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积极主动


积极主动在我的认知里只是一个"心灵鸡汤“样的存在,就像我们近日狂背的"应知应会"知识点,"应该如此,践行再说"。"赋能"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个词,有源源不绝的"真气"输入,如果得到高能加持的同时再被激活,就是极大的收获,恰如周六的课程给我的感觉。

积极主动四象限

老师说,知识(做什么,为何做)技巧(如何做)意愿(想要做)三者结合形成了一个高效能的习惯。我认为其中核心动力应该是意愿吧,而日常生活工作中,我缺少的恰恰是这个"意愿"的内驱力。我很害怕"积极主动”"消极被动"这样两极化的对号入座,所以郭总创意对积极主动,消极被动的拆分让我对自己的定位更加清晰。我自己的目标感极弱,日常行事只是完成任务,属于被动型,为了更好地享受事了之后的轻松舒适,行为表现又很积极,所以结果往往是快速地应付交差,不关注成果也不享受过程,典型的"认命型"选手。


昆达里尼静心开始时,我的模式运作又悄然萌动,内心对话:A:一个小时?太累了吧?抖和舞半小时,肯定会腿酸腰困。哈,最后一小节取消,省了15分钟,不错。B:既来之,则安之,选择了上课,就按老师要求来。很好的一次践行我选择我负责的机会啊,45分钟的静心肯定没有问题的。音乐响起,闲着眼睛感受音乐,身体像自动按启了开关般自然抖动了起来,跟随着音乐,越抖越放松,有几个刹那,我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存在,感觉自己就像一个欢快跳动的电子,自由地随着频率振动,有喜悦漫延。也有偶尔的刹那,大脑回归参与想要控制身体时,突然浑身感觉难以协调,抖动便失去了自然,赶紧调整呼吸,回到当下,放下头脑的控制。舞动环节时,没有了控制,只有自然如是,有种自由飘飘的释放感,意外的舒畅和平静。

百万富翁游戏时,虽置身游戏外,也设想了自己如果参与的场景。自觉脑子反应慢半拍,这样的游戏我首选逃避,被迫参加时,也一定是旁观多于参与。现实生活工作中,我也是同样的模式,讨厌竞争,美名其曰淡泊名利,实则不相信自己害怕失败。老师说游戏中心态就是竞争中的心态,我们在乎的是“别输还是要赢",这句话直击我心,一直以来我都是以“别输“去面世,背后的原因是我不能接受一个失败的狼狈的自己,宁愿选择中庸,放弃争取。

AB对话中,第一个选名人共进午餐的问题,起初一个瞬间,我也想选乔布斯或者比尓盖茨,也想和他们讨要些成功的经验或灵感,从而激发自己的内驱力。但马上我还是讨巧地选择了习近平,想利用和他共进午餐的照片搞定各种关系谋取直接利益,这样的选择更轻松更依赖,口里高喊要独立,心内依然想依赖,心口合一真的是好难。


模式无处不在,课堂上每时每刻都在警醒着我的觉知。从知道到做到还有漫长的路途,好在我已经在路上,前行的路上还有大家的陪伴,真的很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之积极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