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美,最是黄昏时。斑驳岁月,依稀记得一些昏黄景色。有时是一个人站在操场边看着天边斜阳下的枯藤老树昏鸦,有时是坐在阳台上看着突然而至的苍茫大雨拉黑了暮色,有时是走在某个喧嚣的古城被灿烂霞光渲染的小桥流水、大片雏菊深深沉醉……
触摸过千年的古城墙,走过风雨磨平的青石路,看过古韵流转的老式建筑,尝过世代相传的百年老字号美食,感受人间烟火生生不息。
不同的古城拥有不同的韵味,不同的文化历史背景积淀出不同的人文底蕴。有的古城被浮华淹没,被千篇一律的商业化复刻,热闹中尽显浮躁。有的古城几经王朝更替与修复,尚存初始的模样留与后人启发、怀想、回味。有的古城偏安一隅,在寂寂落日余晖里,安静地看着人来人往,世代变迁,时光荏苒,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怀旧,不染铅华的清新,又略带一些些无法言说的神秘和孤寂。
石屏古城便是这样的一座古城,传说是建立在一块巨大的龟石背上的古城,这本身就很有些传奇,虽然这里的墙面已稍许斑驳,但是每一块斑驳都是一段传奇的引子。一切都是怀旧的色彩,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眼花缭乱的招牌,没有琳琅满目的商品。走着走着,你以为自己穿越了,穿越到一个小时候梦里似乎去过的地方。
石屏古城保存完整,面积达56.5公顷,城内至今尚存70%以上保存较为完好的清代至民国时期的传统建筑,还有一部分元、明时期建筑。
这些丰富的古建筑和文物遗存既是石屏历史文化的丰厚载体,也是石屏近现代经济发展的记录与见证。整个古城区,沉淀了丰富的儒家文化、建筑艺术、佛道思想,少数民族文化、饮食文化,近现代交通运输史、外来文化。
石屏重教兴文,人文历史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名人志士代不乏人,名人轶事亦添加了古城厚重,从容,传奇的文化风韵,令人不禁赞叹,想去探究。
在人才济济群星璀璨里,尤为骄傲和自豪的当属结束云南无状元历史的袁公袁嘉谷大学士。
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五月二十七日,北京紫禁城保和殿内,被云南举荐参加经济特科考试的石屏人袁嘉谷,正研墨挥毫,他文思泉涌,思路清晰,旁征博引,洋洋洒洒地成就了他那著名的考策论。
这是清庭举行的最高级别的考试,也是中国科举的最后一次考试。
这场考试与以往的传统科举不同。清政府面对八国联军的侵凌,顿感国力孱弱,人才稀缺,终于下定决心,以“经世致用”为要专门进行经济特科的考试。
在中国的这一场科举考试末班车中,袁嘉谷结束了云南不点状元的尴尬历史,引为云南人,石屏人的骄傲。
袁公已逝,逸风犹存。
古城正街二十二号,即为袁嘉谷故居。故居为清代木结构楼房建筑,坐西朝东。由故居大门进去是一条通道,中间是天井,左右有耳房。由西南的通道进去有一楼房,为袁嘉谷少年时代的书屋。
这是一个清幽之地,是读书的好地方。地上的方砖依然清隽,历史的烙印深深雕刻在后人瞻仰的目光里……
石屏最让人熟知的便是石屏豆腐,其焦黄金灿的色泽、香醇可口的美味,回味无穷的蘸料,口碑已传了几百年。这是全世界唯一不用酸水,而用井水点出来的豆腐,几乎香遍了云南。时至今日,石屏制作豆腐,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午后漫步古城,逛累了,随意找一处豆腐摊,于傍晚斜阳里闲坐,烤几款豆腐 ,在缓慢流逝的时间里,平静的品味着淡淡回甘。
时光煮雨,岁月缝诗,在一座安静,斑驳,传奇的古城里,回想我走过的诸多古城,无需对比,这里是最心安的一隅,浓浓的怀旧气息就是一股清流,一阵清风。正如所愿,简简单单,平平淡淡,此生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