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谈谈我自己:
转眼间一个多月过去了,我才终于看完了《老人与海》。这并不长,或许是像我这种略显庸俗的人来说,看一篇没有任何言情基调的名著对于我来说还是很难的。
我记得之前看过一句话,所谓名著就是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看过,但却不想看的书。于我而言,确实有道理。
今年的读书日似乎比往常氛围更浓厚些,由此唤醒了我,也唤醒了沉睡一个月的书籍。如今看完了,有些解脱,有点怅惘。总之,看书会给人一种优越感,虽说我依然觉得自己很卑微。
二、谈谈这本书:
这确实是一本不太厚的书(太厚我也不会去看),但内容却实为沉重。
老人远渡,千辛万苦捕到大鱼,手伤了,东西没了,打死抡伤几条鲨鱼,最后拖着一副鱼骨回家了。在我看来,充满着悲情的英雄色彩。
就好比我得了压岁钱上街去买鸭腿,拆了包装袋塞进口袋,鸭腿却被街上的流浪狗抢了。我又去夺,我与狗都被各自咬了一口,最后我拿着包装袋回家了。
为什么我要把包装袋带回家呢?因为这可以证明我确实买了鸭腿。所以,鱼骨架便是老人战胜大鱼最好的证据。
但老人说,他没能战胜鲨鱼。其实,我也没能战胜流浪狗。我咬了它一口,它不痛不痒的。而它咬了我,我得去打疫苗。
细细想来,差别也就在此处。老人扎死戳伤鲨鱼,对于鲨鱼而言是毁灭性的打击,在弱肉强食的大海深处,他们就完全失去了存在的可能性。
所以,暂且不论本书的主题。渔夫给大海的生命带来的打击是极大的,即使是海洋生物链顶端的鲨鱼也没能逃过弱肉强食的命运。我突然想起了大鱼身边的两个小鱼,约莫也已经死了。
不过,渔夫也在归途中忏悔过,他思考过自身的罪恶,也想过人类生存的无可奈何。
“我不懂罪恶,而且也不能确定,我相信罪恶。也许杀害这条大鱼本身就是罪恶。我想,应该是的,即使我杀他是为了生存,而且也为了让许多人有鱼肉吃。但是这样说的话,任何事都是罪恶了。”
“你生来就是一个渔夫,就像大鱼生来就是一条鱼一样……你杀这一条鱼并不完全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也不是为了要卖出换取食物,他想。”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很多事情都需要为自然考虑。但实际上,由于人逐渐脱离大自然而独立出来,就越发忧心于如何做才不会毁灭生命、毁灭大自然。我们需要让杀戮成为人对大自然可实施的行为,但却不能因人类的举动而造成无可估量的后果。可惜在这大自然之中人类只是渺小的一部分,只能窥见链式反应的发端,却无法看破链式反应的终局。然而,人类行为导致的后果却不像他们本身那样渺小,上天赋予人类的权利与它本身的眼界没有得到很好的适配。
渔夫圣地亚哥本身是热爱鱼的,鱼与渔夫的生活捆绑在一起,热爱与杀戮皆为不可避免。
“你杀它完全是为了个人的骄傲,而且也因为你是一个渔夫。当它活着的时候,你爱它,当它死了以后,你还爱它,杀了它就不是一种罪恶,或者罪恶更深?”
很多事情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由于我个人眼界的狭隘,即使有标准答案,我也窥见不得。
三、谈谈写小说:
一部好的小说,无论言情与否,总能带给我们以心灵的冲击与震撼。看书需要关注的点,也恰恰是与自己思想上有出入的点,这样才能长些见识。
昨天看了一则微信推文上述,人们看书从死记硬背到博览群书再到现在的开卷有益。或许这能为我贫乏的阅读书目找到一个良好的借口。
我很喜欢写作,但提高写作质量的前提是阅读。匮乏的语言与平庸的思想让我捉襟见肘,所以写小说对我而言难度很大。
在这本书中,作者用他的字词堆砌出我从未见过的场景。海上风貌、渔船航行、鲨鱼搏击……它的每一个字都是生动而鲜活的,在我眼中展现出的是有序且连续的动作与场景。让我即使未曾见过,却能感到身临其境;即使未曾想过,却能望字惊心。
这进一步证实了写作是输出,而阅读是最有必要的输入。增长写作能力的阅读,在我看来不是阅读微信推文和各大浏览器的推送,而是静下心来翻开一本书。
我之前询问过一名公众号主,是不是多多看一些优质的微信推文就可以代替阅读书籍了?他说,前者是将一切罗列概括好推送给你,后者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并且需要你自己从中领悟。可想而知,两者大相径庭。
进行功利写作的必要前提是进行非功利性的阅读。万事俱备之时最奢侈的不过阅读,一无所有之际最需要的不过阅读。
我希望有朝一日阅读可以洗涤我的文字,让我的语言更生动,思想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