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游观美景,记达情韵”——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计划(4)

第二课段第4课时

赏美景,“问天借得范宽笔,画得此间山水无”

——《壶口瀑布》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对比阅读

 

 本课目标:

1. 自主梳理“所至”之处所见之景及其特点。

2. 对比《壶口瀑布》和《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写景的异同;

任务一.阅读《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根据文章梳理,作者在不同地方见到了什么景。

任务二.阅读下面选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写景的方式上有什么异同?

选段一:《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第10.11两段。

置身于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腈纶棉衣,外罩一件皮夹克,居然感觉不到冷。风声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风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渐渐地冰河已光滑难行。从北京来的摄影师大吴,负责拍一本有关于藏北的大型画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照相器材就装在一个很考究的箱子里。唯恐摔坏了,便推着箱子在冰面上爬行。他用奇怪的“鱼眼”为我拍了一张反转片,一部分精神和生命就寄存在这变了形的仙境中了。

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端详着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皱褶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选段二:《壶口瀑布》第4段。

黄河在这里由宽而窄,由高到低,只见那平坦如席的大水像是被一个无形的大洞吸着,顿然拢成一束,向龙槽里隆隆冲去,先跌在石上,翻个身再跌下去,三跌、四跌,一川大水硬是这样被跌得粉碎,碎成点,碎成雾。从沟底升起一道彩虹,横跨龙槽,穿过雾霭,消失在远山青色的背景中。当然这么窄的壶口一时容不下这么多的水,于是洪流便向两边涌去,沿着龙槽的边沿轰然而下,平平的,大大的,浑厚庄重如一卷飞毯从空抖落。不,简直如一卷钢板出轧,的确有那种凝重,那种猛烈。尽管这样,壶口还是不能尽收这一川黄浪,于是又有一些各自夺路而走的,乘隙而进的,折返迂回的,它们在龙槽两边的滩壁上散开来,或钻石觅缝,汩汩如泉;或淌过石板,潺潺成溪;或被夹在石间,哀哀打漩。还有那顺壁挂下的,亮晶晶的如丝如缕……而这一切都隐在湿漉漉的水雾中,罩在七色彩虹中,像一曲交响乐,一幅写意画。我突然陷入沉思,眼前这个小小的壶口,怎么一下子集纳了海、河、瀑、泉、雾所有水的形态,兼容了喜、怒、哀、怨、愁,人的各种感情。造物者难道是要在这壶口中浓缩一个世界吗?

方式:学生阅读讨论,展示。

预设:

同:都抓住了事物的典型特征。

都用了一些表现景物特征的精准的词语。

都用了修辞,也都饱含情感。

异:《壶口瀑布》对景物的外在形态进行了浓墨重彩的全方位的铺排式的描绘和渲染,风格厚重有力。《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则是简笔勾勒,用哪个精准的词语点到为止,重神韵的传达,重景物给自己的主观感受,风格空灵飘逸。

任务三。请同学们在本文其它段落中,找出体现这种空灵飘逸的写景句子。

例1:“融雪处裸露出大山黎黑的骨骼,有如刀削一般,棱角与层次毕现,富有雕塑感。”

例2:晶莹连绵的冰峰、平坦辽阔的冰河历历在目。

例3:远方白色金字塔的各拉丹冬统领着冰雪劲旅,天地间浩浩苍苍。

例4: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图案随意性很强,难说像什么。

任务三:观察自己的写景散文中,找出集中写景的句子和一个写意空灵的句子(有一两个即可,不求多)。

你可能感兴趣的:(【语文教育】“游观美景,记达情韵”——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整体教学计划(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