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千回改,改中见精彩

不知是学生的阅读量不够,还是我们变得挑剔,教过的学生一届又一届,每一年,鲜见有作文出类拔萃的,稍微有点资质的,不是发挥不稳定,就是不勤于动笔。

上次学校《三月风》征文,我在班里布置,引得全班一号生愁眉苦脸,唉声叹气。我说这是一次展现自己的机会,他们说这是一次折磨和煎熬。原来是有一个以安全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正在进行中,每个小组长都有任务。看他们心不甘情不愿的样子,我怕他们到时候交不出好作品,就准备从作文本上挑几篇。

刚好我们班写了一篇作文,内容是学写故事,因为在教学中,我指导写作的时候跟同学们说,故事要想写得引人入胜,就要注意情节的波澜。结果有很多学生不小心就写成了小说,偏巧其中有个叫李想的同学写得还很不错。语言沉郁沧桑,颇有《平凡的世界》之文风。我就把他的文章拿出来又读了读,期待将它塑造成可用之材。

“男孩名叫勇子,姓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文章一开头就笼罩着一种浓郁的悲剧气氛。讲的是这个叫勇子的男孩儿和她母亲的聚散离合,结局是他母亲被谣言杀死,而他为给母亲复仇烧了全村的故事。说实话,这篇文章更吸引人的是语言,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却自然流畅,隽永深长。基于语文教学的育人目标而言,我认为这篇文章的结局立意不高,使主题显得背离了社会主流思想。如果不是一个中学生所做,我觉得这个结局也无可厚非。但毕竟我们《三月风》也是一辑弘扬社会正能量的刊物,我跟他说这种冤冤相报的结局,要改一改。

我给他提了建议:流言蜚语已经杀死了勇子的母亲,他再去烧死全村的人,这样的思维不是我们所倡导的,可以让情节继续转折,比如村人的悔悟唤醒了被仇恨燃烧的勇子。

李想同学悟性很高,听了我的指导立刻着手去修改,不久就把改后的稿子拿到了我的面前,新增的情节很合理,结局也非常不错,不是大团圆,也不是大悲剧,忧伤中带着一些泰然,感情把握的恰恰好。但新增的部分没有用格子纸写就写了密密麻麻一大页,足足有800字吧!加上之前写的,真的太长了。

我否定了他的修改,对他提出了新的要求,把情节再删减,还要使故事的发展合情合理,还要归到这个意犹深长的结局上。这让他很为难,事情已经发展到这步田地,让主人公马上释怀,情感陡然发生转折显然不合情理。还有,因为改了结局连带文章的题目都得改。他说出了自己的疑虑,我又跟他分析了剧情,让他在文章前边埋个伏笔,这样后边的很多事情就有了转变的可能。他忽然就明白了。

晚上,他把文章发给我时我已经睡了,但第二天看到文章时我很满意。题目由第一次改的《湖边的十九年》又改成了《星月湖的忧伤》,他在结尾写道:

“清晨,勇子离开了这个养了他却毁了他的村庄,远走他乡。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没有去复仇,或许是因为他想起了幼年讨饭时乡亲的好吧?也许是他想起了那个心仪的姑娘吧?亦或是自幼亲人离散的痛唤醒了他,又或是那夜湖上的星月澄澈了他的眼睛?谁又知道呢?毕竟,人生不就是应该向前看的吗?生活的痛能教会人成长……湖中的水依然轻轻地漾着,仿佛在诉说它的故事。”

文章千回改,改中见精彩。在修改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我看到了李想同学的思考和努力,也看到了他的痛苦和挣扎,最终看到了他抵达的远方。我想,正是这样曲折的历程,才组成了一个人的精彩。

把一篇文章改好,有时候可能比写一篇好文章更有意义,因为在一遍一遍重新寻找思路的过程里,你能不止一次地与美好相遇,也会最终找到更加美好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千回改,改中见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