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习成绩中等,对初高中成绩有决定性吗?

      @刘启辉刘教授,小学学习成绩中等,对初高中成绩有决定性吗?

      这是我在一个车友群里,朋友留下的一个问题。其实,类似的问题可以延伸为初中的学习成绩对高中成绩有预测性吗?

      首先声明,问题的探讨先从普遍性和规律性角度出发。因为学习成绩的影响因素实在太多、太复杂。暂且不考虑个体差异性,也就是这里考虑普遍性,而不考虑特殊性。

      从我多年的研究来看,影响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有学习能力、学习情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这四个我称之为直接影响因素。它们非常直观地告诉我们,四者确实非常重要。除了这四个直接影响因素,还有间接影响因素,如学习品质、学习动力等。

      学习能力肯定影响学习成绩,而且随着年级增高,对智商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数理逻辑能力要求高。小学学科(语数外)对学习能力要求并不高,因此小学成绩会出现假成绩的现象。也就是说,小学成绩好但不能预测初高中成绩好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这一现象,主要受制于智商,也有受制于专注力的原因。当然也有非智力因素,限于篇幅,今天不展开描述。

      近期,各学校先后有了月考,不少二五八的家长找我诉苦,说孩子虽然考上二五八,可是感觉吃累,压力山大。蛮有意思的是,找我的大部分是女孩儿的父母,貌似从经验角度来看,女孩儿的数理逻辑能力弱一些。我也做过实证研究,在胶东某县级市,我采集了中考时的成绩和高中时的某一次大考成绩,做回归分析时发现,初中中考时的物理和化学成绩预测效度最高。也就是中考的物理和化学成绩更能预测高中学习成绩。数学成绩排在第三位。

      这些现象或研究再一次说明青岛新中考的局限性。语数外三科,偏文科,所以对偏数理逻辑能力的男孩儿不友好。而对文科优异,数理逻辑中上的孩子特别友好。尤其是2022年的中考,因为难度下调,更是偏向具有文科优势的孩子。然而,高中的学习陡然提高了对数理逻辑能力的要求,中考时成绩好的孩子不见得能维持住,也就是新中考弱化了预测效度。所以,有人不无担心地说,新中考背景下的青岛能在未来的高考与其他城市竞争吗?

      概括而言,新中考背景下,初中成绩对高中成绩的预测效度差一些(弱化了中考的预测效度)。或许出于此,这两年逐步提高自招生的比例。倘若没有这个补丁政策,不敢想!

      回到文章开头,小学的成绩有时候是假成绩。这一现象涉及的一个影响因素是专注力。真正的学霸霸占课堂!然而,在小学段,即便听课差一些也不见得影响孩子的成绩,原因就在于父母能辅导。而且有些父母喜欢给孩子添加课外作业。然而,这两个前提条件(家长辅导、额外作业)在初中难以继续,所以成绩下来是必然的。

      如果问,一个孩子小学成绩不算好将来有没有逆袭的机会?我想,如果有的话,首先要有智商打底。其次,小学阶段一定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外在的家庭环境要温暖而又规则意识强。在当下,越来越卷的社会背景下,漏网之鱼越来越少。不像我们小时候,想学习了,只要刻苦一段时间就上来了。如今这种现象越来越少。原因就在于,我们那个年代,学校也好家庭也罢,都留了不少空间。而现在,学校的课表和周末辅导班排得那么满,没有给到孩子翻身的空间。

      二十多年来,见过一些逆袭的孩子,往往都是家庭氛围好,遗传基因也比较好,最终在初高中阶段咸鱼翻身。当然,也见过一些卷王,最终把孩子卷出了毛病,懊悔终生。

      不过最后,我还想强调一点。学习不是人生的全部,其实从你入职第一天起,学习成绩就翻篇了。反而是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能力才是最关键的。这里强调的学习能力是指持续学习的劲头和学习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是利用知识、技能和经验解决工作中具体问题的能力;至于人际能力,你懂的,古人早已说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职场王者就是那些能调动各种渠道资源和人力资源的人!

秉持全人教育理念

刘启辉,青岛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副教授,已出版畅销书《学习好其实并不难》《其实你不懂孩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学学习成绩中等,对初高中成绩有决定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