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行”付费咨询后的复盘

821bd651bf9238e6284a4771e5970980.png!heading.png

过了春节,我就36岁了。

工作了这么多年,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娃也有了两个,但在工作上却越来越疲沓,想要在事业上有所为,却茫然不知所措;想要互联网转型,又怕年纪偏大很是惶恐。“在行”是很早之前就知道的平台,但一直没有约见。为了解决我的焦虑,于是在上面寻找了一位专注职场转型的徐老师,开始了第一次咨询。

见面前,徐老师看了我写的公众号,提前了解了我的家庭情况、收入情况和经济状况,我也提出了自己觉得可以发展的几个方向。

面谈是在华夏艺术中心附近的costa coffee,落座寒暄几句后,徐老师先是让我回忆自己做成的几件事情,意在通过描述成功的经验,来提炼总结自己的优势能力。

在复盘高考逆袭、生日会策划、换部门等案例时,情节回忆起来被我描述得栩栩如生,而且有趣的是,唤起了我的自信能量:能够出色完成一件事情,取得不错的成效,是多么让人开心的事情!

说完了以后,徐老师给出了以下结论:

  1. 个人综合素质很好
  2. 很有创意,创意很新颖(说明头脑灵活,善于观察)
  3. 文字功底不错,公众号的文章质量不错

但与此同时也犀利剖出了问题:

  1. 做成的事情都不大(可以说不值得一提)
  2. 工作以来做成的事情几乎没有,说明工作本身无法给我带来成就感
  3. 创意点子虽多,但没有落地,没有推广,大多数只是停留在想象中
  4. 想做的事情太多但都空泛,主要精力、注意力被分散了
  5. 做事缺乏狠劲儿,工作没有闭环

如果有超清摄像机,应该能拍到我脸上羞赧的阵阵红晕。

这盆冷水,我觉得很有必要。

徐老师给出的几点建议是:

  1. 要聚焦,找一个小的切口深入进去,调动全部的精力和注意力,方能有所成。否则只是耗散精力在取舍,什么都吝于全情投入,只怕是5年以后还会停在原地。(老师讲了驴子的故事:饥饿的驴子面前有两堆青草,结果驴子还是死了——死于纠结)
  2. 要考虑家庭的经济状况和家人的支持,尤其是如果想要创业,家人的支持及经济上没有压力是非常重要的。
  3. 根据我的性格(偏保守,希望能够掌控全局),最好从现存已起步的事情中逐步“改良”(而不是改革),慢慢积累。

我自己的总结是:

  1. 再不改变,一手好牌,就要烂在手里了。
  2. 有焦虑是好事,难受就是突围的契机,不要妄自菲薄,我遇到的迷茫很多人都正在经历,我并不孤单。
  3. 任何事情想要有看得见的成效,长期的积累(下笨功夫)都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捷径。投机取巧能办成的事情,要么因根基不稳而速朽,要么太过拥挤而速朽。
  4. 为了逃避压力、吃苦等,我用读书、精进等方式来充实大脑,却不愿意弄脏裤腿真正下地去深挖,掘井人的漫画说的就是我。
  5. 道理知道的太多,却越来越糊涂,越来越迷茫(认知系统崩溃,CPU无法运行)。
  6. 无法聚焦,其实就是不敢做选择,不敢舍弃。
  7. 锁定一个目标以后,要提高交付标准,挖空心思、尽自己最大能力把这个事情做到最好。
  8. 做好时间管理,在近2年不辞职的情况下,分配好工作、事业和家庭的用时。

最后,谈谈付费咨询的好处和值得关注的地方:

  1. 免费的建议再好也是廉价的(想想自己看过的书和文章),出了钱,就会肉疼,对方给出的建议才会被认真对待。
  2. 付费咨询是对肤浅社交厌恶症人群的一次福利,花钱就能筛选并积累优质“人脉”,要好好用起来。
  3. 越出色的老师(知名度高、难约、收费高),往往资源更多,结交他们,绝对值回票价。
  4. 很多道理其实自己都知道,但是经过一番“折腾”,从陌生人口中听到,印象才深刻。
  5. 自己看不清楚时,需要咨询师像教练一样作为镜子来给予真实的反馈,被戳中要害,人才会清醒。
  6. 见了行家高人,人通常会产生权威认同,会不自觉地去迎合,当然真正的高人,都是谦逊同时又专业的,咨询的时候做你自己即可,辩证地看待对方的建议,最终,只有你自己才最了解自己,需要为此负责的也只有自己。
  7. 咨询前多与老师交流情况,带着明确的问题去见面,过后的复盘、执行以及与老师保持互动,是让你的咨询费不打水漂的唯一办法。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一次“在行”付费咨询后的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