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你呀,是疼在我们心头的一抔尘土

曾有人说,唐诗、宋词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美的诗歌形式,如果将唐诗、宋词比喻成群星闪耀的天空,那么李白、杜甫、柳永、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都是那个时代“星空”中璀璨的名家。

后人品读、体会、记住的不仅仅是一句句朗朗上口的诗句,还有作者历经生活磨练后的体验感悟,那里面有忧患与彷徨,思念与离别。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热衷政治,胸怀大志,却怀才不遇,抱负难酬,最终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他的诗虽有很多扑朔迷离、隐晦难懂,但后世的人不断地效仿,相信大家都背过他的《无题》,那些年他写下的美丽情诗,随口一句,都是一段缠绵悱恻的故事,仿佛我们自己就是诗中人。

他没有李白的豪情,没有杜甫的悲情,却是唐朝开国两百多年以来,最有人文情怀的诗人,最深情的男人。

只可惜,生不逢时的他,生前是最落魄的仕人,最惆怅的伤心人,最无奈的中年人,死后只有一位好友悼念,为他写诗。

他,是李商隐,看完他的故事,你也会忍不住心疼他。


公元813年,李商隐出生,父亲是为官之人,在父慈母爱的温馨家庭中,他安稳幸福地慢慢长大。父亲到浙江任职,全家迁至江南,江南的旖旎风光陶冶了他幼小的心灵,培养出了他缠绵深情的性格。

李商隐从小就很有天赋,“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按照这样的人生轨迹下去,赢一个完美人生是显而易见的。然而,世事难料,十岁时,李商隐的父亲去世,他是长子,治家的重任早早就落到了李商隐的肩上。

本应该是享受美好童年的时候,但由于家道中落,十来岁的李商隐经常帮人抄抄写写,做些杂工零活,贫困生活的磨练,使他立志要早日入世受禄,重振家门,尽长子的责任,强烈的责任感成了他刻苦读书的动力。

李商隐的启蒙老师是他的一位堂叔父,叔父的学识极为渊博,不仅精通书法,而且古文、古诗及赋都写得很好。李商隐非常崇敬叔父,并深受其影响。

经过几年的勤奋努力,李商隐显露了出众的才华,并开始诗歌创作。

我们经常提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少年时期家庭的变故,使李商隐不得不早早刻苦攻读,他太渴望通过科举取仕了。

但唐代有句俗语:“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五十岁考上进士都是年轻的了,可想而知当时考取功名有多难。也许是老天不忍心埋没李商隐的才华,特意给他派了一位伯乐,此后,李商隐的人生开启了新的篇章。


公元829年,很有名望的朝廷元老令狐楚到洛阳任东都留守,十七岁的李商隐带着自己写的文章和诗歌特地去拜见,希望得到令狐楚的指教和推荐。

一见李商隐的文章,令狐楚大为赞叹,立刻对这位素昧平生的少年刮目相看。

令狐楚给予了这位有才华的少年特殊的恩遇,他让李商隐和自己的儿子令狐绹结交,并经常带着他参加王公贵族们的聚会,以此提高李商隐的地位,不仅如此,令狐楚还成为李商隐写作新起点的指路人。

当时,朝廷的章奏及社会上流行的文章书信一般都是骈文写成,骈文是一种讲求对仗的四六文体,令狐楚是当时著名的骈文家,与韩愈的古文,杜甫的诗歌齐名。

令狐楚把自己的写作经验都传授给李商隐,李商隐后来成为晚唐首屈一指的四六文大家,与令狐楚的指导帮助是分不开的。

对于一个落魄的读书人,受到如此礼遇定是感激涕零的,李商隐写过不少感谢令狐楚的作品。但他终是贵公子令狐绹的伴读,寄人篱下的生活,代人捉笔并不是李商隐“悬颈苦学”的目的,他渴望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他曾三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唐朝的进士,每年只取二三十名,考取进士后,立即身价百倍。讽刺的是,李商隐第三次考取进士成功,不是因为他文采发挥得特别好,而是令狐绹的帮助才得以实现。

自己的鸿鹄之志终于可以如愿,但李商隐怎么也不会想到,这条理想之路走得无比艰难。他及第不久,老师令狐楚病逝,政治生活中最亲近的人,大胆扶持李商隐的人不在了。

当时,朝堂上,“牛李党争”闹得轰轰烈烈,令狐家族正是牛党的中坚力量,自然也希望拉拢李商隐成为牛党的重要成员。

政治是需要站队的,陈寅恪说,李商隐“本应始终属于牛党,方合当时社会阶级之道德”。陈寅恪说的对,可李商隐却看不透其中的人情世故,还爱上了恩人政敌的女儿。


李商隐的才华也许太出众了,只是这种出众在政治漩涡里不知是福是祸,“李党”官员王茂元也青睐李商隐的才华。

那夜,李商隐进入王茂元的府邸,举杯谈笑间,忽于一少女,四目相对,只因多看了你一眼,就没有忘记你容颜,他爱上了王茂元的女儿。不久李商隐就成婚了,成为了“李党”官员家的乘龙快婿。

