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脸

1

昨日傍晚,因为要外出办事,记挂着还没有刷步,便穿上一双明黄的雨靴,撑上花伞,拎上红背包。预备徒步15分钟到目的地一个来回,两不误。

下楼时玩心大盛,拍了两张照片到朋友圈,问大家:雨中,穿着雨靴撑着伞,散步的感觉?

众说纷纭:有说开心的,我说你试上一试啊;有说浪漫的,期待同行,我说好啊会有机会的;有说不妨舞上一曲的,我说《雨中情》啊,很想在僻静处真得跳上一段;还有说雨天路滑深表担心的,我说靴子难得一年到头露几次面,让它透透气,也顺便让自己乐呵乐呵,两全其美,不用担心!

离办事的时间还早,于是就慢悠悠在目的地附近,摇晃着伞柄沿街闲逛。雨中的人并不多,许是下班放学了吧,大家都很闲适。看到手牵手并排走的年轻男女,两伞间即使有雨水落下,也不撒手;穿着大红靴子,走在我前头的女士,过红绿灯也不紧不慢;偶见撑伞自己走的小童,开心地踩着水,大人在旁着急的阻止:嘿,小心点!

绕了一圈,见得最多的景,是橱窗里亮着灯光的店铺。尤其是那些吃食铺子,开笼的蒸汽喷薄而出,在春雨绵密的夜里如雾般氤氲温暖。香气实在诱人,已走过拐角的我,转回头带了一袋馒头。

包子铺

隔着雨帘的视角,所见都有种朦胧的美。路遇一家只卖汤品的小店,特别想进去,配上手中的红糖馒头,也是极好的。再一看那招牌"不隔夜,只加盐",嗯,家里的灶台上还热着一锅汤呢,还是不了。

继续往前行,左侧服饰店里的模特,已披上了夏装,在这雨夜看来,忽然有些冷呵。原是一阵凉风忽至,吹到了脸上,穿进了颈中。低头一看时间,好像差不多到点了,前方是目的地一北京同仁堂xxx门诊部。

好,唯美浪漫的雨中散步结束,重返现实。实际的情形是:儿子生病高烧,看完医生,我得等着抓药,好及时取回熬煮给他喝,因为等候的时间有点长,于是顺便到附近遛弯儿。

目的地

2

昨晚临睡前收到一则信息,让我看了非常痛心难受:一位高中男生因为患了抑郁症,没能及时疗愈,最终选择向死神屈服。

这个男生特意写了一份长长的留言,希望能以他的亲身经历,告诉给大家些什么。留言是给据他说,虽然陪伴他最久但同样不理解自己的一位同学。长话中梳理了他这两年多来的心理变化过程。他很优秀,在意识到自己心理方面有问题的时候,通过将专注力转移到学习(最好成绩是段三),以及身体上的努力锻炼,想要战胜思想上的不断地向下的"黑化"。

可惜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一直将自己所有的异常隐藏起来,并没有开放对外沟通渠道,尤其他认为至亲的大人们都还忙于处理自己的事情,没有办法了解自己。他只是私底下自己通过阅读一些心理学的书,以及粗粗向心理咨询师做了些咨询,就放弃了。

他感到大家都认为他“想太多了”,越来越沉默与内向。压跨他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他引以为傲的学习能力也在逐渐消失。当时间走到前几天他17周岁生日,终于选择走向黑暗,发生无可挽回的悲剧。

我们惋惜也好,心痛也罢,只希望这条生命的逝去,能真正让我们警醒:不管你愿不愿意谈论死亡,愿不愿谈论抑郁症,TA们都在。

生命露出了TA可怖的脸。我们如何应对?作为家长,我们又能做些什么?我们是不是太过容易被工作、家庭琐事所束缚,或忙于奔波其他的事情,而忽略了生活更重要的东西?

我们抱怨环境,抱怨原生家庭,问题是:当我们已经成为我们孩子的原生家庭制造者时,我们都做了些什么?

