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值得看的理由 你get到了吗?

《绿皮书》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能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乃实至名归。至于影片是否与事实相符,相信多数观众并不在意。其实,我更喜欢影片的处理包括人物和情节细节,比如谢利是否如影片中屈辱、谢利为什么不演奏古典音乐等等,而非事实中的。

我喜欢《绿皮书》,至少有以下理由。

人物形象丰满

尽管影片用的是托尼的视角,但我绝不认同谢利家人所控谢利被降为配角一说。事实上,谢利是名副其实的主角。影片以他的行程、他的遭遇、他的心理、他的情绪起伏为主要故事情节,并以此揭示主题。

谢利的形象非常丰满,人物刻画极其细腻。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彼时,美国南方的种族歧视令人匪夷所思和令人发指。谢利作为一名有着黑人标签的知名钢琴艺术家,为了让南方的白人了解黑人、进而逐步消除种族隔离和种族歧视,他主动踏上到南方巡回演出的旅程。

谢利的形象非常复杂,一方面他淡定、冷静、沉稳。他的动作总是缓慢的,不疾不徐、一板一眼的,充分表现出他的尊贵和教养。在遭遇各种歧视中,他都能理性对待,既泰然接受又不无坚持,表现他的智慧和为目标坚守的可贵。在纽约他过着尊贵的生活,住在宫殿般富丽堂皇的“城堡”里,穿着帝王般的华服。但是,在南方各个城市,他平静地住进破旧仄窄的小旅店,甚至在杂物间休息。在雨夜被警察从车上叫下来并被关押在警局、被当作同性恋裸身关押,他都始终保持忍耐,并以法律途径寻求解决。他不仅通过一场场出色的演出,更是以这些行动向白人展现了他的优秀、教养、智慧和文明。这些性格特征在与托尼的对比中更是鲜明突出。特别可贵的是,谢利一以贯之在被践踏中表现得不卑不亢,不动声色。那些令人窒息的难堪被他无声无息化解。这内里应该是他骨子里的骄傲和底气吧。

尽管能忍常人所不能忍,谢利还是有自己的底线和坚持,比如有一场演出,中场休息时,他要上洗手间而被剧场负责人指向场外一处肮脏破烂的小茅房(而不让他上剧场的厕所)时,谢利断然拒绝,他执意驱车半小时回酒店解决。最后一场演出,当他被拒绝进酒店餐厅而被要求在储物间用晚餐时,他终于彻底爆发,拒绝演出,拂袖而去。

此外,在谢利身上,还有一种独有的忧郁。这是从托尼的眼里透视出来的。他少言寡语,目光总是看着一个方向不动,每天晚上一瓶威士忌。这背后是他既从物质和精神上远离他的黑人同胞,又受到白人歧视,他不属于任何人群。在种族的被歧视和身份的高贵、精神的高雅中被一切人放逐和遗弃,因此,他是孤独的、忧伤的。

一言以蔽之,谢利是一个极其丰富、极其复杂人物。由人物形象的丰富、立体,使得影片内涵非常丰富。

叙述极其克制 冷静中涌动波澜

总体来说,影片叙述极其克制,像是慢慢讲述一个很久以前的往事,以疏离的方式造成客观叙述的效果。

与外部叙述冷静相反的是,人物心理的戏动作性极其强烈。那些侮辱下谢利内心的痛苦、屈辱通过剧情和谢利的眼神以及托尼的同情和愤怒聚向观众、敲打着观众的心灵,让人走进剧中人物心理去感同身受。


对比、错位,让戏剧冲突更加激烈

谢利黑人的身份与物质、精神的尊贵的错位;托尼白人身份之尊与底层出身、缺文化少教养之低;两人之间高低贵贱几组错位;谢利登台时的万众瞩目、万人敬仰与台下的卑贱的对比、反差等等,造成影片极大的冲击力和极大的戏剧性,因此,影片不仅一步步抓住观众的心,而且使人产生非常复杂和丰富的情感体验。

值得一提的还有,在两个月的相处中,谢利和托尼两个不同世界的人都发生了改变,他们走向了彼此。谢利走到了普通黑人中间,走进了托尼的家,从象牙塔走向民间;托尼学会了欣赏美景、学会了给妻子写信,认识到了谢利在舞台上的价值,并从不敬到处处维护谢利,到逐步摆脱了自身的粗俗粗野。

总之,《绿皮书》是一部特别好看、特别有韵味的电影。

你可能感兴趣的:(《绿皮书》值得看的理由 你get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