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的金色种子梦》

  当最后一丝蝉鸣消失,当炎热的夏天离去,当最后一声蛙叫停止,夏去秋来,迎来了开学季,结伴而行的还有《开学第一课》。

也许现在的人早已忘记了饥饿的感觉,因为现在的家庭有资源,完全能够让饥饿远离,就算自己不想做饭,也随时可以点外卖。但是,在谢华安院士的记忆中,她的外婆仅仅是想吃一碗稀饭都很困难。这中间的变化,离不开谢华安院士50年的默默奉献。     在那个全中国粮食产量很低的年代,他了解一碗饭的重要性,长大后,想为大家有一碗饭吃,凭着这样的信念,一步步努力。     后来,他为了让农民增收,考入了农业学校。     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他去了海南,因为那里冬季很暖和,这样的话,一年就可以种两季水稻。但是当时的生活并不像如今这样,老鼠太多了,在他第一年到海南岛时,在播下种子后,到了晚上,老鼠就到处闯出来吃稻谷,为了防止种子被老鼠吃掉,现还愿是打着手电,拿着竹棍,沿着田埂四周走,一直数到天亮。     在那个南方条件很艰苦的年代,他们不但要跟天斗,地斗,还要跟老鼠斗,但全国的科技工作者却从未想过放弃。     中国占了全世界20%的人口,却只有9%的耕地,有了优良的品种,才能丰收,人民才不会饿肚子,谢华安院士深知这一点,在海南岛呆了50年,培育出了汕优63。   

听完了谢华安院士的故事,令我受益匪浅,对人生有了更明确的追求,感谢他的教导,感谢他的指引,感谢他在背后的默默奉献。

你可能感兴趣的:(《50年的金色种子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