来说:“不不不,不行的,那太难了,你还是去吃个冰淇淋吧,或者躺沙发上看电视也行。”

如果我们决定只跑100米呢?大脑就会放松下来,不再理会我们这个小到不起眼的想法。

跑完100米后,我们决定再跑100米,这个目标同样渺小,大脑也同样不予理会。

也就是说,当我们设定一个有难度的宏伟目标时,大脑就会跑出来捣乱,给我们设置重重阻力。如果,我们把目标分解成一个一个微目标,那么,它就不会再关注这件事情了。

瞧,这就是我们的大脑,又敏感,又笨,爱管闲事儿,还容易上当受骗。

“微习惯策略”,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法,帮助我们瞒过大脑,站在“舒适圈”的边缘处,向圈外迈出不易觉察的一小步。

这一小步,就是一个微目标。它简单到爆,不会让我们觉得遥不可及,也不会让我们无法适应。

当一个个“微目标”顺利实现以后,“微习惯”便逐渐形成。

习惯的形成,意味着我们的舒适圈已经悄悄地向外拓宽了。当舒适区越来越大,我们的人生也会随之发生改变。

如果我们只想在舒适区里享受安逸,不愿跨出那一步,那么,我们可能永远无法知道自己可以达到什么高度。

你可能感兴趣的:(走出舒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