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一切成埃落定时

忙忙碌碌的秋招画上了句号,当初因为投的简历无人问津,故有此博客,当自己的工作成埃落定时,又想回来这博客,写点东西,记录下自己的这大半年。

三月春风得意时

记得二月底的时候,每天关注的那些群里的实习生招聘,寒假每天自己就是买一杯热饮,开上电热毯,草草吃完晚饭便是上床开着电脑开始看书,说是看书,看会而书聊会天,也不知道到底效率有多少,不过是一种非常好的心里安慰方法,告诉自己一直在努力,一直有学习,每天这么耗到十二点。

没过多久,阿里的实习生校招就开始了,记得那天是晚上七点,坐在图书馆,突然一个带6个8的杭州座机打来,上来就是一顿问,大概就是gc,多线程,围绕这两个点问了半小时吧,我平时吹牛逼的功夫岂是花瓶,于是我乱七八糟答了一通,挂完电话长呼了一口气,第二天又是同一个时间点,来了二面面试官,接着连着四天,一下子把四轮面试都过了,看着其他人的流程都得走上两三周,我这四天走完流程,我扪心自问了一番,我是不是真的比他们厉害点?哈哈哈。。

于此同时,百度的面试也来了,提前一个下午我和室友说我要电面,可能打扰大家休息,那天下午大家也特别配合,寝室出奇的安静,只有我面试紧张颤抖的声音。百度的两轮电面也很顺利的过了,和hr约了第三轮的现场面试,记得那天是两点半进的百度,五点半才出来,家里人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问我为什么一直没回微信,其实我也没想到百度经理面一面就是两个半小时,对着我简历写的那五六条基础,每一条都问了半小时,走的时候满满的白版,白纸,都是我写的东西,面到最后的时候,面试官说:“我们最后面个算法把”,话音未落,他又补了一句“要不我们走个过场吧,随便写个链表翻转意思下吧,我实在面的有点累了,估计你也累了”。

实习生春招我只投了这两家,随着面试的通过也就这么结束了,顺利到出乎我的意料,那时的心情真是每天都像攒着一头小鹿,完全按捺不住。

五月晴天霹雳

五月时也陆续接到了百度和支付宝的实习生offer,因为支付宝我拒了百度,邮件拒掉了没几分钟百度那的经理电话就打来,说“静宣啊,为什么不来啊?” 我一时哑口无言,经理又说道:“是不是我们这流程走太慢了,你等不及了啊,哎。”我只是嗯嗯了几句,经理挂电话前又说了句“静宣啊,我们很希望你来的。”那时候心里很不是滋味,我特别感激那些欣赏自己的人,毕竟是他们让自己知道自己在茫茫人海里带着稍许不同。

阿里那因为名额问题,我也从自己原来面试的杭州微贷被调整到了国际事业部,主管加了我微信,问我能不能早点去实习,可是学校那又规定不允许早早出去实习,每周都要都点名,那时候感觉自己人生都暗了半边天,于是自己只能在学校里接着学,学了MIT6.824,对着几篇分布式论文反复的读,那时候气呀,看着大家都去阿里实习了,我这只能傻呆在学校,每天点名的时候喊个到。

人生啊,从拒了百度、阿里被调岗开始,就一步步陷入泥潭了。

七月流火 八月未央 人走茶凉

七月的经历是痛苦的,一直都在写单测,大家都对我说,可以写单测熟悉业务,但我发现我做不到,尤其是在身背90%覆盖率的指标下,我单测都写不完了,根本没时间从代码反推业务,看着对面的mentor忙到不可开交,真的不知道该咋办,果不其然啊,最后就是被蚂蚁扫地出门,转正答辩上P8和P9两个大佬说的话比我说的还多,真是尴尬到不行,还好是电面,那时候最想让坐在身边的P7的mentor先出去,感觉真的是非常非常丢脸了,职业生涯目前为止唯一一次面试折戟沉沙,就出现在了阿里转正答辩的这种节骨眼上,出了会议室的门我就知道在这的天数要开始倒计时了,听着旁边同事在电面应届生,哎,心里真是不服气啊,这些问题我都会,都是面了四轮进来,为什么我就得走呢。

