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若梦那些年

记我的同窗Miss陈

李白说,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Miss陈让我想起的那些年,高考在前,如若前世浮生,快乐简单,痛苦也简单。

1

以为只能在朋友圈浏览她的人生,私信我的时候,没有懂她会来这个闷热的泉城。

与Miss陈约在城市中心的咖啡店,没有多余的寒暄,很自然的坐下来交谈,关于工作、家庭,还有读书与旅行。

我们已经10多年未见,坐下后异口同声的说了一句话,是:

你没变。

2

我和Miss陈是高中同桌。

数学课上,我们同看一本《红楼梦》被抓,被冠以不雅外号的数学老师透过厚厚的眼镜片,看着我这个亲戚家的孩子没有办法。于是,我就成了“趴在黑板上做题”这档娱乐节目的固定嘉宾,“秘书”他们可劲乐——自带领导姓的我,那时男秘是标配。后来,高考成绩出来,我的数学成绩震惊了很多人,这是后话了。

喜欢纳兰容若,也是受了Miss陈的影响,以至于大学里还去图书馆翻找70年代出版的线装《饮水词》。那“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那“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那“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那“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都已经深刻在脑海里,就像那些年,关于未来我们曾经说下的话。

“以后我们相邻开店,我卖书你卖花,可以一直在一起”。

3

我以为Miss陈会成为我没有成为的样子。

毕竟我文艺心的最初,她给我插上了可以嘚瑟的印记。

一年前,我才知道她在买保险,在做了多年家庭主妇之后。我那时同样从事着极具功利性的工作,但是,Miss陈,买保险,这之间的联系,曾让我一度对年轻时的梦想心酸到嗤之以鼻。

聊天的间隙,我侧脸看向咖啡店里其他的顾客,那是些年轻的脸。想象着,他们光想靓丽的背后,有多少事,无奈的抹杀于时间和空间。

“对面是最大的新华书店,我们一起去选几本书吧。”我说。

4

高中的政治老师是个暖男。

我记得在某个午后的花园边,因为唯物主义辩证法永恒变化论和辩证唯物主义发展论共产主义是最终目标的问题,我把这枚暖男怼的哑口无言。

那些年,我敢爱敢恨敢说敢言。Miss陈说,很多同学都觉得你很清高。我笑,我承认,高中那些年我就是很清高。总之不是一开始就容易相处的人。Miss陈却不同,她是大众宠儿,男女通吃,老少皆宜,人缘好的让人妒忌。

父亲节,代襁褓中的小婴孩,Miss陈会给政治老师送上祝福。她不知道,我知道之后是何等的开心,为有这样的朋友。

那些年后,我们都已走了很久很久。中间很多年,不曾见面,不曾有过只语片言。

5

经历了一些生活中的顽固抗力,就会在妥协中学习平衡,或者是选择纵容。

我属于前者,而Miss陈却是后者。

那些年温暖的她,那些年敏感的她,在刀刀留痕的时光里,应该是遗留了不满的人和事,还有不满的自己。

新华书店里,细数着最近看过的一些书籍,自然有那绕不开的纳兰公子,还有胡塞尼、马克·李维、林清玄、东野圭吾、三岛由纪夫……我们依旧话机相投,让人想起当年的操场边,还有那聊不完的天。

我说,“看书,可以用来自我安慰,尤其不顺的那几年”。

的确,喜欢读书,不仅可以丰盈内心,还可以很阿Q的实现些“素味平生”的夙愿。

6

我们都一样,在还不懂得爱的年纪,却痛的酣畅淋漓。

那么多次,我们在学校的操场边畅谈,硬是把恋爱中的一件小事,唏嘘概叹成意义非凡、具有普世意义的大道理。那么年轻的我们,内心干净的只装得下几个人,又怎么会知道什么是岁月掴掌,什么是天涯再见。

那时,Miss陈因为我的事情,曾给Z先生写过信,我都知道,也还记得。

大学毕业后,我却完全错过了她与前任男友的北漂那些年。

到现在,因着经历和学来的道理,对她讲的那些不妥协的话,又有意义几许?我不知道。我只是想说些什么,免得会生出些蜿蜒的不舍。

在古香古色,青砖铺设的商街,我们说着下次再见的话,我却不知道什么时候真能再见。

Miss陈手机没电,我用自己的滴滴帮她打上车,然后,在深沉的暮色下,走向街角转过弯。

我们都变了。

回家的路上,我想:有时候,生活像台机器,需要努力才能维持在良性循环的程序里,会有相遇,会有分离,只是需要不卑不亢的经历,然后,浮生若梦的铭记。

你可能感兴趣的:(浮生若梦那些年)