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才是好的「稍后读」工具

用了一段时间微信的稍后读「浮窗」之后,我发现阅读效率变低了,常常一个早上设置浮窗的文章,下午还在悬浮着,那个红圈也变得格外刺眼,只好点进去-收藏文章,然后拖动扔掉浮窗。

这个时候又重新觉得张小龙那个傲娇的理念是多么哲理——三年前校招面微信的时候,我问面试官:微信里阅读公众号文章的过程中,收到消息无法及时获知,这样在很多场景下都会产生焦虑感,微信会如何解决?面试官让我试着解决,我提了「收到重要消息用横幅通知+跳转,首页下拉回到上次阅读的文章」的方案,面试官不置可否。后来我听到了龙哥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读文章你就好好读,想着消息干什么”,当时我不禁佩服三连,可是心里还觉得这是微信的逻辑 bug 没有解决。

后来,微信公众号文章可以外跳到「微信读书」中阅读,再后来做了文章置顶,直到最近又做了浮窗功能。除了佩服于浮窗功能的交互创新之外,我想,为了保护内容消费的高频场景,微信终于对这个需求妥协了。

那么为什么微信做了这个接近完美的解决方案之后,我开始发现阅读效率降低了?原因也正是龙哥那句话的反面——本身碎片化的阅读获得了更碎片化的机会,被消息打扰的几率更高了,丧失了阅读的连贯性。我们可以很低成本地从阅读过程回到处理消息的过程,然后被消息打断,转而被其它事情继续打断,所以一个早上设置的浮窗,很可能到下午晚上还处于未读完状态,又或者一篇文章设置了浮窗还没读完,这时候在某处又看到一篇文章想设置为浮窗……

当然,主观的原因仍在于阅读者自己没有全神贯注读完,但既然是做工具,本身就该直面人性的怠惰问题。而且,即使微信想留住内容消费的场景,微信内仍然不是一个合适的“稍后读”场景。因为在用户心智中,微信的核心仍然是IM和社交工具(可以再加上支付工具),就像百度就意味着搜索。那么我们回归本质,对于“稍后读”的需求,还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我将“稍后读”的需求拆分为几个步骤——1、看到感兴趣的文章但是暂时来不急仔细读,2、我可以快速地将它丢入「稍后读池」,3、在我有完整阅读时间时打开池子,能高效地进行阅读。在这几个步骤中,又有几处体验细节可以设计——1、告诉我文章的字数和预估阅读时长,帮助我判断何时阅读,2、丢入池子的过程效率高,最好能简单到微信的「拖拽到右下角」即可完成,3、希望能够智能预测我的阅读时间,主动提醒我进行阅读并安排阅读次序,4、缓存文章,不需要依赖网络环境,5、阅读体验好。

我是 Pocket 的重度用户,Pocket 基本满足了我的上述需求和体验,可惜微信内不支持将链接文章直接保存到 Pocket 。我采用的办法是通过配置 Workflow ,在微信内复制链接, 然后在 Widget 中一键添加到 Pocket 。我还添加了 Pocket 的 Widget ,可以帮助我更快地到达设为稍后读的文章。另外,那个智能预测阅读时间的需求,通过「Siri 建议」也能够非常好地满足。

除此之外,我们可以再尝试升高一个维度,从信息密度的角度来寻找解决方案——听文章。人永远是倾向于信息密度更大的东西,而音频的信息密度高于文本,听文章比阅读文本更高效;而且人可以在听音频的同时完成其他简单的事情,效率更高。可惜微信内还没有做语音朗读功能,不过这个功能已经在「微信读书」内应用了很久了,预感不久后微信内也会上线这个功能的。

说到语音朗读文章,这里推荐一款小程序——「讯飞快读」。这款小程序可以智能朗读公众号文章,复制文章链接或者搜索公众号名称,就可以听文章啦。有科大讯飞的语音技术支持,还可以设置语速,体验还是不错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什么才是好的「稍后读」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