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 | 《腾讯八分钟产品课》

2017年,腾讯出品了一组共八节的产品经理入门课程——《腾讯八分钟产品课》。八节课从一个产品的孕育开始讲起,一直讲到商业化,每节课10分钟左右,结合腾讯的实际产品案例讲述一个要点主题,既有围绕这个主题的思考点和方法论,也结合实际案例去运用,对初学者还是挺受用的。

今天再翻出来重新学习,顺便整理下学习笔记。

第一节 用户

规划一款产品,或者对一款产品进行功能设计,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定义目标用户了解目标用户是怎样一群人,喜好是什么,会在什么场景下使用产品,通过这样的用户画像的定义,在后续产品需求的设计中有一个较为清楚的判断,功能该如何设计,界面该如何布局等。

只是了解用户画像,这还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我们还是不能很好的了解用户的具体需求,那么就需要我们去接近用户。接近用户的方式有很多种,访谈、问卷、调研、数据等都是有效的接近用户的方法。这里有一个著名的「10/100/1000法则」,即每个月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通过论坛、微博等渠道收集1000个用户反馈。通过这样大量的深入用户,才能更好的了解用户对产品的看法,以及在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的问题和思考。

了解用户,才能更好的为接下来的工作服务,包括对用户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的用户进行不同的功能设置,如果产品目标用户的跨度较大,就需要对每一个类型的用户进行区分,而不能想着用一套打法征服所有用户。

除了通过这些方法去了解用户的想法,产品经理还可以把自己变成用户,摆脱自己是产品经理的身份,想象一个用户、甚至是小白用户在使用这款产品,会遇到哪些困难,进而去改进产品。另外,还需要对用户有敬畏之心,不要用恐吓、虚假等方式传播消息,减少对用户的打扰,也不要过度使用用户隐私。

第二节 定位

在产品设计规划周期内,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明确产品的定位,因为这就相当于是给这款产品定下了一个基调,后续的功能设计都将以这个定位进行规划。

那么,产品定位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呢?片中提到了三点:这款产品服务于谁?解决了用户什么场景下的什么问题?这款产品的边界在哪里?通过这三点,就能对产品功能设计进行很好的约束,在这个框架下进行产品功能的迭代。

在迭代过程中,也有三点经验值得参考借鉴。首先,在产品初期,定位要清晰且聚焦,围绕定位持续打磨。产品经理在这个时期一定要对产品的定位有聚焦,对核心功能进行持续打磨,这样才能将定位更加突出,将优势更加放大,才能让用户更清楚这个产品有清楚的认知,从而在传播过程中更准确的传递到目标用户中。其次,随着产品成长,边界也在扩大,定位也会转型。这一点告诉我们,在产品成长过程中,初期确定的定位有充分实现的阶段,未完成的功能也逐步被实现,这个时候就需要我们尝试扩大边界,在基础定位周围进行探索和尝试,以吸引到更多潜在用户对产品的关注和使用。但这也不是漫无目的的探索,可以通过现有的业务数据,寻找增长空间,对潜在用户进行功能设置,进而实现边界的扩大。最后,时刻谨记核心定位,基础能力持续打磨。在我理解,这一点是对前一点的补充和约束,我们在进行对潜在用户探索的过程中,也不要忘记对产品核心定位的把控,要关注新功能对核心功能的意义和价值,要持续关注核心功能的体验。不能只顾着新功能的拓展,而忽略了对核心功能的把控。

第三节 需求

在了解了要做的产品的用户和定位之后,接下来就要把「需求」安排上了。需求是什么?微信之父张小龙说,「需求的本质,是人的心理诉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如何将人心底的诉求,与产品定位进行结合,是需求的关键。

那么,如何获取需求呢,需求可以来源于生活,将生活中的一些场景与产品定位中的诉求进行结合,比如微信红包;需求也可以来源于用户心底的存在感、价值感,比如朋友圈……常听到大家在做需求的时候会提到「贪嗔痴」,也是一种对用户心底的把握。

当拥有了一大波需求之后,就需要对需求进行分析和优先级排序,来确定实现的先后顺序。视频中以腾讯的移动支付为例,将需求从基础到高级分为四个层级,分别是安全可用、用户体验、扩展兼容和产业生态。通过这样的分类,就将需求进行了很好的排序和把控,进而实现了对需求的分析和归类。

第四节 时机

同样的定位、同样的需求,实现后也可能会有不同的遭遇,可能的一个原因就是对时机的把握。因此,识别时机很关键。

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有很多品牌在做平板电脑,但因为技术的不成熟,产品并没有打开太大的市场便销声匿迹了。十多年后,当乔布斯携iPad在发布会甫一亮相,就打开了平板电脑这个巨大的市场。成熟的软硬件技术,就是其中关键的一环。所以,我们在识别时机时,也需要把握包括行业环境用户认知在内的各种时机。微信支付就是通过在滴滴打车等领域进行大举投入,教育用户使用移动支付,才带来了后面与支付宝正面较量的体量。除了这些外部时机,团队的能力储备也是产品能够突破的很重要一环,产品能力、团队技术能力等内功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款产品的成败。

