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批网友不用“梗”就不会表达了?我有话说

今天看到中国青年报的一篇报道,文中指出人们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离开梗就不会说话,除了“yyds”找不到其他赞美的词,万物皆可“绝绝子”,“文字失语”成为一个越来越需要重视的社会问题。

我不知道表达能力的丧失跟梗有什么关系。

在我看来,真正影响表达能力的,并不是梗,而是快餐式,流水线式的内容。


网络中的梗其实对某些特定的现象,特定的场景总结出来的一种语言。

在我看来,梗反而是一种更高效的信息传达方式。

想想我们以前的成语,歇后语,其实也是对某一类事务,某一类现象的总结,这跟梗的作用其实是一样的。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交流是有成本的,所以我们更倾向于用通俗,易懂的话来交谈。

而梗之所有能传播的如此快,应用的如此广,就是因为梗非常的通俗易通,易于传播。

所以这个锅,网络用语不应该背。

其实真正影响表达能力的,并不是梗,而是快餐式,流水线式的内容。

太多的内容和太少的内容一样,都是对思考的阻碍。

现在获取信息的成本太低了,信息太多了,我们已经习惯了每天被各种信息投喂。你想支持什么,媒体就给你推荐什么?你喜欢什么,媒体就给你展现什么?

你觉得焦虑了,想学习,有人专门把知识整理好放在你面前。

想看书,有人把书的内容拆解给你,怕你看不懂还配上思维导图。

你嫌翻书累,还要人把书做成音频,让你躺着就能学习。

你嫌时间长,还有人三分钟带你读完一本书,还做成音频给你。

简单的信息是不需要表达的,饿了要吃饭,困了要睡觉……,这是几岁的小孩都会的东西,这叫信息传达。

表达至少是一个有完整结构的信息,或者是一个独特的观点。

一个完整的表达过程,大致的过程是,接收信息—>理解信息—>整理信息—>思考—>发表观点(重新传递)

我们之所以缺乏表达能力,是因为接收的信息太多了,独立的思考的太少了。


退一步来说,哪怕没有海量的信息,表达能力也是一个需要锻炼,学习的能力,不然我们也不会有阅读理解这种考试题目。

所以想要提高表达能力。

还是需要多读一些纸质书,或者是知识体系比较完善的信息。

阅读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抽象的能指来理解其后的所指,把握文字的复杂意义,眼睛在页面黑色字体间有序地扫视,不断地在头脑中转换成特定的意义,然后形成的知识是经过理解,思考,整理的。

这就像吃饭我们自己咀嚼消化之后的营养,跟直接打点滴注射营养液的区别

有了阅读,有了理解,也需要有平台,有机会让年轻人去表达,去秀。

就像我之前文章提过的,假设自己要跟一个十岁的小孩表达一个观点,自己应该怎么说?

把这些想法,思考发表出来,顺带也看看反方选手的意见。

你可能感兴趣的:(媒体批网友不用“梗”就不会表达了?我有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