面我的那个P9在面试结束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我到现在还记得他的语气,“我觉得你不爱学习啊。”那时我的真是无力去反抗这明显不公的评价,我支支吾吾了几句,然后走出了会议室,大家还是一如既往的忙碌,我还是像往常一样把家里带来的饭放进微波炉,阿姨还是每天准点过来给座位上的盆栽浇水,我也得收拾收拾找下家了。

我真的好想走到那个P9面前反问一句,你到底是怎么在素未谋面的情况下,就用了30分钟来判定我是不爱学习的?我也好想反问那个P8,面试前告诉我答辩不问业务细节,叫我好好看算法,为什么面试里除了业务细节还是业务细节?我和的mentor都被批评了一番,mentor和我道歉,说自己太忙了,没有顾得上自己,走的时候请我吃了顿饭,走的时候看到他走回大楼,而我在六点就走向了地铁站的方向,挥手再见,那时候的我真的好想在他们面前证明下自己啊,我真的好想给他们展示下我和别人的不同,可是过去的40天我都没找到一个很好的方式去努力,只能在无数的单测里抗拒,最后走的时候和同事微信都打了招呼,我给每个同事的微信都发了类似 “我离职啦,有缘再见,很感谢你们的帮助”之类的话,有个同事回了我句“等下”,可是那时候我已经在地铁上了,也不知道如果我还在公司,这个等下的背后会是什么样的祝福,哈哈,我是真的爱着我的工作,也很爱我的同事,可惜我无权也无力干涉我的去留。

阿里之旅就这么草草收场了,我也变成了半个阿里黑,大佬那句“我觉得你不爱学习”真是伤人啊。实习生春招顺风顺水,可现在还是不得不要挤上秋招这根独木桥了。

莫愁前路无知己

本以为在八月底这节骨眼离职真的快要无人问津了,记得回家第一件事就是继续投阿里的简历,第二天早上又是那个熟悉的杭州座机。
“喂,请问是xxx吗?”
“嗯是我。”我深呼吸了一把,脑袋里闪过各种面试题。
“你的工牌没还,你可以寄回来,不然的话我们要在你这个月工资里扣40块工本费。”
“......”
“对了,我们不接受到付。”
然后我看了看校招官网,我的简历直接被reject在了第一个阶段,后来想起来走的时候hr那句话,“你可以接着投我们公司简历,但是几乎没有部门会要你。”

然后就是到处笔试面试啦,也遇到过很奇怪的面试官,问我是不是不读研,我说不读,然后反问了一句,所以你就是不爱学习咯?接触了很多面试官,给我感觉最好的还是百度阿里和拼多多的面试官吧,可惜因为阿里没有机会和百度面试官共事,在阿里因为转岗也不是我的面试官带我,拼多多面试嘛,真刺激,都是算法题,每次面试做算法都用种高考压哨做解析几何的感觉。说来也巧,在阿里入职当天,遇到了一个本科也是西电的学长,也正是这学长,在我转正答辩出来后,把我的简历给了现在公司的hr,那时候只是觉得穷途末路试一把,没想到无心插柳柳成荫,最后也就签了这家。

我一直很感谢那些发给我offer的公司,表扬过我的那些面试官,我很珍惜这些肯定,总觉得茫茫人海里,这些前辈对你的赞扬总是会让你更有动力继续前进,让你知道你的这些努力,使得你在人山人海里有那么些不一样的东西。

不破楼兰终不还

在你跌倒时,会有人安慰你说结果不重要,重在参与,重在过程。可是真当你走向社会时,没有人在乎你经历了什么,只在乎你在某一时刻能展示出多少你的成果。

我现在还记得自己高二高三好好努力读书但就是考不了高分的那种绝望,所有老师我都缠着问,周末也是不停的学习,心里一直有那种近乎绝望的挫败感,我那时候想得最多的就是“反正怎么学也考不过他们,还不比如不学,不行啊,这么努力还和别人有那么大差距,要是不努力不是一本都考不上了。”然后接着埋头学,那是第一次感觉到人和人的差距有时候比人和狗的差距还大。

直到现在我也有这种感觉,鸿沟无法逾越,看不见的差距铸就了人的三六九等,那时候因为觉得软件专业学费贵,没人学,我可以借此换个专业,于是走上了程序员的路,直到现在还是每天不断的学习,因为我偏向于把成功归功于他人的后知后觉,每个人总有一天都会去懊悔曾经的懈怠,每个人也有总一天会挤破脑袋走上一根独木桥,为之努力,但走在最前面的往往不是那个最聪明的,而是那个最有危机感,最早起步的人,我一直觉得我就是这样的人,这也是高中的挫败带给我的财富。

