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4-26 关于为什么读书(二)

        昨天和今天声乐有进步,膈肌柔软地向里贴,像“揉面”那样轻轻地持续用力,但腹部并没有任何所谓“对抗”的力量,跟原来老师的说法还是不同。这些年,我对声乐气息动力的理解一直有偏差,如不是昨日的大胆尝试,想必还在原地困扰,进步在于一念之间的转换+大胆试错,也许这就是老爸最初跟我讲的“悟性”。

        关于为什么读书,这几日脑海里浮现许多新的感触,最多的就是姥姥那句“心里明快”。

         做小学老师的母亲一直十分感激姥姥始终坚定地支持她上学。在50年代莒县最偏远棋山乡的小村子里, 女孩几乎都不上学,附近几个村里小学毕业还能继续读初中的女孩只有她一人。母亲小学毕业后,很多村里人都跟姥姥说:“女孩子家,让念那么些书干什么,还不快叫早回来下地干活”。姥姥总是说:“只要三闺女愿学,我就叫她学,就为了念书识字心里明快”。就这样,母亲在姥姥支持下一直读完师范当了老师。从小到大,“心里明快”这句话,已数不清母亲曾多少次满慢感激地对我诉说,这也是关于“为什么要读书”我所最过的最棒的回答。

        “心里明快”,是因为姥姥曾念过很短的私塾,能够简单的识字,账算得很好。姥爷天常年带着徒弟各地行走做挂马掌的生意,赚的钱和老少十多口人的生活全部姥姥打理。从我记事起,这个小老太太总是是挪动她那一双小脚一刻不停地忙碌,所以,从未见她胖过。

        姥姥虽识字不多,但深深爱读书。我工作之后回去看她,她总心疼我花钱,对我说“外甥,你来什么也别带,就记着下回把你上课用剩下的粉笔头带,我写字儿使“。姥姥有个贴身的小账本儿,里面用铅笔写着所有家里的收支明细;她在院子里养的一大群鸡鸭鹅,生下的每一颗蛋上都有她用铅笔一笔一画记下来的日期,完成后攒着或者腌在小缸里,儿女们回来就捡新鲜的让我们带回家。遇见不懂的字她就先画个圈,我们回来时一起问。有趣的是,姥姥五六十岁的时候花眼,七十岁时竟然自动恢复了,八十多岁穿针引线也不在话下。这个好视力的老太太却很着迷戴着眼镜读书的形象,母亲为哄她开心,弄了副度数小的花镜绑上绳子挂在她胸前。我至今回想起姥姥的模样,脑海中浮现的依旧是满头银发的那个清瘦的小老太,坐在被窝里或马扎上认真用铅笔慢慢写字的场景。父亲从前总是说:咱们全家人,都得好好跟你姥姥学学她的这股子学习精神。这样爱读书识字的习惯,老太太一直保持到94岁离开我们时。

        淳儿和姥姥是没能够见过面的,这一直是我心里的遗憾。现在淳儿三岁4个半月,到了识字的敏感期,已经能完完整整地把《百家姓》《三字经》里的字认下来;日常见到的宣传语、广告牌,基本能自己慢慢读出来。有时候他拿着书用手指着逐字认读,吃饭也叫不动(这时候是不应该喊他吃饭的:)。虽然淳儿的识字能力还停留在单字的阶段,但是当他慢慢读完一遍后,脑海中把字音再次快速串连起来并发现文字背后的真正语意时,从他小眼睛闪亮的瞬间和挥动双手跳起来的兴奋,我知道他正在体会着“心里明快”的喜悦。这也许是老太太和淳儿之间达成的某种默契,我的母亲曾为此热泪盈眶……

          我需要更努力,用读书打破思想的边界,更多地浸入这样“心里明快”的心流。爱你们,很爱很爱。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9-04-26 关于为什么读书(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