中唐以后,牛党李党轮番执政,门户森严,令狐绹是牛党重要的人物,而王茂元是李党。李商隐早年受知于令狐楚,虽然他不参加党争,但早已被认为是牛党里的人。

李商隐的爱情和婚姻,一下子把他放在两大政治势力的夹缝里。

虽做了王茂元的女婿,但他没有利用婚姻关系去攀附权贵,即使这样,照样有人骂他“背家恩”“投异党”。在牛党,李商隐是叛徒,在李党,李商隐是信不过的人,在故交看来,李商隐太投机,不道德,脚踏两只船。

一颗政治新星就此陷入了黑暗。

李商隐备尝党争倾轧之苦,政治上连遭沉重打击。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除了继续他的幕僚生涯,以维持生计,别无其他出路。

公元840年,武宗即位,武宗是一位较有理想和作为的君主,岳父王茂元入京做官,一筹莫展的李商隐眼前又燃起了希望的火花,仕途终于有点起色。不幸的是,母亲病逝,这对李商隐是重大的打击,按当时的惯例,在职官吏的父母亡故,必须离职守丧。

为母亲丁忧未结束,岳父王茂元突然病故,李商隐的政治生涯似乎被判了死刑,守丧期满,他回京复官,牛党执政,李党遭清洗,朋党之争发展到高峰。

夹缝中生存的李商隐,做什么都受到攻击,说什么都被怒骂,他看不到任何希望,生活所迫,他不得不去找已经成为了实权派的令狐绹,而令狐绹却故意避而不见。李商隐只得各地辗转,远离朝廷漩涡,捧着惆怅的心无处安放。

难道李商隐不知道朝廷大臣之间的派系斗争吗?你可以说他不够聪明,你可以说他没有政治洞察力,但是他忠于了爱情,只是这场婚姻需要用后半生悲哀沉痛的代价去换取。


人人都说,李商隐因为婚姻毁了前途,但我想,如果再选一次,李商隐还是会义无反顾地娶王氏,因为这段感情,是他人生最值得珍惜的温暖。

王氏温柔贤惠,知书达理,给了李商隐人生中最温暖的希冀,他曾这样表达过自己的的爱意: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棹歌。

——李商隐《荷花》

彼时,一定是最浪漫的景象,夕阳西下李商隐乘马来游曲江,夜晚的曲江温柔迤逦,想到与伊人在曲江相遇的美好回忆,仿佛在水边遇到洛神,在李商隐心中王氏就是女神。

李商隐仕途受阻,经常去偏远地区任职,他与妻子聚少离多,只能长年靠书信往来。王氏一直跟随丈夫过着清贫的生活,她虽体弱,但她正直、善良,每当李商隐在仕途上遭受波折,她总是鼓励丈夫给予希望,是李商隐最好的知音。

事业上跌宕起伏,爱情上无法与妻子长厢厮守,这样的境遇一天天蚕食着李商隐的心,他被无人能懂的孤独和刻骨的思念煎熬着。

多年的失意和忍耐,上天并没有眷顾李商隐,而更让他无法承受的是,妻子王氏的不幸离世,临终前,他们都未曾见一面,李商隐坠入痛苦的深渊。

毕飞宇说,李商隐写了场秋雨,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漫长的一场秋雨。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这首诗用了短短二十八个字,把三种时态,现在时、过去时、未来时全部囊括其中,四句话,时态多次转换,这个结构,比西方引以为傲的《百年孤独》的开头,更加精彩。

李商隐在诗中和妻子写信对话,憧憬着未来,他期待着回家和妻子好好说一整夜的话,聊聊蜀地的生活,聊聊那场漫长的秋雨,只是那场秋雨,在李商隐的心中大概永远不会停了,妻子已经去世了,秋雨不断涨满了如同思念的池水。

此后,看着天空的圆月,“此夜西亭月正圆,疏帘相伴宿风烟。”他想妻子;遇到大雪,无人再问自己冷暖,“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他想妻子;想到曾经的幸福“背灯独共馀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他想妻子。

李商隐变成那个“无人问我粥可温,无人与我立黄昏”的孤独人,他一直生活在时代的夹缝中,一直生活在黑暗和潮湿的地方。       


公元858年,李商隐开始隐居生活,几乎不和人来往,他的人生,有太多缺憾,太多无能为力,他苍老了许多,笔墨间多了人生的沉重与叹息,他写下了让无数人动容的《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锦瑟》

李商隐留下最荡气回肠的诗歌,那年冬天,文学史上一盏瑰丽的灯熄灭了,这盏明灯在人生的凄风冷雨中亮了四十五个春秋。

崔钰说,李商隐终其一生,“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真的太可惜,太遗憾,太让人心疼。

儿时,父亲早逝,他饱尝辛酸;青年时,理想抱负不得实现;中年时,妻子猝然离世,更令他万念俱灰。明明才华横溢,却不能活得像李白般洒脱不羁,只能被生活不停地毒打,抑郁而终。

但是,作为诗人,什么样的诗人更能够接地气儿?不是李白,他是仙人,他不属于日常生活,谁能代表俗世里的人?是杜甫,是李商隐,是曹雪芹,他们更具有人文情怀,更具有人情味。

虽然现如今,很多人都说李商隐懦弱、胆小、不够聪明,但我想说:李商隐,你呀,你是疼在我们心头的一抔尘土,你写下的那些诗,无论何时何地重读,依旧美得令人心动。


很高兴与你相遇,更多精彩好文欢迎关注自媒体:无物永驻,多平台同名。

你可能感兴趣的:(李商隐:你呀,是疼在我们心头的一抔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