如果没法抓住那么大的时代浪潮,那么抓住小时机也同样能给产品带来发展和成长。比如微信支付与春晚的合作,通过摇一摇红包将微信支付展现给全国人民。又比如天天P图通过在儿童节、建军节的H5小游戏,实现了多年技术积累的集中展示,也将自己的产品推到广大用户面前。

第五节 匠心

对于「匠心」的理解,其实就是不断的打磨自己产品,课程中提到了三点,包括「对核心功能的持续打磨」,「耐得住寂寞,坚持产品信念不动摇」,「关注细节,追求细致用户体验」。

其实对这个,的确是没有太多方法论可以去讲的,每个产品都有自己的用户群,关注的点也大相径庭,持续打磨要做的,就是将用户使用产品过程中所有不舒服的地方都慢慢的磨平。无论是操作路径,还是界面布局,或是文案的选取,等等。

在打磨的过程中,要持续优化自己的核心功能,强化自己的核心定位,一切改进都以最终的用户数据为指标。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用很多种方法去尝试,包括用户调研,A/B Test等。总之,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最好,就对了。

第六节 危机

在产品生命周期,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有些迈过去了,就化险为夷,继续前进,有些迈过不去了,可能就死掉了。这些,就是危机。

危机的来源可以是团队内部,可以是用户,也可以是大环境。团队内部的能力跟不上,无法运用更新的技术、更新的平台去实现用户的需求,产品的发展就会遇到瓶颈。用户的行为习惯发生了变化,用户的需求发生了变化,用户的特征发生了变化,也有可能让产品遇到危机。这些,都是比较容易通过调整自身去改变的。但大环境的变化,包括技术和环境的变化,无论是前沿技术的发展,还是经济环境的变迁,无论是社会舆论对产品的评判,还是相关政策的调整,就需要我们去通过更敏锐的观察和更早的预判去应对的。

对于这些危机,对自身,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学习和自我提升的状态,主动寻求对新知识的接触,主动尝试对新工具的理解,来去应对自身的问题。对用户,我们要密切关注用户的变化,了解时下最流行的新鲜事情,对用户需求的变化有敏锐的嗅觉,洞察用户需求的变化,在自己的产品数据中寻找提前面对危机的解决方法。对大环境,则需要持续关注,对变化保持敏感,对风向有很好的了解和把握。

如此这般,在危机来临时才可以从容应对,提前做好准备,对抗一切可能遇到的困难。

第七节 合作

在产品的发展过程中,仅凭借一己之力是肯定不够的,我们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去共同推动产品向前、向更好的方向去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需要和不同的人、不同的团队、不同的合作伙伴去合作。

在腾讯内部,几万人的公司,这样的合作机会是相当多的。一个部门,几百个人,划分成十几个甚至是几十个小组,每个小组内部需要与同事合作,小组间需要合作,自己部门的资源解决不了的,还需要和不同的部门去进行合作。这就要求,产品经理需要掌握一套很好的合作方法。

团队内的合作,首先需要每个人明确自己的定位,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职责,这样才能在共同推动一件事情的发展中发挥各自的优势和擅长的部分。在前进过程中,需要大家共享信息,以便在遇到问题时一起寻找最好的解决方法。有成绩和认可时,大家要共同分享,无论是用户的称赞,还是领导的褒奖,以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在团队间合作时,需要找到彼此团队的共赢点,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互利互惠。找到合作点后,彼此就可以通过自身优势的发挥,把蛋糕做大,然后各取所需。

产品继续做大,就需要和外部进行合作,这时候就需要构建产品生态。在这个过程中,把合作进一步扩大,继续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做蛋糕的过程中,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更优惠的资源,更便利的合作方法,进而实现生态的不断优化提升。

第八节 商业化

最后一节,讲的是做一个产品最重要的点——商业化。商业化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给这个产品提供了持续发展的动力,只有持续的动力,产品才能实现源源不断的自我造血,进而实现长久生存。

那么,如何做好商业化呢?首先,这个产品要确实为用户提供价值。这是做好商业化的根本和前提,没有用户价值的产品,吸引不来用户,就更不要提商业化了。其次,产品经理需要基于场景挖掘商业模式。目前的互联网产品,主要的商业模式无外乎直接售卖、增值服务、流量变现三种,因此,回归产品本身,选择一个适合自己产品的商业模式是关键。最后,要强调的是,做商业化的时候需要把握度,不能损害用户体验。损害用户体验,就有可能造成用户的流失,进而影响产品的进一步发展。因此,需要在用户可接受的范围内进行商业化,通过对用户行为的分析,制定精细的商业化策略。

在商业化方式的选择上,要遵循产品可持续、健康发展这一原则,将目光放在提供长期的用户价值上,通过产品的发展,寻求多方共赢的商业模式,不突兀,不冒进,遵循自然的商业规律,实现产品的持续发展。

写在最后

八节课下来,系统梳理了产品发展过程中,产品经理需要考虑的各种问题,对于虽然每一个点都只是简单提及,但也给我们在实践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环节,指出了一条很好的路径。这里的每一个点,展开说都是一篇很大的题目,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自我学习,持续迭代改进。

先写到这里,希望自己有机会在实践中去实践,用实战完善理论条目背后的空缺。

你可能感兴趣的:(学习笔记 | 《腾讯八分钟产品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