接到offer的时候也是第一个打给了高中的老师,我自己对问题的理解总是比别人慢一拍,高中每个晚自修都围着老师问问题,记得那时候大家都不敢问班主任问题,只有我一次次往办公室,放下试卷,挠挠头,腼腆一笑,“老师,这个怎么做啊。” 那时候的每天晚上就在化学物理生物办公室走来走去。

学了编程也还是一样慢人一拍,总是不停的会去问一些问题,记得有次群里问了个问题,被连着几个人喷说这问题太低级,吓的好几天不敢说话。

不知道怎么感谢这些帮助过我的人,希望有天能回高中好好感谢下这些不辞辛劳的老师,前两天也给帮忙内推过的朋友们都发了红包,世界上总是好人多啊。经常会有事没事的去找那些老面孔聊天,因为我自己是个很没耐心的人,觉得他们那样耐心地对我真的是莫大的荣幸。更何况很多人还只是网上相识,素未谋面,但热心总能透过冰冷的屏幕,真真切切的让你感受到。

关于那些面试

我自认为那些校招面试题都是一个套路,万变不离其宗。无非就是想考察你从一个知识点能否扩展到多个知识点的能力,想问你A,但题目一定是BCDE,其中牵涉到A,而不会直接问A。

回忆一个多线程和数据结构的连环炮。

  • JUC下线程池的参数有哪几个?
  • 这些参数的意义?
  • 如果我现在有A类订单和B类订单,我怎么保证一旦有B进来就能优先处理B?
  • 因为优先处理B,如果现在有大量A类订单堆积,我不希望他们堆积太久怎么办?

其实这就是在问一个优先队列和他优先级算法,最后的一问很类似操作系统关于置换页的相关的算法,换个操作系统里的说法,如何分配cpu时间片?

这个问题是我唯一记得住的问题了,可能是因为我接到的第一个面试的第一个问题吧,其实大家在学这些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去感受他在整个计算机体系里的作用,他为什么会出现?任何最优解都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都是从一个不怎么满意但是还能解决问题的方法那慢慢演变的,就像我去理解一些数据结构,如果我在白纸上要写一堆数字,我肯定会挨个写,这映射到计算机里也就是最简单的数据结构---数组,但是如果你写完了这一行数字,你想在中间加一个数字,你要么擦去一片数字重写,要么打个插入符号塞进去,但是在计算机里不像人手写那样方便,所以写个插入符号塞进去是不可行的,但是这个插入需求确实非常普遍,于是有了链表,问题又来了,如果我写完了一堆数字,我想找具体某个数,我只能从头看到尾,这又很讨人厌了,万一有成千上万的数字怎么办,我每次比较一个数,说不定得比上千万次,但这需求确实很普遍,比如我想搜某一个电话号码,于是有了最开始的树这种数据结构,比节点数字小的放这节点左边,大的放右边,这样的话我一次判断就能排除一半的数,问题又来了,万一所有的数都比这个节点大,岂不是变成了一根斜的链表?我这么多努力白费了?于是又出现了平衡树,为的就是克服树会退化成链表的问题,但是问题又来了,我为了克服这缺点,真的要付出那么多努力吗,于是有了红黑树,一定程度在“效果”和“付出”之间妥协,但这些面对上千万上亿的数据时,又有问题了,树太高了,我虽然一次比较能排除掉一半,但能不能有那种一次比较可以排除掉一大大大大半的?于是出现了B,B+,R等等其他东西...

所有的理论啊,都是这么一点点演变的,希望看到这的后生小辈,在自己学的过程里,一定要有这种推导演变的思想,所有的知识都不会是孤零零的,弄懂了整个关系网,才能弄懂他真正的存在的意义。我自己在学新东西的时候,想得最多的也是这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如果不这样,还能怎么样,会有什么结果。”

写在最后

发现自己的文字功底真不怎么样,写到这回头看全文,有点流水账的感觉,但是又舍不得删掉这么多写的东西,不管怎么样啦,还是很希望自己能稳定的在某一方面能输出一些文字内容,保持对只是的严谨性。希望大家能一直保持学习的动力,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在一切成埃落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