雨夜里的汤品店

3

幸好,生命还有它慈悲的一面。家长读书会当中,一位心理门诊专家告诉我们一个案例:

汶川地震中幸存的一个小女孩,在地震那天刚好迟到了。地震时只有她一个人在楼梯间,地动山摇的时候没有同伴,她愣住了,不知道是要上楼还是要往操场跑,直到看到楼上的同学们拼命往下,蜂拥而至冲向操场,她才反应过来,跟着跑到了操场而幸免于难。

身边的同学们都在讲述,刚才地震发生时在教室里的感受,而这个小女孩,因为当时一个人的原因根本没有人跟她有相同的经历与感受,无法诉说自己的心情,变得沉默。当她看到妈妈找来忍不住哭泣起来,非常想要与妈妈讲述她所经历的一切,可惜当时妈妈也刚刚收到灾害的影响,自己都还惊魂未定,反而严厉的让她停止哭泣。

妈妈对孩子感受及经历上的忽略,导致孩子没办法跟别人去共鸣,于是孩子产生一系列应激障碍方面的问题。

当这位心理专家到达当地学校的时候,这个小女孩因为这种困扰,已经过了八天,白天不怎么讲话,变得内向,晚上又噩梦连连。

这个孩子很幸运,她的年纪尚小,又是才发生不久的事。对她的治疗非常的简单,就是讲故事。这位医师轻轻地告诉她:你只需要把你想要的话说出来,就可以了。当这个小女孩说出她想对妈妈讲的那些话,她放声大哭。小女孩儿当天晚上再也没出现噩梦了,之后,恢复了往日的活泼开朗。

卖夏装的服饰店

拿出自己的故事,与他人进行心与心的分享,是我们进行人际交往的一个基本的方法。孩子在走出社会之前,最先进行人际交往并且最多的就是我们父母,所以他会从我们这里可以学到很多交流的方式。

节日的仪式感,共同的经历,一同旅游或是讲述自己身上以前发生的故事,或者让孩子讲述他所观察到别人、别的同学身上发生的事情,这些都是与家人分享经历,并感同身受的一种方式,可以加深交流并理解自我。

与他人、与家人之间,需要共同的故事进行联结,从而产生对特定群体的归属感。也正是我们与家人共同经历的故事,才让我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密不可分。

[注:本章节案例及分析,转述自厦门大学附属成功医院李津强医生。]

4

还记得在上一篇我提及人生意义的四大支柱之一,是说故事的能力吗?

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也曾写到:一个生命就是一部百科全书、一座图书馆、一份礼物清单、一系列的风格,它可以不断地被重新排列,不断地被重新组合,以一切你可以想象到的方式。

对待同一件事,人们的解释风格不同,或者说讲故事的方式、能力不同,其效果可能截然不同。即使是同一个故事,讲述很多遍,在这个过程中再用不同的方式,重新看待这些故事,也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看待自己的方式。

本周推荐我在读的美国舍温•努兰,耶鲁大学医生的12堂生命课《生命的脸》。这是一本针对普罗大众的书,介绍的是人体这个完美系统。我相当喜欢努兰医生用其思变性的说理能力、高超的叙事水平,以故事的方式讲述医学上的专有名词,让我们即使没有医学常识,也能够看得懂而受益。

舍温•努兰的书

这本书可说是一本"完全生存手册"。

即便是那些对人生沮丧绝望,打算一了百了的人,看完这本书,说不定也会打消轻生的念头,因为,我们不得不感动:身体的每个细胞、组织和器官是如此尽心尽力、不断地顺应环境,决不放弃求生的努力。

因此,生存的意志与其说是不愿与这个世界别离的意思,不如说是一种本能。

                                                -《光明日报》

按《心外传奇》作者李清晨所说,我们是应该再以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这样主张对死亡采取存而不论、回避搁置的策略,执着于现实的生活;还是应该"向死而生",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生活?

人生是喜是忧,《生命的脸》或许可以令我们深思,给我们启示。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命的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